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羣初到蒙城掛職副縣長的時候,我有幸和他有過一次長談,他當時的祕書叫王飛。牛羣住在蒙城八一賓館一樓很簡陋的套房裡,說些大家不知道的事。

牛羣和馮鞏分道揚鑣不是有了矛盾,身為娛樂圈最大牌的牛羣當時有個很英勇的想法,憑一己之力讓貧困縣蒙城富起來。他認為,當演員他已經做到了極致,再幹下去只是自己名氣與財富的再積累,意義不是很大,不如從事更大的事業,假如憑自身在演藝界和商界的人脈,讓蒙城有個魔術般的變化,這將是震驚全國的事。

牛羣說只要讓蒙城富起來,哪怕剝他的牛皮、抽他的牛筋、吸他的牛骨髓他都願意。

隨著牛羣的到來,一些大牌明星、商家也紛至沓來,蒙城很快成為全國的焦點,但不善執經濟的牛耳的牛羣不知道,這些只是表面的繁榮,發展地方經濟不是一時炒作就能長期見效的。

牛羣在蒙城不拿工資,蒙城的經濟經過短時間的喧囂之後復歸沉寂,一些人開始攻擊牛羣,和牛羣合作多年的李立山(春晚相聲《領導,冒號》的捧哏,這個相聲的捧哏許多人誤以為馮鞏)曾當我面說「我不知道牛羣他到底想幹嘛?!」

牛羣想幹嘛,我以為我有些清楚,牛羣想創造一個明星的奇蹟,用名氣帶動一方經濟,一旦成功,牛羣肯定轉身政界,這個沒有任何可指責的,利國利民也利己,首先是利國利民,至少比那些只知埋頭賺錢的明星高貴很多。

牛羣是是個失敗的英雄,但值得尊敬,我容不得別人嘲笑他,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哪怕心存少許私心,大家都是凡夫俗子,都食人間煙火,有幾人能作大公無私的聖人,今天看,牛羣理想可能有些唐吉柯德,但我認為更多的是善良和一個明星難得的社會責任!

牛羣送我的那匣明信片我至今珍藏著。

拜求網友們留言,支持撫慰為了理想今天落魄的牛哥。


整個九十年代,牛羣馮鞏簡直就是春晚相聲的代名詞,兩人共同表演了那麼多經典相聲作品,為全國人民送來歡笑。兩人分手的主要原因,是牛羣另有追求。

當時牛羣相聲事業如日中天,而且攝影等事情幾乎做什麼成什麼,就開始異想天開做其他事情,結果居然去安徽當了副縣長,從此事業走入低谷,直到如今。這是令人遺憾的事情。

1988年這一年對於馮鞏來說是事業上的分水嶺,從年中開始他就開始和來自軍隊的相聲演員牛羣合作,由此開創了自己相聲事業的新階段。他與劉偉分開轉而和牛羣合作的是非曲直現在不容易說清,有一種說法是劉偉當年年初奔赴澳大利亞想開創新天地,到當地才發現那裡根本不存在相聲發展空間,而當他幾個月後再返回國內,馮鞏和牛羣已經開始新的合作。

劉偉和馮鞏是少年夥伴,又一起搭檔多年,表演過很多富有青春朝氣的相聲作品,兩人分手確實令人惋惜。不過如果從推動馮鞏事業發展的角度說,牛羣確實比劉偉更加合適他,劉偉在相聲創作方面有所欠缺,而那時的牛羣富有寫作激情,寫出過很多精彩的相聲作品。

事實也證明,與牛羣合作之後馮鞏在春晚上開始綻放新的光芒。老搭檔劉偉後來又和師父馬季登上過兩次春晚,和其他人也合作過,但總體發展情況不及馮鞏。

從1989年開始,牛羣馮鞏組成超強搭檔,每年為春晚奉獻一段作品,先後表演過《生日祝辭》、《亞運之最》、《辦晚會》、《拍賣》、《最差先生》、《坐享其成》等相聲段子。其中《最差先生》是1995年表演的,正是在這段作品中,馮鞏喊出了「我想死你們啦」的臺詞,而後才被他多次使用,直到有朝一日成為他的招牌用語。

這是馮鞏在春晚發展的第二階段,也是馮鞏春晚相聲的黃金時代。對於今天的很多觀眾來說,牛羣馮鞏這四個字就是他們的春晚CP記憶。兩人的春晚合作不斷出新,他們把拍賣會搬到舞臺上,把「最差先生」評選活動辦到現場,把拍電影用的洋車拉到觀眾面前。牛羣曾經說過,通過自己的表演能把觀眾都逗笑,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對於馮鞏來說,這句話也一定適用。

