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正宗」是沒有絕的。同一戲、同一段子,王吟秋先生和其恩師程硯秋先生的原唱放在一起,還是能區別出來的。同樣方菜翔、李長春先生的同一段唱與恩師裘盛戎先生的原唱也是有區別、能聽出來的。齊白石先生有一段論畫法的名言,叫做「似我者生,象我者死。」這句話也可以用到品戲中來。一段唱聽起來確有程硯秋先生的神韻(不必強調一個字的改動或音色變化),就是程派,而不是別的流派。建議品評戲曲流派,還要從其標誌性特點(神韻)來看。至於說流派聲腔的創新與發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程派神韻依舊佔著唱腔的主體地位,那麼依然還是程派。當前程派演唱中的程腔張(火丁)韻,依然還是程派(張火丁教授本人也堅持這一點)。我本人也是一位程迷,遲小秋、張火丁、劉桂娟、李海燕、李佩紅及後起新秀呂洋等人的演唱我都喜歡,因為我著迷的是程派的神韻。最後我以一首絕句重申一下我的觀點,同時讚美一下程派藝術:

程門不必細分宗,

幽咽纏綿洞簫同。

一曲長吟來仙闕

迴梁流韻躍淵龍。

<注>躍淵龍句典出蘇軾《前赤壁賦》:「……客中有吹洞簫者,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程腔與簫韻相似。


程派是京劇旦角主要流派之一,由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所創,行腔低沉諉婉,音斷氣不斷,有若斷若續、藕斷絲連、意味雋永之感,擅表現悲愁人物形象,深得廣大觀眾喜愛。目前較有名氣的程派青衣有張火丁、遲小秋、劉桂娟、李佩紅等。因師承不同,再加她們各自條件的差異以及對程派的理解,導致風格各異。但都有規模龐大的粉絲羣。我個人認為,遵循傳統程派的發聲、用氣、歸韻,再結合自身特質,不必刻意模仿,切忌拿腔拿調、聲嘶力竭、一驚一炸,就可以。傳統的是經典,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審美的變化,經典也要發展、創新與完善,使之更適應當代人的審美要求。所以,第一推薦張火丁,第二推薦劉桂娟,並不是因為她們是正宗傳人,而是她們結合自身特質對程派的傳承與創新。


程派是與梅派在四大名旦中以正旦應工的兩大流派,傳承者相當多,各自的粉絲也相當多。梅派劇目多,藝術形式豐富,歷史地位崇高。程派因程硯秋先生去世較早,儘管很有特色,廣受推崇,成就畢竟稍遜。尚,荀受劇目或行當所限,再由於歷史原因,發展不及前二位大師順利,今後肯定有復興的空間。程派傳人中,當今以張火丁影響最大,粉絲最大,是否正宗姑且不論,但肯定對程派的發揚光大貢獻突出。若就個人喜好,本人最喜程派唱腔,內斂婉轉,寓華彩於單純之中,字字入耳,聲聲動情,大氣從容。這一點劉桂娟在《陳三兩爬堂》中充分發揮了程派的唱腔優勢,得益於其師承。


三代呂東明,二代趙榮琛王吟秋鍾榮,初代程硯秋新艷秋,遲小秋原來不錯,張火丁李世濟新派一代(一個往複雜裏偏,一個往簡單裏偏,一個往老裏走,一個往嫩裏走),劉桂娟李海燕李派二代,李佩紅師承誰,刀馬旦改行,感覺唱歌呢,李薔華勉強,坤旦無優勢,最後沒啥不好,各有千秋,就像梅派張派李勝素王榮榮,都不像本派,女的確實無優勢,這點程祖很棒,只收男徒,可惜梅派大弟子言慧珠,英年早逝。感覺現在火的都不要說自己是哪派的吧,就像歌手一樣,說自己改唱誰的代表作不就行了。


要說正宗,程派傳人中,趙榮琛,吳吟秋都收到程先生親受,唯李世濟只不過掛了義女名號,沒有親傳,因為程先生不收女徒弟。這就有了老程派與新城派的矛盾,這就是為什麼程派不團結的根源。傳人中,論唱功,颱風,扮相,表現,張火丁可以撐得上第一人,李海燕也相當不錯,遲小秋屬於學習刻苦紮實,但不能活學活用,比較死板。劉桂娟是屬於功夫在戲外,善於聯絡媒體給自己擴大宣傳,論實力與李佩虹水平差不多,低了個檔次,她的名氣讓人覺得大,得益於李世濟的徒弟,畢竟李活的時間長,所以影響大些。


請各位看題主的問題是誰最正宗?單就遲、張、劉三人來講,遲小秋師從王吟秋,王吟秋為程祖唯一弟子,這一脈絕對稱得上正宗,只不過遲小秋學程派絕對是學的乾旦的發聲方法,以至於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有些喫力,但畢竟功底在,是程派最正宗的傳承者;

張火丁師從趙榮琛,趙榮琛沒在程祖跟前學過幾天戲,大多以函授為主,所以到了火丁這程派有點不同,但因為張自身的努力以及現在年輕人的審美,使張火丁非常之火,但如果仔細去聽和對比就會發現,張火丁的唱大多習自程祖晚年的唱腔,不夠亮,也太悶;

劉桂娟師從李世濟,李世濟雖為程祖義女,但在程派唱腔上進行了適合女性發聲的改革,這極大的促進了程派的發展,但是也讓程派聽起來沒那麼正宗了!


我推薦程派傳承者:張火丁 我推薦程派傳承與發展者:劉桂娟


這種爭論毫無意義,程先生一生都在探索變化中,沒正宗的標準。


真正的程派是那種悲蒼感的聲音,而現在都是女唱本嗓經過改良的程派唱腔傳人,也不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