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一朝索額圖是十分風光的,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首先索額圖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兒子,在工作能力上索額圖和索尼一樣出色,其次索額圖還是皇親國戚,索額圖的侄女就是當時的皇后。有這樣的身份地位,索額圖在朝中自然是無人能及的,而且康熙也會給他幾分顏面。在康熙早年,他當時的政敵就是鰲拜,後來康熙將鰲拜剷除,從此將朝政把持在自己手中,在扳倒鰲拜的過程中索額圖出力不少,但是後來索額圖的結局卻比鰲拜還要凄慘。

那麼索額圖的結局是不是因為康熙皇帝卸磨殺驢呢?當然不是,索額圖的人生結局完全是因為他自己的所作所為導致的。在康熙皇帝剛剛登基時索額圖就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還及時給康熙皇帝獻出良策,為他解決煩惱,無論是剷除鰲拜還是平定三藩,其中都有索額圖的功勞,這一點康熙皇帝也是心中有數,所以也給了索額圖很大的顏面,讓索額圖在朝堂上十分風光。在康熙40年時索額圖因為年紀大了,就向皇帝提出要告老還鄉,當時康熙皇帝也應允了,但實際上索額圖只是表面告老還鄉,而背地裡一直都在參與朝政,後來也因此落得凄慘結局。

原來索額圖一直都很支持太子胤礽,他為了讓胤礽保住太子之位,經常給他獻計,雖然索額圖看似忠心,但是也可以感覺出,其實索額圖的政治立場不夠堅定,他原本是如何對待康熙的,日後就將這一套用在胤礽身上,理由自然是希望胤礽可以早日登基,他也可以作為功臣而得到新皇帝的重視。康熙皇帝一朝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讓康熙十分的無奈,他雖然對太子胤礽寄予了厚望,可是看到胤礽一直受到索額圖的唆使,後來居然還想要計劃逼迫康熙退位,這些都讓康熙十分傷心和失望。

後來康熙忍痛廢掉了太子,也將怨氣發泄在了索額圖的身上,畢竟沒有索額圖幕後的操縱胤礽也不會萌生避康熙退位的想法,而且索額圖的做法也非常的過分,他還公然為胤礽組建太子黨,在朝堂上給胤礽鼓吹,這些行為都被康熙皇帝看在眼中,後來康熙皇帝下令將索額圖抓住,並將他幽禁起來,就這樣本是功臣的索額圖結局比鰲拜還要凄慘。


索額圖不像他父親索尼那樣為官清廉,對於金銀財寶向來是來者不拒的,這也是康熙給索額圖降職的原因。僅僅貪污,索額圖是不用被康熙囚禁的,更大的原因是他參與到了九子奪嫡中去了。因為索額圖與太子關係密切,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為太子謀利的,那時候的康熙對太子已經不如當初那般滿意了,索額圖幫著太子明顯觸犯了康熙的底線,加上明珠與索額圖之間存在著很大的間隙,也經常在康熙耳邊說些索額圖的不好之處,說他煽動太子謀反篡位。於是,在1703年,康熙囚禁索額圖,索額圖被活活餓死。

原因就是他插手儲君之爭,多次為太子謀劃,挑撥皇帝和太子之間的關係。

康熙認為,鰲拜生前只是飛揚跋扈擅作主張,並未想要真正坐上皇位,而索額圖作為自己一手培養重視的朝中元老,竟成為太子集團主謀,實在不可原諒。

雖然康熙心裡明白索額圖為大清建設做出了太多貢獻,對自己的忠心也是不容懷疑,但為了起到警示的作用,他還是下令將索額圖幽禁餓死,並辱其為清朝第一罪人的罪名。


鰲拜和索額圖,這兩個人都曾經是一人之下的人物,不同的是兩人的主子不同,鰲拜的主子是順治帝,索額圖的主子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索額圖與明珠「大打出手」,兩人之間黨爭嚴重。索額圖與明珠都是放不下權利的人,他們的存在本是帝王權術作用下的最終結論,但索額圖除了有實力威脅皇權,竟然還做出干擾東宮候選人的事情。

