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歐陽修是一個風流好色之人。

他剛剛考中進士的時候,不過24歲,在洛陽任推官一職,他的頂頭上司錢惟演有一回舉辦宴會,歐陽修與一名官伎姍姍來遲。老錢質問原因,官伎狡辯說她的金釵找不到了,所以擔誤了時間——這話當然有點曖昧,所以眾人起鬨,讓歐陽修寫一首詞來說明原因。歐陽才子大筆一揮,一首《臨江仙》就此誕生: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這首詞前面那些句子都可以忽略,只看後兩句即可:「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一種炫耀:你掉落的金釵,就在咱倆午睡的雙人枕下。要知道,宋時雖然鼓勵士大夫進行酒色上的享受,可是對官伎的管理卻很嚴格,官員們可以在宴會上與伎女打情罵俏,卻不允許有肌膚之親。有宋一代,因為違反這個規定而被處罰的官員,可不是一個兩個。但是人家歐陽修就是當著大夥的面,尤其他的頂頭上司的面,承認他睡了這個女人。你能奈我何?

錢惟演當然不奈他何,這位老先生實在是太喜歡小修修了,居然當場賞酒,還用公款買了一支金釵還給那位官伎,可算是給歐陽才子這段風流韻事平添一段佳話。

然而,老錢喜歡大才子,並不意味著小錢也喜歡他。15年後,錢惟演的侄孫錢勰正是從風流韻事上下手,上奏彈劾歐陽修「盜甥」。什麼叫「盜甥」呢?就是跟自己的外甥女兒有染。歐陽修的二妹夫張龜年死得早,留下一個前妻生下的女兒張氏,當時只有10歲,歐陽修自幼失怙,不忍妹妹和外甥女兒(雖然並無血緣關係)再受孤苦,於是將她們接到自己家居住生活,並且賣了張家的宅院。但很顯然他的教育並不成功,這位張氏小娘子在嫁人之後,居然跟丈夫衙門裡的小吏玩起了婚外戀,居然還被丈夫發現並告了官,當時的開封府長官叫楊日嚴,楊長官一審,張氏居然又交待了一個驚天大秘密:她在未嫁之前,就跟自己的「舅舅」不清不白!

這下問題嚴重了,牽涉到人倫大防,皇帝也不得不派人調查。來查案的這個人叫陳安世,監督查案的人是皇帝身邊的宦官王昭明。陳安世調查了一圈,無人能證明其事,就跟王昭明商量,怎麼辦呢這件事,稀里糊塗說可能有這件事吧?王昭明說了一件事:我在皇帝身邊待著,發現隔不了幾天皇帝必然會提到歐陽修,聖眷如此之隆,你說我們該怎麼辦呢?陳安世於是向皇帝彙報查無此事。然而,原告錢勰卻不依不饒,他列出了歐陽修寫過的一首詞,來證明確有其事: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憐枝嫩不勝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 堂上簸錢堂下走,恁時相見已留心。何況到如今。」

聽聽,「堂上簸錢堂下走,恁時相見已留心。」十四五歲的女孩子,正天真爛漫地玩擲錢的遊戲,可是旁邊這個大色狼舅舅早已起了壞心!這真是誅心之語啊,你歐陽修自己寫的詞,偏偏寫的還就是張氏小時候的事,你怎麼解釋?即使再欣賞歐陽才子,皇帝還是不得已發布詔令:「(歐陽修)不能淑慎以遠罪辜,知(張氏)出非己族,而鞠於私門;知女有室歸,而納之群從。」於是貶為滁州知州。

那麼,歐陽修「盜甥」一事,到底是不是存在呢?我們來看一看幾個當事人的關係就明白了。 開封府尹楊日嚴,正史里基本沒什麼記載,估計歐陽修早都忘了跟他有什麼過節,早年楊日嚴在益州任職,因為貪污瀆職,被彈劾丟官,上書彈劾他的人,正是時任諫官的歐陽修。

上書彈劾歐陽修的錢勰,即是歐陽修老上司錢惟演的侄孫,亦是原來的吳越王錢俶的後代,歐陽修編纂的《五代史》中,對錢俶多有批判之詞,讓錢勰大為不滿,也因此嫉恨上了歐陽修。

還有一位重要人物,當時的宰相陳執中。陳執中又是個什麼人呢?史載他曾任陳州知州,歐陽修經過陳州的時候去拜訪他,他居然避而不見——可見他有多煩這位風流大才子了。查案子的陳安世之所以有稀里糊塗坐實這件事的想法,恐怕正跟宰相大人的暗中授意有關。

