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是按揭還是全款取決於自身的投資收益率和房貸利率。如果投資收益率能高於或等於房貸利率,那麼就沒有必要全款了,因為用多餘的錢進行投資理財有利可圖,同時保持了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

  比如每年的投資平均收益率6%,而房貸利率只有4.9%,那麼就沒有必要進行全款買房了。因為6%-4.9%=1.1%,如果房貸是100萬,那麼便可獲得1.1萬的同時保持現金流,以備不時之需。

  道理很簡單,但是很多人認為房貸存在複利或者先還本後付息,其實這些都不存在的,房貸利息只計算已發生的期限產生的利息——每月的利息=剩餘本金*房貸利率/12,即逐月計息(可以找個房貸計算器,然後自己對照本息計算一下,不管是等額本息還是等額本金都是一樣的,只是還款方式不同罷了)。

  但是如果房貸利率是基準利率大幅上浮後的利率,比如上浮40%,那麼更建議全款還款。因為儘管你的投資收益可能高於房貸利率,但是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也就增大,而房貸利率是隨基準利率變化而變化,上浮的比例是不會改變的(上浮40%,目前利率為4.9%*140%=6.86%,而每年的投資收益平均要達到7%是較為困難的,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


當然選擇按揭啊!!!!原因如下

1、房貸可以貸款30年,利息不足6%,這誰普通人可以接觸到的最低、最划算的金融槓桿了。

2、通貨膨脹,持有現金會貶值,最好的辦法就是「負債」,能貸30年就不要貸20年。

3、現在房貸可以抵扣個稅了,已經於2019年1月1號實行,有福利幹嘛不用?

4、經濟低迷期,首選手持現金


買房是按揭還是全款,取決於兩個因素:

第一,你有沒有錢全款?

第二,你有沒有好的投資渠道?

第一個問題很容易回答,盤點一下自己的各類可變現投資總額就好,不要給生活造成太大壓力,不要影響基本生活就可以。所以不詳述了。

第二個問題,比較自己的投資渠道的收益和貸款的利率。買房屬於民生,因此政府對於房貸利率的定價是相對比較低的。但是無論怎麼低,一定是高於普通低風險理財的收益的。這一點應該好理解,貸款利率如果低於存款和大部分理財收益,銀行早就關門了。

所以如果你是拿存款去買普通的銀行較為安全的理財,肯定是虧的。但是如果有可靠的渠道,投資的收益遠遠高於貸款利率,就可以考慮按揭,將存款進行投資。

但是風險和收益永遠是不可分割來看的,高收益一般都會伴隨高風險。因此要做好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這個問題也是被其他用戶舉報的真心弄不明白

問這問題的都是有錢人啊,不過我還是談談我的想法。如果沒錢想買房的話,毫無疑問我們只能貸款買房啦,像我一樣,貸款也根據你收支狀況,如果收支結餘較多還是建議選擇等額本金,反之選擇等額本意的。

如果你有能力全款買房子的話,就看看你有沒有合適的理財渠道能跑贏貸款利率了,如果沒有的話又何必給銀行付利息呢,不管以後貨幣貶值還是其他,你都都要考慮理財收益和貸款利率。其實我看到很多討論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隨著國家的發展,人民幣在世界的流通和佔有率在逐年上升,所以對很多國家而言,人民幣有可能是比較保值避險的幣種,像美元一樣,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不能跟國家還沒改革開放時候做對比。應該順勢而為,依情而定。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買房了按揭和全款的區別

假如房子100萬,手上有100萬

按揭:首付30萬,手上還有70萬,去掉裝修錢,還可以再買一套小的或公寓作為投資。按揭銀行利息低,貨幣貶值和收入的逐年增加,月供不會使你生活質量下降,多買的一套租金會直接抵消月供,另外土地的減少會使你房屋成倍增值,按揭兩套會讓你身價直接增長一倍。

一次性只能買一套,而且沒錢裝修,萬一家裡有用錢的事情發生,你要去借錢,這就不好了。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主要是看人,如果你沒什麼太多想法,也不做投資,錢在自己手上只能喫利息的話,建議就全款吧,如果花錢大手大腳的人,不懂量入而出的人,把錢都花在買房上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頭腦,想用這個錢去幹點什麼,那肯定選擇貸款買了,那怕是分5年的期(只貸5年支付利息低於正常利率)。所以心裡有沒有一桿秤了呢。


如果你能用公積金貸款,那就按揭買,如果需要商貸的話建議盡量少貸並攢錢提前還上,商貸的利率太高


我覺得按揭划算一點,房貸是所有貸款中利息最便宜的,全款買房如果折扣很大,也可以嘗試下,一般貨幣貶值快,完全可以按揭,用多餘的錢做些投資,這樣來抗通脹。當然不差錢的土豪除外。


個人能按揭就按揭,因為,這個社會現金為王,錢多得花不完的話你隨意,但是如果說生活條件還可以的,但又不是非常富有的話,現金拿在手裡謹慎投資,備用還是比較穩妥安全的。


對於大眾而言,按揭更合適,不管你是否具備全款的能力。畢竟,目前也就房貸利率最低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