兩人的春晚合作歷經十年,從1989年到1999年。在世紀末那一年,牛羣和馮鞏在春晚上表演了不溫不火的相聲段子《瞧這倆爹》,第二年也就是2000年,在當年表現得似乎無所不能的牛羣搖身一變,從一位相聲演員變成安徽蒙城的副縣長。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牛羣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而後他倒是也參加過幾屆春晚,包括2007年和趙本山、宋丹丹表演小品《策劃》,同年還客串過老搭檔馮鞏導演的電影《別拿自己不當幹部》。

如今馮鞏已經多年不說相聲而是表演小品,2019年第一次缺席央視春晚。牛羣這些年已經很少公開露面,最多就是在一些慰問演出當中擔任主持人,很少再說相聲。但不管怎麼說,兩人在年輕時代曾經給我們送來那麼多歡笑,我們感謝他們。

娛樂答不休,我是鄭捕頭。歡迎關注。

謝邀!

相聲演員找好的搭檔,比找好媳婦都難,這是公認的。而好相聲搭檔一旦「裂穴」了,毀掉的不止一段佳話,而且對捧逗演員都是一跌不振的打擊,歷史不止一次的印證這個簡單規律。馮鞏和牛羣的裂穴就是又一次的最好例證,此外再如奇志和大兵、馬志明和謝天順等。

幾乎所有相聲搭檔的裂穴都離不開利益「分贓不均」這個命門,馮鞏和牛羣卻是個例外,而且還是罕見的由逗哏演員主動提出散夥,這不得不說是牛羣的心氣和性格所致。

牛羣無疑是一個興趣廣泛又愛折騰的人物,成名於相聲藝術,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不甘寂寞玩跨界,涉足攝影、經商、從政、足球等領域,像一個沙灘上徜徉的孩子,遍地的貝殼都是自己喜歡且要去嘗試,似乎一切皆有可能,但現實給了他幾乎傷痕纍纍的結局。倆人在經歷了十年的默契配合,上世紀末已經到了巔峯,不但表演了許多經典佳作,知名度更是家戶喻曉,一點也不輸給今天的郭德綱和于謙。可惜,牛羣明顯沒有郭德綱的商業頭腦,如果他那時就開始舉辦相聲商演,或許能名利雙收,也不至於後續要經歷那麼多磨難。

當然,畢竟是那個年代,相聲掙不到錢的其實不止牛羣,馮鞏也是,許多相聲演員都是。只是有的人選擇了安逸或等待,牛羣選擇了下海經商。頭兩次以半年為期的短暫「分手」,牛羣都選擇了南方做買賣和辦雜誌,也都是失敗告終。沒辦法,只好另闢蹊徑,2000年時選擇了到安徽蒙城縣掛職副縣長——這應該是和馮鞏真正的「裂穴」,但結果也是無疾而終,甚至還惹了一身「騷」。

再回來,已物是人非了。此後牛羣也上過幾次春晚,但都是表演小品,而且是配角。馮鞏則已經轉行小品許多年了,據說有一年也曾經嘗試重塑輝煌、和牛羣搭檔在春晚舞臺表演相聲,但最終作品問題而失之交臂。

而馮鞏在開啟小品之路後,每年春晚也能給觀眾帶來歡樂,但似乎經典難再。也拍了不少電影,也是戰績平平,收效甚微。「黃金搭檔」這個稱呼不是白叫的,確實有一定道理,相彰得彩。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牛羣馮鞏是中國相聲史上不可多得的黃金搭檔,二人在合作期間給全國的相聲觀眾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經典作品,比如《小偷公司》、《最差先生》、《坐享其成》、《明天會更好》、《瞧著這兩爹》等等都是家喻戶曉,但是二人在新千年到來之際的裂穴,讓億萬喜歡他倆相聲的觀眾無不感到惋惜。關於二人為何分道揚鑣,究其原因,軒主覺得無非是因為牛羣先生的愛瞎折騰。但是咱們公平的說,牛羣先生的瞎折騰,又與相聲當時的大環境不無關係!