其實,從當時更具體、更宏大的政治形勢來看,更能瞧出此事的端倪。這一年叫「慶曆五年」,正是以范仲淹為首的「君子黨」們折騰得最歡的時候,而陳執中、錢勰都是不折不扣的慶曆新政反對者。范仲淹作為「宋朝三百年間第一人」,人品操守幾乎到了完美的地步,政敵們攻擊的對象,只能是歐陽修這樣不拘小節而又態度激烈的改革先鋒了。

人都說吃一塹長一智,這種艷詞給自己惹了這麼大的禍,就別再寫了唄。人家歐陽修多有個性啊,揮筆又寫了一首《醉蓬萊》:

「見羞容斂翠,嫩臉勻紅,素腰裊娜。紅葯闌邊,惱不教伊過。半掩嬌羞,語聲低顫,問道有人知么。強整羅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問假如,事還成後,亂了雲鬟,被娘猜破。我且歸家,你而今休呵。更為娘行,有些針線,誚未曾收啰。卻待更闌,庭花影下,重來則個。」

這首詞用語淺顯,一般都能讀懂。原來的「江南柳」還只是想想,意淫一把而已,這「醉蓬萊」明明就是現場直播了,不但畫面香艷,而且還要梅開二度。這簡直就是最「風流才子」式的蔑視和羞辱:丫不是用我的詞攻擊我么,來呀,放馬過來,我再給孫子們添點素材!

孫子們果然沒有辜負才子。就在歐陽修六十一歲那年,又有兩個人粉墨登場,一個叫薛宗孺,他先散播出歐陽修的「家醜」:「帷薄不修」;另一個叫蔣之奇,直接上書攻擊歐陽修和長媳吳氏有私情。

這可比「盜甥」勁爆多了,私通兒媳,民間稱之為「扒灰」,幾乎是倫理方面最無廉恥之事。可是這兩個攻擊歐陽修的人,與前些年的錢楊之流如出一轍:薛宗孺是歐陽修妻子的堂弟,因犯法而受處罰,這個小舅子請求姐夫幫忙,讓皇帝赦免自己。但是歐陽修認為他的罪行不可赦免,非但沒有為小舅子求情,反而在皇帝面前說:「不可以臣故徼幸,乞特不原。」小薛可不恨透了這個堂姐夫嗎?於是他逢人就說歐陽修「帷薄不修」,帷薄就是家裡的帘子和帳子,帘子和帳子都敞開著,那自然是說家裡的床上生活有點亂。另一個叫蔣之奇的呢,也跟歐陽修大有淵源。當時在朝堂之上因為皇上對自己新生父親的稱呼問題,歐陽修一個人獨持異議,力戰群雄,滿朝文武只有這個蔣之奇支持他,歐陽修因此舉薦他任御史。當時御史台的長官叫彭思永,正是歐陽修的死敵,蔣之奇一頭扎進長官的懷抱,反過來就給了歐陽修重重一擊,直接拿小薛的話來風聞言事,悲催的歐陽大才子,這時候已經是一代文宗、道德大家,居然再一次被亂倫兩個字擊中了。

好在皇帝雖然換成了宋神宗,可也並不糊塗,稍一調查真相即刻大白,於是判決造謠誣告罪名成立,貶蔣之奇為監道州酒稅,讓他到道州為朝廷收取酒稅去了。

然而,年逾花甲的歐陽修再沒有愈挫愈戰的勇氣了,仕途的險惡,人情的淡薄,甚至連親戚和門生都如此無德無行,讓他真正的寒心了。他接連上書請求外放,終於獲准去做亳州知州了,他收拾行囊即刻出發,一點也不想停留,從此永遠地離開了京師。


歐陽修老夫子文人氣息濃厚,性格執拗,自視甚高,看不起比他水平低的同僚,言語尖酸刻薄,得理不饒人,在任職的官僚系統與同僚關係緊張,有他在同僚如坐針氈,其他同僚很難得到升遷,為了自己前途,其他人聯合起來誣陷歐陽修就不奇怪了,畢竟人處江湖,個人只是其中微小的一粒分子,不值得稱道,得饒人處且饒人,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多栽花,少栽詞,世界上大多數人是懂得知恩圖報的。今天看來,歐老夫子學識雖高,但不會為人處世,毀在一張大嘴上。


我是歷史文化愛好者,歡迎關注點評,一起來博古論金,探討文史趣事吧!

