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這則新聞標題,私立學校的生存關鍵在於教學品質。筆者認為,臺灣的各級學校都受到少子化衝擊,為了因應這個已預見的危機,學校應該致力於提升教學品質和創造學校特色與價值。部分大學的招生難以足額,或許也該視為一種學生挑選學校的「市場機制」。教育部應該輔導教學品質低落、招生不足的學校轉型,適度地運作「退場機制」纔是維持大學教學品質以及保障學生受教權的正確方向。至於部分私校提出開放更多陸生來臺的提議,筆者認為開放陸生來臺應該將重點放在招攬優秀人才、增進兩岸交流,而不該將陸生視為補足招生缺額的大補丸。陸生來臺也是以教學品質為報考指標,由今年陸生來臺的入學分佈情況也可以證實筆者的說法。希望教育部開始運行退場機制,別再「備而不用」,以免危害到學生的受教權並拖累臺灣的大學教學品質和評價。

---------------------以下是網路新聞---------------------
「私校生存 教學品質好是關鍵」


臺灣的大學受少子化衝擊,愈來愈多大學面臨招生問題,少部分私校首當其衝,希望政府幫忙解決,而辦好學校則是私校應戮力以赴的目標。
臺灣升大學錄取率超過9成,考不上大學變成不容易的事,儘管如此,還是有少部分私校面臨招生窘境,出現要大學退場聲音。
教育部在處理私校退場問題始終很低調,雖然有「口袋名單」,但從未對外公佈,面對媒體提問,回答也很保守。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說,私校退場機制已有相關辦法,但始終是「備而不用」。
少子化影響,部分私校面臨招生問題,總統馬英九認為,不要輕言退場,應尋找新出路,讓校園國際化。
聽到馬總統的想法,私校校長都很支持。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就說,馬總統瞭解私校困難,看到私校結構限制,部分私校辦學非常好,教學資源不輸公立學校,他建議應鬆綁中國大陸學生限制,由臺灣學校挑學生。
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表示,期待馬總統要「做」出來,如政府應鬆綁中國大陸學生員額限制,否則幫不了招生困難學校的忙。
至於招收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學生彌補生源不足問題,彭宗平認為,短時間內難達很大成效;他建議政府應看到私校面臨的不同問題,針對問題解決,纔有成效。
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說,沒人希望私校退場,私校如果能生存、能招到外籍學生,代表私校辦得不錯,真正成為教育產業。
劉欽旭表示,解決私校問題應重視學生受教品質,不要為讓私校生存而生存,辦不好的私校;改善體質後,生源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教育部也應要有套有效管理辦法,好好把關私校品質。
私校生存議題複雜,但不論以何種方式解決招生困難問題,教學品質是關鍵中的關鍵。1001015 

新聞出處:中央通訊社(中央社記者林思宇臺北15日電)
更新日期:2011/10/15 21:40:55
新聞引用自:中央通訊社http://www2.cna.com.tw/SearchNews/hyDetailws.aspx?qid=201110150219&q=%e9%80%80%e5%a0%b4%e6%a9%9f%e5%88%b6
---------------------以上是網路新聞---------------------

本部落格相關文章:「100學年度陸生來臺招生情況」「關於陸生來臺的淺見」「大學退場機制 教育部備而不用」
2011/11/13更新:本部落格相關文章:「大學退場機制 不該備而不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