當然了,索額圖不僅僅是康熙王朝權勢最大的權臣之一,更是康熙皇帝的岳父,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外戚了。

索額圖最終的結局是被幽禁至死,比之鰲拜可是差了很多。

鰲拜也是一個康熙皇帝的威脅,鰲拜對康熙而言,威脅遠遠比不上索額圖,鰲拜雖然勇力無雙,但智謀不足,行軍打仗他靠的正是帶頭衝鋒。

鰲拜對於順治帝而言至關重要,多爾袞掌權的時候,鰲拜本可以投入多爾袞門下,儘管多爾袞對鰲拜極盡殘酷,但鰲拜卻始終支持著順治上了位。

鰲拜在康熙年幼的時候的確是其一大威脅,看過鹿鼎記的人都知道,鰲拜有奪權之心,甚至還私造龍袍。

實際上的鰲拜卻不是如此,鰲拜是大清依靠的權臣,自入關以來,立下了汗馬功勞,康熙年幼的時候,鰲拜雖說掌權,但卻並不會做出謀權篡位之事,康熙雖然不滿意鰲拜掌權的時候,但也甚至,鰲拜不管如何貪戀權力,都只會將自己架空,而不是將自己趕下皇位。

鰲拜貪戀的只是權力而不是皇位,而這恰恰也是康熙不想讓出去的東西,鰲拜也因此被趕下了台。

鰲拜與索額圖,兩個人對康熙的威脅程度是不一樣的,鰲拜僅僅是威脅皇權,而索額圖卻是足以威脅皇位,兩者孰輕孰重不必深入分析。

索額圖之所以被康熙以雷霆手段滅殺,正是因為索額圖掌握了威脅康熙皇位的權力。

在明珠案中,明明索額圖與明珠半斤八兩,但康熙卻還是先動了明珠,兩者對康熙而言,孰輕孰重?康熙希望索額圖能夠謹慎低調,明哲保身,但索額圖或許是嘗盡了權利的滋味,並沒有退出的打算,反而是干擾立儲事宜,繼續黨爭,如果放任他索額圖繼續下去,康熙的皇位何在?

對康熙而言,索額圖是否有篡位的心思不重要,重要的是索額圖已經具備了篡位的條件,這也是索額圖為何慘死的重要原因。


導讀:核心的問題時鰲拜是武將出身只是擅權並無篡逆之心,同時還有孝庄太后和索尼在旁邊制約。況且鰲拜如同一根大蜡燭一樣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我就是要擅權是真小人。但是索額圖是作為康熙的重臣在中後期不思報國,反而在朋黨之餘插手儲君人選,甚至有串通太子胤礽謀逆的嫌疑。這些都讓康熙特別的傷心,感覺君臣應該可以託付腹心之交似乎受到了背叛。索額圖是偽君子。基本上所有的大錯索額圖都沾邊,所以赫舍里索額圖家族無論子孫兄弟都被罷官。朋黨門生都受到牽連。甚至索額圖被稱為「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索額圖作為四朝老臣赫舍里索尼的兒子在剷除鰲拜、平定三藩等康熙一朝有重大影響力的大事件中均有重大貢獻。索額圖是個能臣,不單單是太子胤礽的姥爺這個關係得來的皇親國戚這麼簡單。康熙作為明君也不可能因為裙帶關係就重用某位大臣。

其實從索尼到索額圖,赫舍里家族已經位極人臣。如果不是插手太子人選設置想幹掉康熙提前讓自己的外孫胤礽登位,也許索額圖安分的做臣子也能傳承富貴。但是人稱三眼索相的索額圖並不滿足自己的地位,那麼無論處於什麼目的妄圖插手儲君人選的收單都會受到康熙暴風驟雨的打擊。具體我們用《康熙王朝》中的劇情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索額圖的取死之道

