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這部電視劇以高考為主線,延伸到了家庭教育,親子關係,關愛老人等等問題。

高考對於每一個學生而言,是一次人生最主要的轉折點,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但是高考並不是人生唯一的選擇。

由海清,黃磊,沙溢,陶紅等飾演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充分的發揮了一場家長為了孩子高考所做的一些看似有用的努力。其實也只是家長們想要的結果,並不是孩子們心裡所想所要的。

安排好的人生不叫人生

由陶紅,沙溢飾演的一對離過婚的夫妻,他們只有一個女兒——喬英子。

喬英子跟隨著自己的母親,母女兩相依為命。母親生怕有一天女兒會離開她。變著法的為孩子做各種葯膳,安排各種學習攻略,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考上清華北大。這樣就可以留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北京。

喬英子最喜歡的是天文系,而南京大學天文系是國內最頂尖的學府。還有一點,如果考入這所大學就可以遠離母親對她的各種安排。自己就可以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母親的挽留,女兒的遠離,使得母女兩關係緊張起來。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喬英子只能妥協,可是這是違背自己內心想要的。可是母親更是變本加厲,最後導致喬英子中度抑鬱,差點跳河自殺。

最終的結果就是為了自己唯一的女兒病情好轉,母親放棄自己的願望。

這裡只能說一句,早知現在,何必當初。自己給女兒安排好的人生那還叫什麼人生呢?

孩子成長中最主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在《小歡喜》裡面季揚揚,一個不善於言辭的高三學生。他的這個性格大多數都是因為在他最需要父母陪伴的那段青春期父母不在身邊。為了仕途,父母去外地工作,一去就是好幾年。季揚揚只能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奶奶去世的那天,他的爸爸依舊沒有回來。這給季揚揚心裡留下了很大的挫傷。

高三開始,季揚揚的父母又空降回來,對他的生活指手畫腳。可是這對於一個正在叛逆期的高三學生來說根本是無法接受的。

與父母沒有溝通,不理解父母的苦衷。季揚揚就是這麼叛逆。

可是作為父母知道自己虧欠孩子很多,所以從生活中孩子的喜好開始著手,通過學賽車,打遊戲,慢慢的親子關係走上了日程。

所以說在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纔是他們最好的老師,陪伴纔是孩子最需要的生活。

第五評委娛樂大家,歡迎關注留言


16年看《小別離》的初三學生升到高三開始看《小歡喜》。

最近家庭劇爆了一部《都挺好》,緊接著《小歡喜》引發全民討論熱潮。

一部由汪俊、海清、黃磊鐵三角打磨出來的劇,爆,是理所當然。

劇情聚焦與三個情況截然不同的家庭在面臨孩子高考時候雞飛狗跳的二三事。童文潔與方圓還是秉承著中國傳統虎媽貓爸的組合,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與女兒之間的塑料母女情,柏林影后詠梅飾演的母親溫柔知性與黃金配角王硯輝倆位戲骨組成的高官父母。

一個生活在無憂無慮家庭中安全感十足的混小子方一凡在開頭到二十來集一直沒停止過搞事,比如說故意讓磊兒遲到,給磊兒下安眠藥,在磊兒手機壞後將全部責任都推給季楊楊。

一個生活在單親媽媽的諸多關懷裡產生壓力的女兒喬英子,卻有著一個航天的夢想。

還有一個生活在高官的家庭中缺少父母陪伴的懂事小子季楊楊。

還有磊兒、王一迪、陶子,等一眾小可愛。

在劇中讓人驚喜的是,這部劇在後來發展的情節中竟然演出了國人難以啟齒的「性教育」一事,實在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

