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是一個只忠於蔣介石的組織,宗旨就是,一個領袖,一個政權,而且都是十非常忠心蔣介石的人,而他們工作就是收集情報,替蔣介石剷除哪些不好光明正大收拾的人。而要說到軍統成員就不得不提到戴笠,被稱爲最神祕的特工人物。

然而在軍統成員有一位特務頭子,他與戴笠齊名,而且還是軍統中軍銜最高者,甩戴笠幾條街,要知道戴笠到死都是少將軍銜,而今天小熊要介紹的主人公,還特別受蔣介石器重與信任。這位就是鄭介民。

鄭介民出生於廣東省文昌縣,也就是現在的海南,他與胞弟鄭庭鋒和堂弟鄭庭笈合稱文昌三鄭,這三位都是國軍中的高官,尤其是他堂弟鄭庭笈還是一位抗日名將。

鄭介民很早就參加孫中山的革命組織,這樣算來在黨內資歷來看,鄭介民比戴笠老很多。然而,時間過多久,鄧介民就被當地北洋縣官並盯上,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夜晚偷偷坐船跑路,來到馬來西亞。

直到1924年纔回的國,當時他在馬來西亞聽說孫中山在國內建立黃埔軍校,他立刻收拾行李回國,並趕上黃埔第一期報名時間,但是很不幸的在面試過程中,他被刷了下來。

不甘心這樣放棄的他,決定補習功課,參加第二期招生。皇天不負有心人,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第二次招待他順利通過面試,成爲黃埔第二期一員,在學校,鄭介民就開始從事情報一類工作。經常向蔣介石告密,黃埔中哪位學生與共黨走的比較近,關係比較好,時間一長,鄭介民就成爲蔣介石在學生中的眼線,很得蔣介石的信任。

1928年1月蔣介石讓鄭介民擔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專門從事特務工作,從此鄭介民正式踏入情報工作,而這一干就是一輩子。

在搞情報方面,鄭介民很有天賦,也有膽識,如蔣桂戰爭時,他就利用與李宗仁之弟的關係,蔣介石潛入桂系,現在他的策劃下,收買桂系大將瑞明,導致桂系最後失敗,從這裏就能體現出一個情報工作人員的價值,用得好可抵千軍萬馬。

1931年,蔣介石成立復興社,這也是軍統的前身,當時鄭介民爲副處長,正是戴笠,兩人齊名統領復興社,然而在之後的兩廣事件中,蔣介石再次派老將鄧介民出馬,讓他想盡一切辦法收買陳濟棠的部下。經濟戰是蔣介石在平定各地軍閥慣用的手段,像中原大戰蔣介石就是靠金錢收買馮玉祥部下韓復渠與石友三兩人,這次同樣一用一個準,誰不喜歡錢,很快,在鄭介民的活動下,餘漢謀等將領紛紛表示願意歸順蔣介石。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鄭介民開始主管對日作戰的情報工作,之後,又跟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並升任他爲陸軍少將。鄭介民不光在情報上面,表現出色,在軍事戰略方面,他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如他參加新加坡盟軍軍事會議,在會場提出自己對東南亞戰局的看法,但當時不被人所重視,包括他,猜到歐洲戰場盟軍會在諾曼底登陸。

然而,在戴笠去世後,他接任軍統,在抗戰勝利以後,軍統改爲保密局,當時副局長就是毛人鳳。在不久,蔣介石爲了打內戰而做準備,讓鄭介民主管美軍援助物資事,並晉升爲陸軍中將。

然而,在內戰中蔣介石,一次次失利,鄭介民覺得國軍的天下到頭了,於是他先飛往香港待了一段時間,之後又受蔣介石邀請來到臺灣,蔣介石沒有怪他私自逃跑,還提升他爲二級上將,你擔任安全局局長。可見鄭介民在蔣介石心中的位置。

然而更要命的是,1959年12月11日鄭介民因心臟病復發在家中去世,終年六十二歲,蔣介石兩次到殯儀館弔唁他,並追晉鄭介民爲陸軍一級上將,以表尊敬。看到沒有軍統哪位特務有這麼高的殊榮,唯有鄭介民。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