在《康熙王朝》劇中,從赫舍里嫁給康熙開始索額圖確實站在了康熙一方。他在剷除鰲拜、平定三藩和簽署《尼布楚條約》都立有功勛。索額圖也因此步步高升到上書房,人稱索相。他和明珠一起成為康熙朝的重臣,雖然他和索額圖都分別籠絡朝臣彼此鬥法這固然讓康熙討厭但是這絕對不是他後來被殺的主要原因。

真正讓他陷入殺身危機的是他先後兩次企圖聯絡朱三太子打算弒君謀逆,然後提前扶保外孫太子胤礽提前登基稱帝。這樣自己就可以權傾朝野,總歸是權力害的。第一次在康熙南巡去南京祭拜朱元璋的陵墓,索額圖通過噶禮聯絡朱三太子密謀用火炮炮擊康熙。結果事情敗露,此事非常僥倖的沒有被發覺。這是第一次。

但是索額圖依舊不知悔改在康熙西征噶爾丹時期聽聞康熙重病不起居然秘調鐵騎進京密謀提前協助太子登基。康熙第二次西征噶爾丹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給康熙上密折表明葛禮和索額圖勾結朱三太子在紫金山上架炮企圖戰死康熙的事情。總督後方糧草的索額圖害怕了擔心陰謀敗露,再次派噶禮以壓糧運草的名義前往前線。噶禮秘密聯絡已經是噶爾丹國師的朱三太子主動暴露清軍大營糧草的位置導致糧草被燒,清軍危在旦夕。索額圖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借噶爾丹的手至康熙於死地。當張廷玉及時帶著糧草先行趕到的時候,清軍最虛弱的時候已經過去再次恢復了戰鬥力。

陰謀再次破產的後,噶禮居然和朱三太子的心腹一起武力攻打康熙的營帳結果被提前埋伏的清軍一舉擊殺。朱三太子被殺,從他懷裡搜出了康熙的畫像。緊接著從蒙面刺客死屍中找到了葛禮,索額圖也露出了狐狸尾巴。康熙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馬上起駕回京。這才有了後來李光地在康熙的命令下秘密調查索額圖在西征期間的行蹤。

插手儲君人選,謀害皇帝妄圖協助太子胤礽提前登基,哪怕胤礽是康熙的兒子也不行這都是弒君篡位的嫌疑。這在古代就是十惡不赦的大罪,況且康熙總以為明珠和索額圖那怕是貪污腐化朋比為奸但至少對自己是忠誠的。但是殘酷的現實狠狠的給了康熙幾個響亮的耳光。康熙心中的鬱悶和怒火可想而知,按照康熙的話說就是:

朕真是瞎了眼,就是養了一條狗還知道親順主人呢。索額圖,你是本朝第一罪人哪。索額圖勾結朱三太子攛政謀逆,夜襲皇駕。一個跟了本朝四十多年的心腹大臣,朕的國丈到頭來他居然想弒君。大清的臉面何在,體統何在啊。傳出去,朕就是個昏君啊

結果就是太子被廢,索額圖全家抄家罷官,最後被殺。

小結:

康熙心中君臣想得的理想願望落空了,殘酷的現實讓他受到了重大的打擊。他心裡的怒火可想而知,相對鰲拜那個真小人來說索額圖這個康熙的國丈就是個偽君子更應該殺。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鰲拜威脅康熙?難道索額圖就沒有威脅到康熙了嗎?俺就明確的告訴大傢伙,這索額圖他對康熙的威脅程度要比鰲拜大的多,要不然咋就能落了個活活餓死的下場。

就這下場要沒有康熙的首肯,誰敢這麼干,您說是吧!反觀鰲拜,這老頭擱康熙面前耀武揚威了好幾年,最後的結果是老死在了大牢里,對比索額圖的下場,他算是好多了。而且這老頭的後代的子孫還繼承了他的爵位,吃香喝辣的繼續,而索額圖就沒這福分了,一家老小跟著他到了血霉。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那不瞅電視裡邊,鰲拜都整了一身的龍袍了,轉眼就要往死里摁康熙了,這是謀逆之罪,大刀片子砍腦瓜,那是分分鐘鐘的事,為嘛讓這老頭老死在了大牢裡頭,太便宜他了。難道是康熙仁慈了一把?」

