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臨牀常見病也是針灸優勢病種,往往是下針立效,不乏有一兩次治癒者。肩周炎中醫名「五十肩」「肩凝」等,多發於五十歲左右女性。中醫講和風、寒、濕等邪有關和自身正氣不足也有關係。

自己在臨牀中治療了很多肩周炎患者,效果很好,故作此整理。自己的臨牀思路和治療方法也在不斷變化和改善,方法如下:

一、局部針刺。剛開始實習的時候自己會的方法很少,能想到的是局部取穴和帶教老師的方法差不多。一般是肩鰅、肩髎、肩前、肩後、曲池、合谷等針刺,有時加電針治療。當時見針灸科治療肩周炎也就是這種方法,如法炮製。不過有時見老師治療後常在腿上扎一針然後讓病人活動肩部,我對這種方法比較感興趣,後面做詳細解說。但局部取穴法一般治療時間稍長,有時得十天半月。

二、遠端取穴。(一)對側足三里下一寸周圍找壓痛點針灸,對側陽陵泉針刺然後讓活動患肩效果很好。第一次接觸遠端取穴法是跟帶教仝老師時發現的,那時只知道是在足三里附近扎的針後來看書多了才知道是附近找的壓痛,靈活取穴。後來運用是在畢業跟楊老師工作後,有一次來了個學生右肩活動痛,楊老師讓我扎遠端的董氏奇穴,我記得不牢紮了個足三里附近和梁丘穴讓活動肩部結果兩分鐘後不痛了,讓我感受到了遠端取穴的神奇效果。對側陽陵泉也是跟一針灸羣裏老師說了很久才學到的。此二穴結合是對肌肉(脾胃——足三里)和筋(肝膽——陽陵泉)的治療。(二)對側條口透承山,這是治療肩周炎的經典治療法。後看髙樹中老師的書才知道胃經上遠端的穴位大都能治療肩周炎,故可以靈活取用。

三、董氏奇穴。腎關穴(陰陵泉穴下1.5寸),此穴治療肩周炎肩不能上舉效果很好。此穴為治療腎虛的要穴,為什麼治療肩周炎呢我想大概和所在脾經(主肌肉四肢)有關吧!至於為什麼遠端和董氏奇穴都讓活動患肩和「動氣針法」有關,動氣讓針感傳達患部,效果很好。

四、超微針刀(刃針)。針具相同,操作取患部,找點針刺不留針。對嚴重影響活動粘連的肩周炎效果很好,多一次活動幅度就有很大提高。針刺不要求多,取阿是穴最好少而精,針刺就淺不就深。

五、小六合。震、坤、艮等,根據靈感靈活取穴,不必拘泥。多能立刻起效,不效和針刺方向、部位、深度等有關。應多用長經驗。

小六合,右肩周炎,針灸一次活動幅度大增

按語:現在我常根據情況綜合運用,這些年只有一例患者當天見效過兩天又粘連,考慮和她肩部過於寒有關,應該配合艾灸。當然有時配合上局部刮痧拔罐效果更好,但我少用,上面的方法是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分享出來。如有不效者,應從針刺部位、方向、深度等考慮。

2017.11.02 作者:甄天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