歐陽修,號醉翁,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在政治上負有盛名。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是北宋年間著名人物。他歷經三朝,深得三朝皇帝賞識,但他也是個風流才子,好酒好色,生性放蕩不羈,留下了諸多緋聞,說他與其妹夫前妻之女通姦、說他與兒媳有一腿等等,雖最終均查無實據,但對歐陽修的影響十分巨大,那為何會被人誣陷呢!愚認為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歐陽修生性放蕩不羈,才高八斗,好酒近色,肯定會留下話柄。如其任揚州太守期間,每到四五六月,他便呼朋喚友到平山堂中,派人采來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傳,傳到誰,誰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後一片時,就飲酒一杯。可見在飲酒中他除了喊年輕美貌的女子相陪,還有層出不窮的助酒方法,以尋得無窮的樂子。

二、歐陽修身居朝庭要職,皇上信任他,政敵看著眼紅,肯定會伺機攻擊。如:其錢勰政敵就借歐陽修與其妹夫前妻之女通姦之事彈劾他,說他私德不檢點,有損朝廷形象,枉為人臣,最後被貶到滁州。

三、與其說被人誣陷,不如說是歐陽修自身個性造成的。如果歐陽修不是風流韻事纏身,或許他的政敵就無法抓住他的把柄來彈劾他了。酒助歐陽修放蕩不羈、才華橫溢,歌妓助歐陽修歌與詞傳播大江南北,亦讓他緋聞纏身,歷世不衰。親們,你覺得呢?歡迎點評,謝謝!


以歐陽修的性格,在宋代殘酷的黨爭中,是必然要受到誣陷的。我們在讀民間野史的時候會發現,宋朝的好多名臣,都有很多匪夷所思的緋聞出現。比如王安石,民間傳說他爬灰,蘇東坡,民間傳說他爬灰,南宋理學家朱熹,也是傳說他坑害了妓女等等。

宋代的這種抹黑政治,類似於現在的西方的選舉制度,一黨總是要對另外一個黨,進行抹黑,而在中國文化中,最高境界的抹黑,就是緋聞,最不可饒恕的緋聞,就是爬灰。而歐陽修被兩次抹黑,而且都是與爬灰有關,這也說明了宋代黨爭的殘酷。

下面,好玩的國學以一篇長文,介紹歐陽修的性格,想以此說明,在宋代的黨爭中,除非你不做事,做了事基本上要被抹黑的。

歐陽修:人生自是有情痴

吳思先生在《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認為,潛規則就是在我們的現實規則之後所隱藏著的另一種規則,這種規則才是人們真正遵循的行為準則,它與人們的利害計較緊密相聯。書中揭示了中國歷史上的「淘汰清官」的規律,認為中國歷史上之所以少清官,甚至淘汰清官,選擇惡棍,正是官場「潛規則」發揮效應的結果。而媒體人程萬軍則在《逆淘汰》一書中提出了「逆淘汰」的概念,就是壞的淘汰好的,劣質的淘汰優勝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傑出。「潛規則」和「逆淘汰」規律,與達爾文的優勝劣汰進化規則逆向而行,這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官場進化律,是個名副其實的「文化黑洞」,這個黑洞讓在政治、學術領域真正德才兼備的精英人才,遭冷遇、排擠甚至打擊、壓制,而一些小人、庸人反而因為善於鑽營附會而成為「適者」頑強地生存下來。宋代蘇轍把這種現象形象地稱之為「君子鬥不過小人」規律。所以有人總結了官場上的最高規則,就是「按顯規則說話,按潛規則做事」。

正直文人從政,成功者少,失敗者多。官場黑洞要麼將君子變成小人,要麼將君子徹底吞噬,究其原因是他們不懂也不願去適應官場的潛規則,結果就是個被「潛」的命。恰如一千年前宋代著名政治家、一代文學宗師歐陽修一樣,這個天真耿直的大師,是宋朝最容易受傷的男人,也是被緋聞打擊得最慘的男人,他一生遭受的貶謫和誣陷,在宋朝恐怕是絕無僅有。但歐陽修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也是絕無僅有,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值得書寫的文化大師之一,於文學、史學都留下了永遠無法磨滅的光輝。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江西吉州人,乃北宋地位顯赫的政治家,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他左手執劍於政壇,不平則鳴,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右手握筆於文壇,提攜後進,銳意革新,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文化史上彪炳千秋的大師級人物。

歐陽修是個具有多重性格的人。他是不平則鳴金剛怒目的官場異類;是心胸豁達慧眼識珠的千古伯樂;他是正襟危坐倡導「文以載道」的傳統文人;是耽於詩酒柔情似水的文藝男人。他少年得志,壯年三遭貶謫,暮年緋聞纏身,雖屢遭打擊而不改其君子本色,在不公的命運如黑雲壓城之際,他的生命卻如野草一般瘋狂生長,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他都如雲捲風舒去留隨意,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每到一處,均留下與民同樂寬簡的政聲和千古名文。他是宋代官場潛規則的受害者,也是中國文人踐行「修齊治平」理念的典範。