你快拉倒吧,但凡歷史上出名的,有能力的皇帝,他的仁慈那是對事的。您這真要造反了,康熙會容忍他?還讓他留個大小子傳宗接代,這不開玩樂嗎?早就把他們家從裡到外的禍禍的沒個人影了。

所以啊,電視劇里那是坑人的,您信了,導演很樂意給你在上邊蓋層土:「這叫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您跳坑裡可不能怪俺啊!」

也就是說真正的歷史上,鰲拜這人沒有造反的跡象,人家壓根就沒那想法。

如果鰲拜真有造反的想法,就憑康熙那三五個玩布庫的摔跤選手,就把那麼辣的一個鰲拜給整趴下了,這不開玩樂呢?

咱就先說說鰲拜這事

話說這鰲拜在康熙面前那是真真的沒有啥生命危險,他充其量就是個權臣,玩弄一下權術而已。就他那二杆子政治手腕,擱軍營裡頭當個先鋒還行,讓他運籌帷幄分分鐘鍾就得完蛋。

說實話鰲拜這人那是孝庄擱到康熙眼皮底下,給他當磨刀石用的。

其實這前因後果,俺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

俺簡單的在這裡再說一鼻子啊!那會是滿清建立之初,任何一個王朝他建立的時候,作為宗室那都是響噹噹的實權人物。

鰲拜真要有啥想法,您這就得問問那些個宗室他們答應不答應。您以為那些個鐵帽子王沒事蹲地上當傻小子瞎樂呵!

他要動一動康熙,這宗室裡邊的人要樂瘋了,這意味著他們有機會了不是。雖然康熙受孽的時候他們不出聲,一旦要玩真的,那麼宗室這可是要換姓的事,您就問問鰲拜的根底深不深。

再說鰲拜那個時候,光顧著給自己個弄好處了,其餘的幾個旗早對他憤怒到了極致,滿清八個旗缺了七個,就他這麼一個旗,您覺的他能玩出啥花活來。當年多爾袞那麼大勢力,都干不過宗室的力量,最後只能整個攝政王玩玩,來個徐徐圖之。

鰲拜有幾個本事能和多爾袞比,這不猴子和老虎比劃嗎?有的比嗎?

所以鰲拜那事,離那掉腦殼,被活活餓死還差著一檔呢?談不上!

回頭您瞅瞅索額圖。

這貨跟著康熙東征西討的,為康熙辦了不老少的事。

可最後他幹了點啥,勾結太子,要弄死康熙,拉著太子當皇帝,自己個再撈一筆政治資本,這事就做的過了。

這不是謀反是啥?都把搶眼懟到康熙的腦門上了,你說康熙能不生氣嗎?爺們還沒想死,哦,你到好,就想著弄死爺們,這能饒你?這不開玩樂呢嗎?

所以啊,但凡和索額圖粘點掛勞的,都罷了官,受到了牽連的人海了去了。最後康熙還給他按了一個名,滿清第一罪人,這事弄的!

總結

所以倆人的性質不一樣,鰲拜是想給自己個拚命的撈好處,拚命的把持著手中的權利不想放權,本質上他沒有造反的念頭,就是傻了一點,憑藉這輔佐大臣的帽子弄權而已,而康熙在整個過程中沒啥生命威脅。

那索額圖就不一樣了,他是有明確的政治立場就是要輔佐太子登基,明裡暗裡的有那麼點想要康熙提前完蛋的意思,這是啥,這不是謀逆是啥?那個皇帝能容忍這事的發生,所以索額圖被活活的餓死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鰲拜就是個莽夫,他把囂張寫在臉上,不把康熙放在眼裡,有他在,康熙就很難親政,而且很可能寶座不穩,康熙剷除他是理所應當的事。