沙溢出場自帶笑點,與其他演員對戲令人不僅捧腹,絕對是一家人圍在電視機前適宜觀看的好劇。


或許是檸萌影視懂得了大家的心聲,在今年三月份發布會的片單上就放出了《小歡喜》,更是在前幾天放出了「高考誓師大會」的片花,引得大批觀眾圍觀。

作為《小別離》的姐妹篇,《小歡喜》依舊採用原班人馬,而導演汪俊,主演黃磊、海清三人更是檸萌影視教育三部曲中打不散的「鐵三角」陣容。

作為姐妹篇,《小歡喜》依舊延續了方圓(黃磊 飾)和童文潔(海清 飾)夫婦的視角,講述一個升級版的都市故事,全方位描繪了「中國式高考家庭」。

與《小歡喜》一樣,這次的劇情依舊拿出三種典型家庭作範例。除了黃磊和海清飾演的夫婦外,還有王硯輝、詠梅、小陶虹以及沙溢等耳熟能詳的實力派演員出演,共同為大家繪製了出了多子女家庭、官員家庭以及離異家庭面對高考的千姿百態、矛盾糾紛。


16年上映的(小別離)在眾多偶像劇中脫穎而出真是口碑RMB雙豐收了,評分也高達8分2年後他的姐妹花(小歡喜)閃亮登場,

看了片花後本片直指高考,本片圍繞這著三個家庭三個孩子的高考生涯中展開都市故事。人物故事都是全新的好好看的樣子本人也很期待!

《小歡喜》在首支片花中還曝光全演員陣容,黃磊、海清、陶虹、王硯輝、詠梅領銜主演,沙溢、任重特別出演,等等一些新鮮的年輕演員!

在這部劇中黃磊還身兼該劇藝術總監職責於一身的他給本劇起名《小歡喜》。很是恰當,小別離.小歡喜。雙胞胎哈哈。


黃磊和海清不愧是我喜歡的演技派演員,把恨鐵不成鋼的媽媽,左右調停的爸爸,演的是活靈活現。

這部劇講述的三個不同的備戰高考家庭,面對的親子關係難題,也反應了不同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也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孩子,很具有代表性。

1. 典型中國式家庭。家庭氛圍和諧,媽媽童文潔是中國式母親,對孩子的成績很焦慮,大喊大叫是常態,但還是耐心跟兒子溝通,爸爸方圓對兒子是比較放養,順其自然,是家庭的調和劑。兒子方一凡大大咧咧,性格開朗活潑,雖有點調皮,但感情細膩,有藝術天賦,成績起伏大,底子還不錯,如果教育引導得當,應該有突破,畢竟還有個學霸的表弟在旁。

2. 單親離異家庭。媽媽宋倩和爸爸喬衛東離婚,自己一個人帶著女兒英子,確實不容易。宋倩是老師,把英子更多看成自己的學生,對英子的學習有明確的規劃,限制孩子的娛樂活動和興趣愛好,母女之間長期缺乏溝通,兩人相處得很艱難,英子也總是心事重重,內心渴望自由,渴望追求自己的夢想。敢怒不敢言,用英子的話說她和媽媽就像一對塑料姐妹花。

3. 留守家庭。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季楊楊從小在姥姥家長大,與父母完全斷層,冷漠孤僻,不願意與人親近,是他的特色,這是家庭的缺失造成的。爸爸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喜歡把工作的那一套帶進來,讓楊楊非常的反感。不用你管,不需要你管,是他的思想。這種孩子表面上看似安靜,一但爆發就是狂風暴雨。

其實,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這個觀點我個人非常贊同。

單親離異家庭,一個人帶孩子,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忙事業。情緒必然是焦慮的,孩子很容易缺失愛,缺乏安全感。

一個有愛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自然心裡有愛,懂得父母的辛苦,做事自然有分寸。

父母經常大吵大叫的家庭,孩子的脾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沒有定性,做事情也不會專心。

「媽,什麼媽,別叫我媽,我不是你媽!」

「你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別光想些夢想,興趣愛好放一放,高考不考這些!等考完了,你想怎樣,都可以!」

「快點喫,喫完了趕緊做卷子!」

」快起來,上補習班,要遲到了!」

劇中的這些臺詞,我作為經歷過高三的家長深有感觸和體會。不同的家庭造就了不同性格的孩子,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

對於這個看中分數的中國教育體制,父母在關心分數的同時,也要反思自己的專制行為,做好孩子的表率,多傳遞正能量,正確引導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