熟悉馮鞏先生的朋友應該清楚,馮先生在與劉偉先生搭檔的時候,就開始「不務正業」了,拍影視、拍廣告,忙的很!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一部由馮鞏先生主演的電視劇《那五》,可以說是紅遍大江南北。但就是一年到頭,說不了幾場相聲!而這種情況在與牛羣先生合作之後,也從未中斷,因為拍電影,馮鞏先生還拿過影帝!另外馮先生還擔任曲協、中國廣播說唱團的領導工作。馮先生的繁忙,自然而然反襯出了牛羣的清閑。尤其是二人搭檔期間正是相聲的最低谷時期。那時說相聲不掙錢,很多相聲演員都紛紛轉行幹別的去了。此時牛羣先生的瞎折騰似乎有情可原!

搞攝影、辦雜誌、當社長、拉贊助、當縣長,牛羣每一次的瞎折騰都以失敗而告終。每一次失敗之後,牛羣先生都會向馮鞏先生道歉,並表示好好說相聲。而每當這個時候,馮鞏先生都會二話不說,選擇原諒牛羣,繼續二人的合作。據牛羣先生自己回憶,當初曾經為了表示對馮鞏先生的感激,還給馮先生當場下跪。

但是二人的合作,最終在牛羣先生當縣長失敗後,二人的相聲作品被春晚導演組斃掉之後而結束了。關於二人相聲作品被斃的原因,據說是春晚導演組認為由於多年的瞎折騰,牛羣先生的相聲水平較之前大幅下降,表演僵硬。自二人的相聲作品被斃之後,牛羣先生覺得不能再拖累馮鞏先生了,於是選擇了退出那年的春晚。至此,中國相聲史上的一對黃金搭檔正式裂穴!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在回答其他問題上也涉及到,1989年馮鞏開始和牛羣搭檔,當年的春晚本身申報的是《小偷公司》,可能是諷刺的針對性太強,沒有過審,後來表演的是《生日祝辭》,基本沒有反響,就是一個正規的晚會相聲。他和牛羣合作了十年,在這十年春晚的相聲基本都是歌頌式的,都是根據當年的時事創作的,《亞運之最》是反映北京亞運會的,《拍賣》是歡迎中國足球第一個外教施拉普納的,《點子公司》應該是中國第一個帶有商業性質的相聲,是為當時的「點子大王」何陽做宣傳的。只有1998年的《坐享其成》還算他的一個代表作品。

他們的代表作品還應該是《小偷公司》、《有話坐著說》這兩部作品都沒上過春晚,但都在央視其他晚會播出過。2000年12月份,牛羣到安徽蒙城任掛職副縣長,因為牛羣酷愛攝影,期間還舉辦過「牛眼看世界」的攝影展,馮鞏和牛羣不再搭檔。

5年以後重返演藝圈,但那是馮鞏也已改行演小品了,所以就再也沒有合作,現在馮鞏已是小品界的「老炮」,還在文聯、曲協等單位任重要職務,而牛羣只能混跡於二三流衛視,其實就小編個人而言,倒是很期待今年春晚牛羣、馮鞏再搭檔說一段相聲,你們覺得呢?


謝謝邀請!

當初馮鞏和牛羣的搭檔是很紅的,給我們奉獻了很多優秀的小品。後來牛羣思想太活躍,什麼都想去嘗試,做過縣長,做過攝影,他不甘心只是表演小品了,心已經不在表演上面了。但不幸的是所有的嘗試都沒有成功,最後還弄得妻離子散,晚景悽涼,讓人唏噓不已!現在歲數大了,還在外面一些小場面和活動中辛辛苦苦的表演掙錢,說實話他們二人的搭檔真的是表現的很完美,如果當初一直發展下去,肯定會成為很火的一對組合!成就肯定會超過趙本山和宋丹丹的!真的是太可惜了!


主要責任在牛羣,他對自己定位不清,一個勁折騰「副業」,最終馮鞏只能跟他分道揚鑣。

馮鞏之前的相聲搭檔是劉偉,自從通過電視劇《那五》認識牛羣後,牛羣就取代劉偉成了馮鞏的新搭檔,兩人合作得十分默契,多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在觀眾心中,他倆是和陳佩斯、朱時茂一樣的黃金搭檔。

也許是相聲說膩了,牛羣開始涉獵其他領域,不僅玩起了攝影,還以掛職鍛煉的方式到安徽省蒙城縣當了副縣長。對於此舉,圈內外都認為牛羣這是不務正業,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有意思的是,牛羣在掛職期間宣佈裸捐,將自己所有的資產捐給中華慈善總會,用於教育事業,並進行了公證。可沒過多久,牛羣要撤銷原先的捐贈聲明及承諾,理由是生活拮据,家庭失去主要經濟來源。這事一度成為笑談。馬季先生也曾指責過牛羣,這是一種病態!