至於索額圖,不但在除鰲拜這件事兒上出力頗多,平定三藩、收復台灣、征噶爾丹時也有功勞,還代表清廷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儘力維護朝廷的利益。

他一生立功無數,前期深受康熙的信任,又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在和明珠的爭鬥中以退為進,等明珠獲罪後重掌權柄,重新獲得康熙的看重。

這樣一個聰明人,為什麼落得被康熙圈禁、飢餓而死的下場呢?原因分析起來可能很多,但最主要是因為他的另一個身份。

除了是康熙的大臣之外,他還是赫舍里皇后的三叔,太子胤礽客氣起來還得叫他一聲三爺爺。普通人家的三爺爺沒什麼,太子的三爺爺是那麼好當的?

康熙大帝最為後人詬病的就是立儲不穩,導致九龍奪嫡,從朝廷到地方都有極壞的影響!

可其實最初的時候,他是鐵了心要讓胤礽繼承帝位的,一方面因為他是嫡子,有著天然的身份;另一方面因為他對胤礽父子情深,胤礽是他親手帶大的,別的皇子沒這待遇。

胤礽在他的精心關照下茁壯成長,一派皇太子風範,做好了接手大清的準備——爺爺和太爺爺都不太長壽,他很可能時刻準備著。

一年、兩年、三年……準備了三十多年,老爸身體還棒棒的呢!清朝可不是現在的西方某國,君主沒有實際的權力,太子待位六七十年也無所謂,胤礽是很急的。他的心理也很好理解,從小就知道將擁有某個至高無上的東西,這麼多年一直等下去沒到手,是人都會焦急的。

況且,老爸能生,兄弟們能長,個個都挺出色,老爸也挺喜歡他們。這不由得他不亂想,一亂想不就出了錯?

康熙是何等敏銳的人?胤礽又是他親自教養的,胤礽心裡想什麼,他大概能猜得到。這下可不就火了!好啊,你是盼著我早升天啊!這麼不孝,那就冷一冷你吧!

他這冷處理不要緊,胤礽更慌了。慌了怎麼辦?找三爺爺啊!畢竟這個三爺爺現在大權在握,能給自己幫大忙。

索額圖能不幫胤礽嗎?不能。第一,這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第二,他身上流著咱們赫舍里家的血;第三,胤礽雖然被康熙冷落,但誰不知道他和康熙曾經父子情深?人家是親父子,說不定什麼時候關係就又好了,現在不幫他,難道不怕他以後報復?

當然啦,更重要的是,只要索額圖姓赫舍里,那他幫也是幫,不幫在別人眼裡也是幫!他們是天然的一黨,不管他實際上有沒有做什麼,胤礽繼位,他家必然繼續得勢;胤礽倒霉,他家只會更倒霉。

索額圖站在那個位置上,哪怕看到了風險也無法可解。只能硬著頭皮和胤礽站一起了。

我猜康熙肯定氣炸了,自己那麼重視的兒子不和自己親,反而和一個外家的人親,他們還把我放在眼裡嗎?

而且所有做父母的都有一個心理:我家孩子肯定是最好的,如果孩子不好,那都是別人教唆的!康熙就是把索額圖當成了教唆胤礽的壞人,認為是他攪得自家不和,氣憤之下還說出了這樣的話:「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索額圖:老夫真是冤枉啊!你們父子鬥法,為什麼非得拖上我?

康熙:呵呵!

胤礽:呵呵!

