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姆萊大學政治學教授大衛·舒爾茨(David Schultz)向衛星通訊社表示,美國白宮中支持對俄採取強硬立場的一方獲勝,雖然特朗普總統可以不聽從他們,近期俄美關係將更加緊張。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此前表示,因敘利亞局勢,美國將對俄羅斯採取新的制裁措施。特朗普總統後來表示,暫時不會採取制裁,但是正在研究其可能性。

專家表示:"特朗普自己作出決定,並且忽視美國外交和國防領域精英的建議。他從來沒有支持對俄羅斯採取嚴厲措施,也不支持對敘利亞採取行動,而是表示撤出軍隊。"

儘管特朗普決定推遲對俄羅斯採取制裁,美國整體上還是對俄採取強硬立場。他表示:"白宮中有些人,例如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他們長時間對俄採取強硬立場。"

舒爾茨稱:"如此看來,對俄採取強硬立場的支持者獲得了勝利。不久前導彈襲擊敘利亞的行為也是跡象之一。襲擊說明敘利亞已經成為美國和俄羅斯進行間接戰爭的地點,令人回想起冷戰期間在第3國的戰爭。"

中國專家:美國和西方國家對敘利亞的行動可視之為侵略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吳恩遠稱,美英法上週六對敘利亞的打擊是典型的霸權主義和侵略。

他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首先,正如中國政府在聯合國投票中的表態--反對用軍事手段解決敘利亞化武問題,我對美英法此次的行動持反對態度。其次,關於敘利亞是否擁有化學武器一事,現在包括美英法在內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拿出證據。而美英法三國在沒有拿出確切證據之前,就以莫須有的名頭下令攻打敘利亞且傷及平民,這是典型的霸權主義行為。再次,美英法此次的行動是一種侵略行為。敘利亞是一個主權國家,任何國家都無權隨意轟炸其領土。而且此次三國襲擊繞過了聯合國,美英法身為聯合國成員國,卻未經聯合國討論,蔑視國際法對一個主權國家採取行動。現在的關鍵問題不在於局勢進一步如何發展,而在於國際社會對此次事件達成怎樣的共識。是允許這種霸權主義行徑任意發展下去?還是國際社會予以譴責?我認為,面對這種公然違背國際法的侵略行徑,無論接下來的衝突局勢如何發展,國際社會都應該對此達成共識,形成態度,否則這樣的霸權行徑就會肆無忌憚地愈演愈烈,有了一次還會有第二次。此外,鑒於目前的情況,也不排除衝突升級的可能性。因為美英法的目的尚未完全達到,他們的目的是支持敘國內反對派,懲罰阿薩德政權,所以不排除他們還會有進一步的行動。"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在向衛星社評論此事時表示,美英法此次藉口化武事件對敘利亞發動這樣一場進攻,三國共同的目的都是羞辱俄羅斯,教訓敘利亞。

他表示:"因為敘利亞前段時間在俄羅斯支持下,解放了長期以來對大馬士革安全構成威脅的東古塔地區,西方國家在戰場上失敗後,就藉機對敘實施打擊。"據他說,美英法三國又均懷有各自的目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內面臨"通俄門"、"封口門"醜聞,中期選舉的臨近也迫使他必須要拿出一些對策。

"英國和俄羅斯之間剛剛發生了『中毒事件』,英國企圖以這次化武事件進一步說明俄羅斯支持化武,加之英國脫歐也不順利,需要聚集人氣,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樣地,法國也有自己的目的,法國是最反對敘利亞政府的國家,法敘兩國在黎巴嫩問題上的矛盾由來已久,且法國國內現在發生了大罷工,它急於轉移國內矛盾和問題的視線。雖然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拉美表態稱還會有第二次的打擊,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要各方不再做出任何動作,戰事基本上可以平息了,這也是各方都想要的結果。因為此次襲擊並未波及到俄羅斯,如果俄羅斯不採取更嚴厲的措施,或其他政府不採取更加激進的行動,那麼衝突就可以到此為止了。當然,也不排除接下來的局勢又發生變化,這就要看各方的態度了。但是目前的情況其實對各方來說都是最可接受的結果。"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楊勉這樣說。

在評論美國及其盟國對敘利亞的打擊時中國媒體表示,美英法對敘利亞的魯莽打擊行動不僅會使敘利亞危機複雜化,而且會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進程造成負面影響,因為朝鮮將把擁有核武器作為防止美國進攻的唯一保證。

《環球時報》表示,特朗普政府的主要外交特點之一是"任性和魯莽,因為好像強大的美國有權做自己想做的所有事。"

《人民日報》在公開評論中寫道,美國及其盟友週六對敘利亞的打擊是一個不好的例子,這表示世界超級強國可能繞過聯合國隨時對它不喜歡的任何一個國家使用同樣的軍事行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