宋代官場的桃色事件

1036年,開封知府范仲淹不滿宰相呂夷簡結黨營私,給仁宗皇帝呈上了一張「百官圖」,對朝廷的用人制度進行了尖銳的批評,下級公然批評對抗上級,其結果可想而知,范仲淹被貶往饒州。

官場選邊站隊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不僅要察言觀色,還要審時度勢。不選邊保持中立的話,那就永遠被邊緣化,所以在官場選邊是硬道理,是技術活。當時的形勢很明朗,一邊是位高權重的宰相呂夷簡,一邊是根基淺薄廳級幹部愣頭青范仲淹,如此明朗的力量對比,傻子都知道站在哪一邊。同樣愣頭青的歐陽修沒有站在炙手可熱的宰相一邊,而是堅定地支持好友范仲淹。范仲淹罵了呂夷簡,歐陽修不想重複,這樣太沒有創意,那就痛罵高若訥吧。因為高若訥身為左司諫,對范仲淹之事不僅未能仗義執言,還陰險地落井下石,實乃小人之行為君子所不齒。歐陽修運筆如飛,寫出了著名的《與高司諫書》,除了開頭稱呼很客氣之外,洋洋洒洒數百字,痛斥高若訥「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不出所料,歐陽修「沒事找事」,自己「申請」到了一個被貶謫的機會,被「順利地」貶往湖北夷陵。這一年,歐陽修剛滿而立之年。

三十歲是事業發展的黃金期,剛在官場站穩腳跟的歐陽修,不去攀附權貴營造個人圈子,反而旗幟鮮明地站在勢微者一邊,不僅是天真,更是無視官場潛規則的「一肚子不合時宜」。如果說第一次貶謫是對他小小警告的話,那麼歐陽修生命中的後兩次打擊,則是最為陰險而致命的。因為,他攤上了「桃色新聞」。在現代社會審丑的時代,在娛樂圈桃色新聞不算什麼,它的主要功能是提升明星的人氣和曝光率,但在官場,桃色新聞則是一枚威力巨大的炸彈,被緋聞纏身的官員輕則免職,重則掉腦袋。而歐陽修偏偏就碰上了兩次,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容易受傷?這和歐陽修的性格大有關係。

范仲淹被貶之後復出,官越做越大,改革的雄心也越來越強烈。在一個死氣沉沉的社會推行改革,難度之大可以想見,因為任何一項改革必然觸動權貴階層的既得利益,要打破權力的藩籬,改革者隨時要付出代價。果然,范仲淹推行的「慶曆新政」失敗,改革三人組范仲淹、富弼、杜衍先後被貶謫出朝,樞密副使韓琦上疏營救,結果也被貶往揚州。反對派認為這四人就是官場的「F4」,誣衊此四人朋比為奸,稱之為朋黨。當時任河北都轉運按察使的歐陽修,本來仕途一帆風順,但歐陽修再次站錯隊伍,站在失敗者一邊。他寫下了著名的《朋黨論》,指出「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在給皇帝的《論杜衍范仲淹等罷政事狀》中,指出,「欲廣陷良善,則不過指為朋黨;欲動搖大臣,則必須誣以專權」。此文像匕首,一針見血刺向了保守派的要害,保守派對此憤恨不已,睜大眼睛挖空心思尋找歐陽修的過錯。恰巧歐陽修的外甥女張氏因私通家奴東窗事發,遭審訊時誣稱與歐陽修有染,這是個絕佳的劇本,這樣一個「猥瑣大叔情挑小蘿莉」的故事,絕對可以讓歐陽修身敗名裂甚至身首異處。歐陽修被投入大獄接受審查。雖然後來查明此事純屬子虛烏有,但歐陽修還是受到牽累,被降職到滁州。

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是哲學問題,而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則是智商問題了。官場智商不高的歐陽修就是在桃色新聞上栽了兩次。多年以後,依然在官場發揮大嘴風格不平則鳴的歐陽修,再次緋聞纏身,這一次暴風雨來得更為猛烈,因為,有傳言說他與自己的兒媳有染。此等亂倫行為,無論在哪個時代和國家,都是極為致命的。開放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不過和女秘書萊溫斯基有些不清不白,都被彈劾幾乎下台,何況是已經官居參知政事相當於副總理的歐陽修。