所以說奪嫡有風險,參與需謹慎!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索額圖是清代康熙年間的重臣,滿洲正黃旗出身,父親是四代老臣索尼,哥哥是一等公赫舍里·噶布喇,侄女是赫舍里孝誠仁皇后,滿門榮耀。

索額圖自身也不差,先後擔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太子太傅等職,許多重大事情他都有參與,例如出謀劃策平定"三藩",代表清政府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從征準噶爾,當然索額圖幹得最漂亮的就是協助康熙剷除鰲拜了。

可是鰲拜除掉後,索額圖的結局卻比鰲拜還要慘。鰲拜是被關押在監獄中,抑鬱而終,而索額圖卻是被圈禁宗人府後飢餓而死的,還被康熙大罵為大清第一罪人,兩個兒子還被殺了。

索額圖結局為何這麼慘,很多人估計又要說范蠡先生的名言: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了,其實康熙處死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皇太子胤礽的因素,胤礽不爭氣,康熙把滿腔的怒火都發在索額圖身上了,覺得是索額圖在慫恿太子謀反了。

從前索額圖助伊(皇太子)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皇太子)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

索額圖是索尼的兒子,侄女赫舍里嫁給康熙做了皇后後,一家對康熙忠心耿耿,幫助康熙剷除了囂張跋扈的鰲拜。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八,順治皇帝早逝,按照他的遺詔,已經出過天花的皇三子玄燁繼位也就康熙帝,可是這一年康熙才8歲了,所以順治皇帝又指派了四個輔政大臣,分別為: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

按理說,鰲拜是排在最後面的,應該地位最低,可是他卻獨攬大權,因為索尼年老了,也不願意過多管理朝事,而遏必隆就是牆上草,誰都不得罪,基本上都是附和鰲拜的,蘇克薩哈之前是多爾袞的人,一直被排斥,就連告老給順治皇帝守陵墓都不被允許,還被鰲拜殺了。

孝庄皇后著急了,為了除掉鰲拜,讓康熙封索尼的孫女,也就是索額圖的侄女赫舍里為皇后。不得不說,孝庄太后是非常高明的,這樣一來,索尼那就不得不再次出山,為自己的孫女和家族考慮了,必須得協助康熙除掉專權的鰲拜。

索尼帶頭請求已經14歲的康熙親政,雖然不久就病逝了,但是索爾圖還得為這個家族考慮了,又幫著康熙於康熙八年(1669年)擒住了鰲拜,鰲拜被以三十大罪狀關進了監獄,最後在獄中抑鬱而終,康熙開始真正掌權了。

康熙在掌權初期是很信任協助除掉鰲拜的功臣索額圖的,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朕寧願相信黃河水倒流,也不願相信索額圖會弒君篡政!

赫舍里皇后生下胤礽後難產而亡,康熙打破祖訓立胤礽為皇太子,索爾圖成了保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也成了康熙的左膀右臂。

康熙和赫舍里是政治聯姻,可是赫舍里溫柔賢淑,漸漸地贏得了康熙的真心,兩個人感情非常好,赫舍里是康熙的結髮妻子,也是他最在意的一個女人了,只是赫舍里卻因為難產死了。

赫舍里生了兩個孩子,第一個承祜幼殤,第二個就是胤礽,赫舍里生下他才兩個時辰後就死了,年僅21歲,康熙是悲痛欲絕,把對赫舍里的所有的愛都轉移到了兒子胤礽的身上。

清朝的祖訓和規矩是生前不立儲的,可是康熙卻打破了這規矩,立下了胤礽為皇太子,胤礽是

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也是我國官方正史上最後一位明立冊封的皇太子。可是這個皇太子不爭氣,起初還是文武兼備的,可是後期卻越來越荒誕了。

索額圖因為侄女赫舍里的緣故,和皇太子胤礽走得很近,太子不爭氣,康熙就把罪責都歸在了索額圖的身上,罵他是大清第一罪人。

索額圖是太子太傅,這很好理解,太子是他侄女的孩子了,是一個家族的榮耀,要想這個家族長久榮耀,那就得和太子搞好關係,幫助太子登上皇位,可是太子不爭氣,索額圖也急了。

康熙其實是非常喜歡皇太子胤礽的,親自教養,太子可以代為祭祀、監國等等,可是在後期卻越來越讓康熙失望了,康熙看在赫舍里的份上,兩次立胤礽為太子,可是結果卻是兩立兩廢。