原文:http://www.jianjiaobuluo.com/content/107169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正在熱播,這部劇聚焦了三個孩子處在高考時的不同家庭情況,從而為觀眾展現了當下中國家庭對於教育的焦慮,其中也展現了中年危機之類的問題。電視劇中三位不同性格的媽媽養育孩子的不同方式,能夠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本文圖片來自於豆瓣

先說第一種母親,陶虹扮演的離異單身母親宋倩。她本身是性格略顯強勢的女人,自己很優秀很完美,同時也極端要求他人完美。

宋倩本來是重點高中的金牌物理老師,但是為了學霸女兒喬英子,果斷辭去學校老師的工作。從投資角度來看,宋倩是一個非常具有長遠目光的女人,在女兒喬英子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籌劃女兒未來的教育,一口氣買下五套學區房,僅僅房子的租金就可以讓她安心地陪讀了。

宋倩的前夫喬衛東早些年做生意,幹什麼賠什麼,宋倩並沒有因此抱怨。後來喬衛東做生意成功,被人算計,和小三在一起了。這個時候的宋倩並沒有為了所謂的金錢或者以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為由,忍氣吞聲地繼續維持有裂痕的婚姻,而是選擇離婚。

宋倩的這個決定給現實中的很多女人做出了榜樣。現實中多少女人為了給孩子一個所謂的完整的家,去維持名存實亡的婚姻?假裝幸福的婚姻,並不能給孩子帶來幸福和安全感。孩子可能早就覺察到父母關係的裂痕了。

在《小歡喜》中令宋倩崩潰大哭的並不是前夫,也不是失敗的感情,而是她的女兒喬英子。

宋倩愛喬英子愛到窒息,她為了女兒有更好的學習環境,把女兒的房間和客廳打通,換上隔音玻璃,360度地盯著女兒;為了女兒熬製各種提神補腦的中藥;只要女兒稍有一點不配合,宋倩便會上演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苦情大戲,最具殺手鐧的臺詞就是「你可是媽的一切啊」。

這種綁架式的親情是一種扭曲錯位的親子關係。

通過宋倩的種種表現,我們可以看出宋倩是典型的中國家長,錯把愛當作控制孩子的理由。殊不知這種包圍式的親子關係,讓孩子不敢有自己的情緒,不敢有自己的想法,更不敢有自己的表達,反而像父母手中的提線木偶那樣生活,完全沒有自己獨立自主的空間。

我覺得宋倩的問題就是把自己的幸福快樂,甚至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了女兒身上,太沒有自我了。這也是很多中國式家長,尤其是媽媽們的共同境遇——有了孩子,孩子就變成了她全世界的核心點,完全喪失了自我。

第二種媽媽,是海清扮演的童文潔。她是公司的財務總監,成功的職業女性,在家中也有很強的話語權,丈夫方圓一直都是聽她的。

童文潔的性格有些急躁,為人直率。所以她在教育的方式上也是「風風火火」、「刀光劍影」。

她對於學渣兒子張口就來的訓斥,讓許多類似家庭裏成長的孩子,都會覺得這簡直太熟悉了。很多觀眾留言直呼:「我媽就是這樣的!」劇中的經典臺詞:「他不是我兒子,是我祖宗。」以及:「你不要叫我媽,我不是你媽!」這些特別接地氣的臺詞,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的。

童文潔對於兒子方一凡的教育,其實是不成功的,她教育孩子不光要吼,還要經常動手。她一味地以優秀的學習成績來要求自己的兒子,覺得如果兒子考不上大學,人生就完了。但是她的兒子其實興趣不在學習。

童文潔的問題在於,她不能夠去了解孩子,和孩子缺少必要的溝通,生活被孩子的「問題」弄得一地雞毛。

第三種就是詠梅扮演的溫柔慈愛的媽媽,她自然也就是別人家的媽媽。

劉靜是那種典型的溫婉嫻靜,讓人溫暖的女人,她是孩子們溫暖慈愛的長輩,也是丈夫溫柔的解語花。給人一派歲月靜好的感覺。

在劇中她的職業是科技館館長,老公則位居區長。因為職業關係,他們夫妻倆聚少離多。父親季勝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失,一直在影響著這對父子的關係。好在媽媽劉靜蘭心蕙質,她能夠得體地對待很少著家的丈夫,能夠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化解一次次危機,為一家三口逐步營造出和諧親密的相處氛圍。