為了不讓尊敬的歐陽修先生蒙羞,我把來龍去脈簡述如下,宋英宗並非仁宗皇帝親生,在英宗即位後,他想尊親生父親為皇考,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對先皇的稱呼,但宋英宗的親生父親沒做過皇帝,怎麼稱呼他已經死去的父親,成了個性命攸關的大問題。朝廷大臣對此爭執不下,歐陽修堅持認為既然是自己親生父親,就應該尊稱為皇考,堅定地站在皇帝一邊。此舉很為反對派所不齒,認為他是逢迎拍馬大奸大惡之人。不久,歐陽修親手提攜過的御史蔣之奇,上書神宗皇帝,彈劾歐陽修與自己的兒媳婦有染,俗稱「扒灰」。這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為不管有沒有,歐陽修的名譽和地位將大受影響。神宗對此頗為重視,命中書省認真調查,真相很快大白於天下,這夥人只得承認是虛構,目的是把歐陽修搞臭。

看來,有歷史學家說宋朝是中國最具現代性的朝代,此言不虛,因為連政治鬥爭都用上了現代的手段,用緋聞抹黑對手,是現代政治鬥爭極為有效的手段。神宗大怒,一面將蔣之奇等貶謫出朝,一面親自寫信挽留歐陽修,但此時,歐陽修已經厭倦了官場無休無止的爭鬥和抹黑,萌生退意,多次請辭,最後以觀文殿學士、刑部尚書的身份出知亳州。這是歐陽修第三次遭貶,這時他已經是61歲白髮蒼顏的老翁了。

三次被貶,兩次被扣上「老流氓」的帽子,歐陽修在宋代官場可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歐陽修忠心謀國,將個人生死毀譽置之不顧,可以說是「孤忠一許國,家事豈復恤」的典範,但這樣有理想有作為的人,卻屢遭小人暗算,這正是官場「逆淘汰」的規律在起作用。腐朽的封建官場是個黑洞,它將吞噬所有的光明。所以在官場上,赤膽忠心的紅臉君子永遠鬥不過黑心黑肺的白臉小人。所以蘇轍沉痛地總結出了「君子鬥不過小人」的規律。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心中是晴天朗日,無事不可與人言說,小人心中是烏雲密布,陰謀詭計充溢其中。君子言義,小人言利。而歐陽修是個標準的君子,他在《與顏直講》中指出,「君子出處不違道而無愧」。意思是說,君子不管是做官還是閑居,都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情,這樣才會無怨無悔。他一生為了心中的道德準則而奮鬥,雖遭受打擊而無怨無悔,這是他一生的寫照。

宋代慘烈的黨爭,既造就了一批道德文章名滿天下的名臣,也催生了一批汲汲於功名利祿臭名昭著的小人。小人們有才但無德,以損人利己為樂。而歐陽修則是個損人不利己的典型,對朝政、對小人,他不會隱忍不發,看不慣就要說,說了就會被懲罰,但他仍然痴心不改。可以說,歐陽修的幾十年貶謫生涯,是他自己沒事找事招來的,這源於他的「君子性格」。

古人說君子者,「權重者不媚之,勢盛者不附之,傾城者不奉之,貌惡者不諱之,強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 從善者友之,好惡者棄之。長則尊之,幼則庇之,為民者安其居,為官者司其職,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此君子行事之准」。這是一種理想的人格,在歐陽修身上,這種理想人格時時在閃光。但理想與現實存在著天淵之別,正因為此,歐陽修的人生才會充滿悲劇性。

關於歐陽修的性格,《宋史》說得很清楚,「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於再三,志氣自若也」。他性格豪爽耿直,君子之風讓他大嘴巴亂說話,文人氣質讓他五彩筆易惹禍。他天性隨和浪漫,喜歡宴樂冶遊,愛開玩笑,少不了和歌女們插科打諢,其詞集中有不少「艷詞」。他寫的一首《望江南》,就被敵人拿來攻擊他,作為猥褻外甥女的罪證。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憐枝嫩不勝吟。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堂上簸錢堂下走,恁時相見已留心。何況到如今。

詞的上闋用各種比喻,描寫了少女之美,下闋則傳神地寫出了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堂上堂下地跑著在玩簸錢遊戲的情景。而正是這首詞,被別人拿來攻擊他「為老不尊」,說他是個不懷好意的「蘿莉控」。對於此,馮夢龍在《情史類略》中感慨地說,「意贈婢之詞也,而忌者誣公為盜甥。噫!詞之不可輕作也如此」。


王安石變法把它弄倒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