第一次廢除太子的時候,康熙還落淚了,罵他是「生而克母」,還夢見了已經去世了34年的赫舍里皇后,為了江山社稷著想,康熙不得不廢除太子,可是心裡是很痛苦的,應該是覺得對不起早逝的赫舍里皇后,才又再次立胤礽為太子。

索額圖是太子黨的首腦,康熙對太子胤礽失望了,覺得太子有錯的根源在索額圖的身上:「驕縱之漸,實由於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康熙的話還是有道理的,索額圖為人遠遠沒有索尼謹慎,這一個家族就敗在索額圖身上了。胤礽還沒有登基做皇帝了,所用的儀仗、冠服等就和皇帝差不多了,太子奢侈無度,命令官員搜刮民脂民膏,早已經是天怒人怨,索額圖失責後,不想著怎麼去勸誡太子,還試圖幫著太子篡位。

1703年5月,索額圖被圈禁宗人府,犯案28樁,當然最大的一樁便是唆使太子篡位,怎麼看都是死罪,康熙饒恕了太子,只是把他幽死禁宮,但是對於索額圖就沒這麼客氣了,索額圖在四個月之後被餓死了,估計也是不準人憐憫這個罪人。

康熙認為索額圖除了簽署尼布楚條約,就沒做過什麼好事情,索額圖的同黨大部分都被殺害或者降職或者流放,兩個兒子格爾芬、阿爾吉善都被處死,可以說下場真的比鰲拜慘多了,鰲拜只是一個人抑鬱而終,並沒有涉及到他的家人,後期康熙還給鰲拜平反了。

為何差距這麼大?鰲拜的確有許多功勞,一生戰功赫赫,對康熙父子也有恩,順治皇帝即位就是他牽制了多爾袞,鰲拜的錯是囂張跋扈但是並沒有謀反。

而索爾圖是外戚,又不好好教導太子,還唆使太子謀反,是死罪,康熙對太子抱有很大的幻想,最後都落空了,有多愛就有多恨,索爾圖就成了康熙認為的大清第一罪人了。


康熙剷除鰲拜很輕鬆,索額圖參與了九子奪嫡,而九子奪嫡讓康熙心力憔悴,特別是太子胤礽的「變壞」,他覺得是索額圖教唆的結果,所以對索額圖才恨之入骨,甚至咬牙切齒地說,「索額圖乃本朝第一罪人」。

索額圖的侄女是太子胤礽的生母,因為這層關係,索額圖和太子成了命運共同體,太子命運不好,索額圖命運只會更差,畢竟太子是康熙的親兒子,而索額圖只是外戚。康熙可以整死索額圖卻不能整死自己的親兒子。

康熙親征葛爾丹,讓太子胤礽監國,太子是儲君,大清國未來的皇上,一些大臣為未來打算,紛紛向太子靠攏。太子將來當皇帝也要有自己的人手,於是借監國之機也主動拉攏大臣。

太子勢力的快速崛起,對康熙的皇權產生了威脅,康熙親征葛爾丹得勝還朝,發現苗頭不對,殺了太子跟前的幾個人以示警戒。同時以打了勝仗為由冊封皇子,被封的皇子參與國政,手下各養一幫人,這就大大削弱了太子的勢力。

太子感受到來自康熙皇帝和皇子們的巨大壓力,感覺自己的太子位有點不穩當,在這種情況下,太子尋求權力的支持,索額圖是康熙最寵信的大臣,他便成了救命的稻草。

太子是索額圖家的外甥,他不能不管,於是成了太子黨黨首,幫助太子穩固地位。

康熙對太子不滿,牽怒於索額圖。索額圖感覺到康熙對他的不滿,稱病退休了。索額圖退休實際上以退為進,但是對太子來說卻是進一步打擊,來自索額圖的支持力度降低。太子越來越不安。

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南巡到德州,太子得病,招索額圖侍疾。為什麼偏偏招索額圖侍疾?太子身體有病,但心病更嚴重,他不停地給康熙鬧情緒,想早點當皇帝,康熙當然不願放權。找來索額圖勸勸太子,好好等著,皇位早晚是你的,別著急!