等到牛羣辭官回到演藝圈時,馮鞏早就換了搭檔,不可能傻等五年吧?其實在此之前,馮鞏已經多次接納過忙攝影、做買賣碰壁而回的牛羣,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折騰,馮鞏也終於受不了了,只能跟他分道揚鑣。離開馮鞏後,牛羣曾經跟趙本山、宋丹丹上了一次春晚,但趙本山之後力捧小瀋陽等徒弟,牛羣就徹底告別春晚舞臺了。

牛羣不僅折騰垮了事業,也折騰散了家庭,妻子禁不起他來回折騰,2007年跟他離婚。如今基本上看不到牛羣的身影了。

(文/LZ)


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前情提要」

1989年的央視舞臺上,牛羣馮鞏開始搭檔,他倆的第一個節目《生日祝詞》第一次搭檔的效果很不錯,繼續第二次1990年繼續搭檔,節目《無所適從》。算是固定下來一起搭檔了,1991第三個節目《亞運之最》。第四次1992年的《辦晚會》。第五次1993年的《拍賣》。第六次1994年的《點子公司》。第七次1995年的《最差先生》。第八次1996年的《明天會更好》。第九次1997年的《兩個人的世界》。第十次1998年的《坐享其成》。第十一次,也是分開前的最後一次搭檔,1999年的《瞧這倆爹》。

繼續主題

在上述介紹中我們知道了,牛羣馮鞏搭檔了11次,便結束了,那麼是為什麼?還是因為兩個人的興趣志向不同罷了,馮鞏專註於影視、相聲。

而牛羣呢?喜歡的就更廣泛一些了,也有人說他「作」,這點我不是很認同,人各有志,追求自己想要的沒什麼不好。

牛羣在相聲舞臺上與馮鞏搭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後並不滿足於現狀,因為熱衷於攝影,便弄了一個攝影展,後來又以掛職鍛煉的方式到安徽省某縣當了副縣長,在此期間,他還宣佈「裸捐」,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捐給中華慈善總會,只是後來因生活拮据,又去給取消了,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業,只是都以失敗告終。之後回到演藝圈,馮鞏念舊情又接受了他,只是當年兩人春晚的相聲沒通過審核,牛羣離開的「太久」了,已經沒有當年搭檔在一起的感覺了,再加上牛羣又弄出個辭官的事,兩人徹底分道揚鑣了。

後來趙本山又帶著他上了一次春晚。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一個節目叫《中國星跳躍》,就是一個綜藝節目很多明星跳水的那個,牛羣還在那裡站在很高的跳板上跳過水,那麼大年紀了,還在奔波著。想想以前,再想想現在,還真是令人唏噓。圖片來源百度,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在相聲界,馮鞏牛羣曾轟動一時,一度被譽為最佳搭檔,給廣大觀眾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很受大家的喜歡!後來他們另起爐竈,走了兩條不同的路,這是後話。

分道揚鑣這句成語不適用他倆,私底下他們還是好朋友,從沒有分開過。也許牛羣的理想是從政當官,於是他們分開成了必然的事,終於有一天牛羣等到了這個機會,組織安排他到安徽從政去了,但現實畢競不是說說相聲,逗人們笑,鬧著玩的,而是要實打實的生活,而牛羣本身又沒從政經驗,經過幾番折騰,幾年下來,政治上始終沒有起色,副縣長職位讓他座盡了官,後來聽說他經商,也不如意,與老婆也離了,生活實在過的不盡如人意,有點淒涼,真令人惋惜!

其實牛羣天生就是說相聲的料,人生是不賣後悔葯的。牛羣現在的困境怨誰呢?我感覺誰也不怨,只能怨自己,太高估自己了!這山看見那山高,好高騖遠永遠是人生大忌,這些可能牛羣也懂,可能是學而優則仕這箇舊的傳統觀念在腦海里根深蒂固吧!也許他認為說好相聲不算成名,只有當官才能光宗耀祖吧!


牛羣掛職副縣長是上級分配的任務,現在怎麼都推到牛羣一個人身上了?這事有深挖的必要,可能並非牛羣不務正業,而是另有原因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