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蜜蠟是對不透明的琥珀的通俗叫法,只是因其外觀"色如蜜,光如蠟"而得名,因此,並非是什麼密或者蠟,而是貨真價實的琥珀的一種。上一個帖子已經說過了蜜蠟的分類。由於蜜蠟只是琥珀按照外觀顏色分類中的一種,因此,其本身並不比琥珀的分類更多。今天就再說說蜜蠟的產地,也就是琥珀的產地。天然琥珀蜜蠟的形成可以簡單分成三個部分:樹脂-->柯巴脂-->琥珀 從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帶著濃濃的香味,它的形態是液狀的,可以流動,一滴滴樹脂成為聚合體;這種聚合物逐漸硬化形成了柯巴脂;當樹木枯死柯巴脂埋入泥土和沉積物中,失去揮發性,經過漫長歲月石化形成琥珀。很多科學家認為琥珀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時間,石化的過程最少需要2百萬到1千萬年。但現在科學證明,琥珀的形成和形成時周圍的環境,以及它們所處的的沉積層都有著很大的關係。市場上有將雖然也屬於化石,但是時間沒有琥珀長的柯巴脂冒充琥珀的,需要辨別。而蜜蠟只是不透明的琥珀,時間上與琥珀是一樣的。波羅的海沿岸的俄羅斯、德國、波蘭、英國、法國、羅馬尼亞、義大利等國因為其儲量最大因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琥珀產地。歷史上有名的「琥珀宮」,就是18世紀初德國普魯士霍索倫王朝開國皇帝腓特烈· 威廉一世聘請丹麥珠寶名匠花費10年時間,加工100多塊琥珀並雕刻了150多個琥珀雕像製成的。該地所產的琥珀來自距今4000~6500萬年的地層。這種含有大量琥珀的地層一直延伸到海中,因此當海浪把岩層掀起打碎時,密度與水相近的琥珀便被海浪衝起浮到岸邊,形成獨特的波羅的海「黃金海岸」。俄羅斯琥珀的儲量佔世界儲量的90%,當地每年開採琥珀600~700t,其中一半為一級品,其餘為8~10mm的碎琥珀,只用作工業用途。    據考察,波羅的海沿岸琥珀含礦層是未成岩的泥炭層,厚度一般為4~5m,厚的達十幾米。琥珀呈似層狀、團狀分布,大的可達2~3m,而一般的0.5~,含礦層的上部是較為疏鬆的泥沙。當地的開採一般是露天或坑采,沿含琥珀的礦層開掘。由於開採方便,一個工人每人能採到上百公斤的原料。*近海邊的含礦層經過海水沖刷,琥珀也可被衝出,而海邊還漂浮許多工人選剩的琥珀碎料、廢料。    波羅的海琥珀最大的特點是塊度大、顏色好,且其內常可見各種動植物的包體,而形成珍貴的包體琥珀。    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是藍色琥珀和綠色琥珀最重要的來源。   中東地區中,黎巴嫩琥珀主要是黃色,它們含有十分多的裂縫,使得琥珀十分易碎。類似的琥珀曾經在中東地區以色列和約旦發現過。在黎巴嫩琥珀中發現的昆蟲也對科研考古有著很重要意義,因為它們來自1億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堊紀。但這種產量較少而且易碎的琥珀幾乎沒有珠寶商業價值。 而非洲琥珀,由於已發現產量極少,也並不存在珠寶上的多大價值。上次我曾發過個貼。 美洲是世界上出產琥珀的第二重要區域,其中南美洲的小國多米尼加是琥珀最著名的產地之一。除此之外,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瓜地馬拉和委內瑞拉等國都有重要的琥珀產地。多米尼加琥珀形成於距今約3 000萬年的地層中,1949年進行商業性開採,該地琥珀最大的特點是其內含有千奇百怪的珍貴昆蟲化石。    紐西蘭在歷史上曾有過大量Karui樹脂的貿易,僅1850年出日到英國和北美的樹脂就達1000t(英國噸),這種樹脂含有豐富的動植物包裹體,與天然琥珀非常相似,但由於其形成時間僅有百萬年左右,因而實際上並不能算琥珀,只能算是柯巴樹脂。    中國和緬甸亦有達到具有商業性琥珀珠寶意義的產地,據說世界上一塊名為「緬甸琥珀」、重的琥珀王,實際上卻是一個名叫約翰·查爾斯.鮑寧的人於1860年在中國廣東以300英鎊購得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