對待叛逆期的兒子,她內心雖然虧欠但又不似其他兩位媽媽一樣過分主動和苛責,只是循循善誘,諄諄教誨。

作為一個媽媽,如何把握與孩子的關係,掌握好度還是挺難的。不能像童文潔那樣大吼大叫,也不能像宋倩那樣毫無自己。像劉靜這樣的女人才是大多數中國媽媽學習的榜樣。

女人一定要有自我,不要為了孩子為了家庭,就完全放棄了自己。女人在擁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之外,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要有自己的努力的方向,至少不是永遠圍著家裡轉,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只有這樣才會給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加持。有了自身的加持,你纔能夠穩住家庭,穩住自己的情感。

很不喜歡「女子本弱,為母則剛」這句讚揚母親的名句,憑什麼為母的就非得為孩子心甘情願地犧牲呢?

小椒有話說

在你心目中,理想的爸爸又是什麼樣的?


已經很久沒有追劇了,成年以後的生活壓力讓人很容易忘記了年輕時的興趣和歡樂。不知道為什麼,當了媽媽以後,曾經不怎麼關注的家庭倫理劇反而變得愛看了起來,《小歡喜》就是我的新寵。

剛剛結局的《小歡喜》相信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教育」是中國家庭永恆的話題和永遠的熱點,為人父母后很難再將視線從孩子身上移,所有的關注都源於發自內心的愛。

《小歡喜》看似詼諧幽默,實際上它是用幽默的方式在傳遞著千千萬萬中國式家庭的辛酸與悲喜。該劇的主人公就是普普通通的的中國家長和普普通通的中國兒女,但在這份「普通」中缺處處蘊含著動人的情節。不論是林磊兒手機被摔壞後蹲在地上痛哭想念已經去世的媽媽,還是季楊楊得知劉靜患癌後剃光頭以示陪伴,都在一瞬間戳中了我的淚點。但是最讓我心疼的還是喬英子和媽媽的關係,一次次的爭吵,一次次的想掙脫,但當英子想到媽媽的不易時又一次次的在和內心的自己妥協、隱忍。我從未奢望自己有一個像劉靜一樣溫柔、獨立、嫣然自若、善解人意的母親,我希望我的媽媽能像童文潔一樣,雖然表面上很兇,但內心深處卻溫柔善良,在姐姐去世後,得知姐夫又娶了一個老婆,立馬把外甥接到自己家上學。方一凡雖然學習成績不怎麼樣,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從未缺少關愛,因為他的家庭給了他足夠的愛去面對這個世界。偏偏我的媽媽像宋倩一樣,雖內心善良卻總是讓人覺得咄咄逼人,透不過氣來。我也曾有想要逃離來的想法,慶幸的是我從未實施。其實,宋倩是三位母親中最累、最辛苦的,這種艱辛在於無人與她分享生活的壓力和苦悶,她內心深處的訴求從未實現。在她與喬衛東離婚後,她從未真正的幸福過,自然也不能帶給英子幸福,她一味的約束著英子,以為英子的成功是她們母女幸福的源泉,卻從未深刻的認識到,孩子其實在她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便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路要走,父母只需將自己的路走好,然後在孩子的人生路上能充當指示牌和照明燈的作用即可。到這談何容易,放下是最簡單卻又最困難的事。

父母與子女這一生都在理解和溝通,但真正的感悟只有子女有一天變成父母后才會懂。人生只有經歷才會明白,誰都有經歷的權利,誰都不應該過分干涉這份權利。生活就是酸甜苦辣都有,每一個歡喜都是漫長的經歷換來的。最後用《小歡喜》的一句臺詞來結尾,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只有一點小歡喜。


我只想說,他們二位都是我非常喜歡的藝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