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韋小寶出身於市井青樓,屬於底層中的底層,而索額圖的父親索尼是順治帝臨終欽定的四位顧命大臣之一。不管是論身份還是論學識,這兩人都有霄壤之別,按理來說不會有人把韋小寶把索額圖聯繫起來,但是這種說法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倒也不是漫無根據的胡說,韋小寶和索額圖兩人還是有一定的相似度的。主要有下面幾點:

1)索尼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是順治留給康熙的四位顧命大臣,索尼年老,鰲拜便聯合遏必隆合力逼死了蘇克薩哈。本來,索額圖已經從皇帝身邊的侍衛遷升為吏部右侍郎的高官,但是念在皇帝年幼,鰲拜擅權,索額圖又回到皇帝身邊擔任侍衛。最終,在索額圖的協助之下,康熙才成功拿下鰲拜。而幫助康熙拿下鰲拜,是韋小寶替康熙立下的第一件功勞。

2)康熙二十七年,清政府和沙俄發生衝突,索額圖成為和沙俄談判的代表,在經過激烈爭論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保證了兩國之間的和平。在小說《鹿鼎記》中,韋小寶因為和沙俄女皇索菲亞的特殊關係,也同沙俄簽訂了條約,為兩國之間的和平做出了大貢獻。

3)韋小寶為人貪財好色,阿諛奉承,極善揣摩皇帝旨意,而索額圖在這方面和韋小寶不相上下。

總的來說,因為金庸小說的流行,文人們已經為韋小寶搭配好幾個原型了。雖然挺無聊的,但是藉此找一下他們的共同點,也算一樂。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其實鹿鼎記是金庸寫的一部諷刺滿清當時職場風化的一部小說。貪污好色,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等一切被正當的官僚作風。官場潛規則 ,而韋小寶的形象杜撰是結合這些特點來官場全局。索額圖是才是實實在在的官場代表。


怎麼會呢?為什麼要映射呢?虛構的人物就是虛構的,何必非要去深究?索額圖被稱為滿清第一大罪人,並且索額圖出身尊貴,是索尼之子,很明顯不可能,並且索額圖在年齡上比康熙大的多,不要被康熙王朝所誤導


我覺得索額圖是貪的典範,從他幫韋小寶抄鰲拜家就能看的出來,能自己貪,也能幫別人貪,韋小寶只是用一種誇張的形式表現出了這種貪,真正的貪如索額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