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一套日本人在八十年代拍攝的老菜譜,菜譜中所收集的,也都是中國幾大菜系相當經典的傳統大菜。在海派菜研究會的時候,曾經試圖按圖索驥,複製一些菜餚。結果發現即使菜的本身做出來了,擺盤出來和菜譜裏的照片一比較,滿不是那麼一回事。細究起來才知道,當年日本人拍攝這套菜譜時所用的器皿,很多都是從各地博物館借來的文玩精品。可見食物的盛器與菜餚之間的關係。

昨晚在攜程美食林星級餐廳福和慧,參加“ataraxia澄間”策劃的日本三位陶藝大師,器物與食物主題春宴。

一年多之前聽管家說起想做這件事,當時就很支持他去嘗試,也十分期待。晚宴所有器皿是大谷哲也、三笘修、大村剛三位日本著名陶藝師的特製作品,交由福和慧盧懌明先生完成。

福和慧是我一直以來喜歡的素菜館,盧懌明先生也是我尊敬和聊得來的大廚。福和慧的菜在內涵上和三位陶藝大師的風格契合度比較高。

和平時一樣,先上了三道餐前小食。

在三笘修粉引、黃石釉與大村剛色繪的襯託下,

像春泥中,瓦礫縫隙中最早冒出的小草,

有野趣、生命力和赤子之心。

白蘆筍。大廚仍然選用了大谷哲也的白色盤子。雖然兩種食材和盤子都是白色,但三者之間質地不同,微妙的比較,形成變化和張力。

如同在春寒料峭中尚未融解的薄冰,

脈脈無聲,向冬天作別

扣三絲。大村剛的這款色繪,剛柔相濟,扣三絲豐富的色彩,是對這款器皿內心的註解。

春水初生

蠶豆。還是大村剛的色繪,但器皿和菜的顏色都提升了幾個濃度,觀者的感受不言而喻。

春林初盛

豆腐,銀耳。豆腐不能單獨成味,需要和其他葷素食材調和。這道菜使用了大谷哲也的一個盤子作爲託盤,表達了器物的不同使用方法、搭配使用營造的精緻氛圍和儀式感。

牛肝菌,春筍。菜品色彩明亮,味道豐美。大谷哲也的白磁和大村剛的黑色相映成趣。菜品正是高潮,盛器反而收斂,有點高明。

仲春歡欣的大地

松茸。松茸飯,回到三笘修的黃石釉。

黃粱一夢春未老,喫飯了哦。

草莓。三笘修這款朧釉色澤更爲溫暖。

甜點。三笘修極具個人風格的“鶯釉”,像黃鶯身上的嫩羽,是這位十分內向安靜的匠人一個出人意料的華麗返場。

含蓄的三笘修給這種陶器取名“鶯釉”

當日所用茶器和搭配的茶葉可圈可點,這裏主要說菜品和器皿,暫且按下不表。

笘修藁白茶杯

特別值得讚揚的是,這一席春宴,不僅僅是每個菜與所用器物之間的和諧關係,菜與菜之間也被整體考慮和精心設計,起承轉合,有條不紊,體現了大廚的全局觀和平衡感。希望再放鬆一點,更多一點自信。

其實,大谷哲也、大村剛、三笘修的陶器,也非常適用於日常。比如昨晚盛裝扣三絲的這款色繪,我真是愛不釋手。覺得如果拿它來盛冬天的雪菜冬筍炒肉絲,夏天的油燜落蘇,一定也是美豔不可方物。美器不應只在廟堂之上,也應念江湖之遠。能用這樣的美器盛白米飯、麻婆豆腐和炒青菜的日子,我很期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