團體要求盡快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

【星島日報報道】紅花嶺被視為是內地與香港之間現存唯一的陸地生態走廊,政府早於一九九三年建議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但至今仍未成事。長春社、綠色力量等共十六個團體昨日發表聯合聲明,要求漁農署盡快成立郊野公園,建議公園的佔地約一千一百二十公頃,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為政府土地。團體認為,紅花嶺具有高生態、歷史、文化及景觀的價值,透過政府納入郊野公園範圍,為其生態環境提供最適合的保護及管理。

位於沙頭角的紅花嶺,北面是深圳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面則為八仙嶺郊野公園。規劃署曾先後在一九九三年及二〇〇八年發表「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及「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建議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港府亦在前年《施政報告》承諾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但至今仍未成事。

長春社、綠色力量、創建香港等共十六個團體昨日發表聯合聲明,敦促漁護署盡快成立紅花嶺郊野公園,保育具高生態、歷史、文化及景觀價值的地點,為香港及內地之間提供陸地生態走廊,建議紅花嶺郊野公園範圍佔地一千一百二十公頃,當中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為政府土地。

團體認為,紅花嶺有兩個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是本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蝙蝠羣棲息地,亦是全球易危的大草鶯的棲息地,及在香港首次發現的樸喙蝶。綠色力量總監鄭睦奇指,紅花嶺郊野公園為內地與香港的野生動物,如陸鳥、兩棲類、爬行類以及小型哺乳類等,提供重要的遷徙廊道。

聲明指,紅花嶺同時是本地歷史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見證昔日邊防、香港礦業史等,另外為附近居民消閒晨運的去處,認為透過政府納入郊野公園範圍,使政府可以提供最適切的保護及管理,以服務郊遊人士及防止人為破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