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在眾人皆醉的情形之下,唯有獨醒的人,才痛苦。
#感謝鏡文學提供試讀機會

必須說很久沒有讓我看的如此上癮的小說了──在《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之前,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那種讓我看得廢寢忘食、產生想要通宵一次拼完全書念頭的作品,而甚至在看完之後,我自己是需要經過沉澱才有辦法來跟大家分享的。捫心自問,之所以會如此欲罷不能,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那種對於「真相」的渴求,可是也不諱言的是,我著迷於書中所描繪出來的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像個幻影,卻有狠狠的把我拉了進去,無法自拔,像個危險的謎,令人目眩神迷,步步逼近,可同時卻又有一點預設立場的防備心理,難免避而遠之。可即使如此,卻又頻頻被書中的某些句子打中,是那種當頭棒喝的力道。

它一方面讓我用一個像是娛樂新聞的「接收者」,去看待這個女記者林姵亭所發生的種種,以及一路看著劉知君追尋著同事的步伐,去尋找她試圖揭開的醜陋面(而我覺得相當耐人尋味的是,究竟林姵亭死亡的真相為何?在書中還是沒有一個非常肯定的答案,這是我覺得非常呼應也很真切的──「你好奇的是什麼版本的真相?」),甚至就像書中的KELLY帶有一點質問語氣的問劉知君,如果不是因為林姵亭的死,是不是所有人、包括知君其實都事不關己?使命感這件事情真的存在嗎?所謂的初衷,又是甚麼?

而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們又彷若跟著劉知君的主觀視角,墜入了那個既虛幻卻又危機四伏的世界裡,在真實與虛假之間,在尊嚴與名利之間,在信念與妥協之間,彷若也同樣感受到了某種迷失。你想守護的是什麼?你想保護的是什麼?甚至,在這些好像大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甚至形成某種公開的秘密之後,這些「潛規則」,往往也是讓我覺得不寒而慄的。

書中,我還有一個格外印象深刻的一個部分是──媒體的力量。跟著劉知君去追尋真相的過程,也可以發現,對於林姵亭的死因,媒體所帶的「風向」引發的輿論,往往造成了軒然大波,可能會有一些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在幹嘛的人,打著正義的旗幟獵巫,對理應是「受害者家屬」的人窮追猛打,拼命在她傷口上灑鹽;也可能因為一篇平衡報導的扭轉,就形塑了另外一種形象的真相。但是最可怕的莫過於,不管是怎樣的「曝光」,都會造成不可預期的後續連鎖效應,媒體是力量,但往往不是某個人可以控制於掌心的力量,可它的力量又如此迷人而巨大,讓人上癮。

而作為閱聽眾,我們又到底該相信怎樣的新聞?

最後我想要分享的──其實讓我聯想到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這部作品。不管是KELLY的遺書裡寫著「如果我不要覺得那是強暴」、又或者是薛薛淡然說著「其實,有時候我也覺得,好像真的是活該。而且當我這樣想的時候,心裡就不痛苦了」,坦白說這些句子真的讓我有一種被拉進某個黑洞的感覺,而在隱約之間,卻彷若回想起自己看著那些娛樂新聞的當下,是不是也不由自主地產生某些既定想法?而其實,那些片面的真相,對當事人而言都是傷害。我看見在故事裡的每一個女性,經歷了迷失、與某種程度上的麻痺,而那些真實令人作嘔,敗絮其中的真相,卻讓人不忍直視。而到頭來,活在虛華表象當中的人,或許是因為明白,在眾人皆醉的情形之下,唯有獨醒的人,才痛苦。

我很難去形容看完《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我內心的複雜──我本身並不是記者出身,但作為一個每天都會接受到新聞轟炸的閱聽者,的確有因為這部作品而被震撼(坦白說就像故事裡所說的,反而這部作品中林姵亭所追查的「案件本身」,我倒是覺得見怪不怪,撼動我的確實是其他部分),甚至我覺得,這本作品也讓讀者產生一種對於媒體產出新聞的某種警惕,媒體識讀的必須,以及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去看待「新聞」?

很推薦大家看這本作品,我覺得它真的是以一個類型小說包裝,懸疑性十足,但其實包裹著很多想要探討的議題在其中,故事好入口,但是可以有非常多的延伸思考!

圖片來源:網路
✩ Follow Me on 粉絲專頁 │ Instagra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