索額圖知道康熙的意思,可是他見了太子,在德州待了一個多月,沒勸太子等待,而是研究有什麼方法可以取代康熙。康熙後來知道了,很氣憤,擔心太子篡他的權,就想幹掉索額圖以絕後患。

太子與索額圖是密談,致於康熙怎麼知道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康熙後來自己親口說的,而且就是因此殺了索額圖。

太子和索額圖密謀不軌,但並沒有行動,直接抓起來殺了,這是思想罪,不符合法律原則。於是借高士奇彈劾把索額圖軟禁,不給吃的,餓死禁所。

康熙非常喜歡太子,在太子身上他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不願廢掉太子。索額圖位高權重,是官場老江湖,康熙深信他對太子的影響力之大,希望他能夠讓太子轉變,沒勸好太子就是他的大罪,何況還教唆太子。廢棄太子讓康熙痛心疾首,他把責任都歸咎到索額圖身上,索額圖凄慘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索額圖出身官宦世家,是康熙輔政大臣索尼的第三個兒子,而且他的侄女還是康熙的皇后。所以在康熙王朝,索額圖權勢地位,沒有幾個人能蓋過他。至於他的下場為何比鰲拜還慘?可以說完全是他自己作死的!

在康熙八年之後,索額圖的官場仕途,可以說便一路飄紅。因為這時候,一個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鰲拜,開始結黨營私,由於康熙年幼,他便在朝堂上專權跋扈,妄圖架空康熙的權力。這令康熙非常憤怒,於是索額圖建議康熙除掉鰲拜,並向康熙獻了一個突然襲擊的計策,使康熙逮捕了鰲拜。從此康熙才可以自己真正的主持朝政了,於是這時索額圖便被重用,而封為大學士。

後來,三位藩王叛亂,索額圖又積極獻計獻策,使康熙終於順利地平定了三藩。再後來,康熙又多次親征准葛爾,而索額圖第次都隨軍出征,並屢獻良策,使康熙終於三十六年時,消滅了准葛爾。在這些事情中,可以說每次,索額圖都立有大功。但是,幾年之後,在康熙四十年時,索額圖上報康熙說自己年老多病,想告老還鄉,回家頤養天年。不料,僅在兩年之後,他就被康熙給殺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索額圖一不小心,使自己捲入了「九子奪謫」的皇權鬥爭之中。因為索額圖是太子的外公,於是他便多方為太子謀取利益。並且做得不夠謹慎,於是被康熙發現,便對他心生滿,而太子這時候,做事常常越位,使康熙非常憤怒,但太子不知檢點,竟然琮策劃謀逆,妄想讓康熙提前退位。

這令康熙對太子,更加惱火,作為太子依仗的靠山,索額圖自己然被牽連其中。而且,當時朝廷上大學士明珠,又對康熙頻頻進讒言,說索額圖密謀太子謀反等等事情,終於導致康熙怒不可遏。於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的時候,康熙便下旨處死了索額圖,並且稱他是「本朝第一罪人」,可見康熙多麼痛恨皇子們的儲君之爭。

其說,對索額圖來說,不作死就不會死。索額圖真正該死的原因,在於他沒有擺正自己作為一個臣子的位置。他竟毫無顧忌地插手儲君之爭,離間康熙父子;而且,多次為太子謀劃,如何打壓其他皇子,還明目張胆地組建了一個「太子黨」集團等等行為,徹底犯了康熙的大忌!於是,在索額圖唆使太子發動宮廷政變之前,又驚又怒的康熙,沒有一絲猶豫,以雷霆之勢,迅速拿下索額圖,並幽禁至死。所以,使索額圖的下場,比鰲拜還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