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簡介

韓寶惠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內科學主任醫師。任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多中心協作委員會執行委員,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肺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兼肺癌組組長。

肺騰導讀

本期原文來自《肺常零距離》訪談採訪韓寶惠教授實錄,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進行提煉,乾貨較多, 值得收藏哦。

問題一

主持人:肺癌耐葯之後,為什麼還要做第二次檢測?

韓寶惠:過去二三十年,肺癌治療缺乏有效手段,晚期不開刀的病人,生存期往往低於一年,而現在進入了靶向精準治療時期,患者生存期得到提升,也就能接受一線、二線、三線和後線治療,通過反覆活檢,來獲取腫瘤組織的生物學信息給治療做參考。之所以會產生耐葯,是因為通過化療、靶向葯或是免疫治療等手段,殺死大批腫瘤細胞之後,一些抵抗力強的細胞就留下,成為腫瘤的主要細胞群,就有了耐藥性。

正因如此,需要通過穿刺活檢來做腫瘤生物學的再分析,才能判斷耐葯的產生機制,再針對性進行下一步治療。活檢為什麼做了再做?因為經過治療之後,腫瘤細胞的作用機制和生長方式已經產生了較大變化,所以我們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主持人:所以當醫生推薦進行二次檢測,應當感到慶幸還有治療手段,千萬不要認為是重複檢查。

韓寶惠:二次活檢是後續精準治療的基礎,以往醫生只能根據文獻和大概數據選擇治療方案,但通過活檢,能夠實現個性化方案制定。對耐葯發生機制判斷更加精準,治療也更有效、更安全。

問題二

主持人:目前二次活檢主要方式有哪些?

韓寶惠:腫瘤在進展過程中非常複雜,二次活檢的方式跟腫瘤發生PD(Progressive Disease,出現一個或多個新病灶和/或已有的非靶病灶明確進展))有關。根據不同的轉移地位,採取不同的檢測手段和方法,我們概括為用穿刺來做細胞學和組織學檢測。

經氣管穿刺活檢,經皮進行CT定位和超聲波定位下的病灶組織穿刺活檢,而漿膜積液如胸腔積液、心包積液和腹腔積液,都可以通過穿刺法來取得細胞學標本,進行二次檢測。除此之外,如果體表淋巴結轉移或是病灶可切除,也可以通過外科微創手術獲得標本,來判斷腫瘤複發機制。

問題三

主持人:患者都有哪些關於二次活檢的誤區?有人說穿刺多了會造成癌症轉移,產生併發症,這種說法怎麼看?

韓寶惠: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穿刺有極低的幾率(可能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帶來併發症,但是它的利益遠遠超出弊端,穿刺能夠利於後續治療、克服耐葯,所以千萬不要顧慮。癌症晚期腫瘤主要是通過血管和淋巴道,以腫瘤細胞的擴散來進行轉移的,腫瘤的轉移和穿刺並沒有強關聯,更何況在穿刺後的精準治療,受益遠遠大於穿刺造成微小轉移的概率。

問題四

主持人:當患者轉移的部位較多,有原發灶、轉移灶,有胸腔轉移後的胸水,那麼這種不同組織活檢,應該選取哪些組織?

韓寶惠:當病人出現了失控(PD)的狀況,對於活檢部位的時間順序並沒有定義。但臨床實踐中,應當儘可能多次活檢。腫瘤存在異質性,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可能存在差異,有的有突變、有的沒有產生突變,任何一種情況都有可能存在。所以應當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對多病灶進行活檢,多點取樣來獲取整個腫瘤進展的全貌,得以指定更合理的方案。

問題五

主持人:血液檢測如今很熱門,但會不會產生假陰性甚至假陽性的問題?

韓寶惠:血液檢查是相對無創的新興技術,未來可期,但目前血液檢測技術離臨床應用還有差距,它的敏感、特異性、假陰性率高,假陽性率相對第一點。目前各種檢測方法都會將假陽性率控制到最低,目前和組織學精標進行比對,達到50%至60%的一致率。因為費用昂貴、耗時長,所以血液檢測進適用於驅動基因的檢測,不能檢測到細胞類型轉化、免疫組化等信息。如腺癌在治療後轉變為小細胞癌,就只能通過組織學和細胞學進行精準檢測。

問題六

主持人:當患者發生耐葯以後,沒有條件做檢測,能否根據經驗進行下一步治療呢?

韓寶惠:實際上治療指南強調,任何治療決策都要有依據,依據就是根據腫瘤耐葯之後的生物學行為來選擇下一步治療策略。

當患者沒條件做檢測時,這種情況並非常態,所以當許多病人因為年老體弱等情況「試用」某種治療方案,醫生和患者都要以安全第一、療效第二的前提下來進行下一步決策。

答患者問

主持人:我們搜集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患者提問,這些提問更加細一些。

問題一,絡氨酸激酶抑制靶向葯能不能和血管抑制靶向葯一起應用?如患者在服用易瑞沙時能不能同時注射貝伐珠單抗?

韓寶惠:可以,但要注意貝伐單抗的禁忌症,貝伐單抗有毒性,高血壓、蛋白尿出血、鱗癌大空洞都不建議使用。那麼對於EGFR敏感突變的病人來說,用上TKI又沒有血管靶向的反指針,在安全前提下,加上抗血管的貝伐珠單抗和TKI聯用,就能獲得比單葯更高的療效,單用TKI 9-11個月,加上貝伐珠單抗可達到16.8個月,接近17個月。

主持人:問題二,通過一代靶向葯中途更換其它一代靶向葯,如易瑞沙和凱美納換著吃,能否讓耐葯延長?中斷靶向葯採用化療能不能延遲耐葯反應?

韓寶惠:同一代葯,機制相同,耐葯的原理也相同,所以這樣做不能使耐葯延長。但化療和靶向葯輪替也不太推薦,它沒有延長耐葯和控制時間,反而讓療效大打折扣。

主持人:謝謝。問題三,是患者因為恐懼耐葯,所以對活檢比較信任,是否可以間斷使用活檢來發現耐葯問題的出現?

韓寶惠:不建議在靶向藥物有效的情況下進行反覆穿刺活檢,這樣做沒有意義。只有在免疫治療時,當免疫細胞進入,導致腫瘤暫時擴大,為了區分它是真性進展還是假性進展,這時就需要通過活檢查看淋巴細胞是否有所增長,但對於化療和靶向治療來說,不存在這種情況。

主持人:問題四,患者在一代藥物耐葯以後先化療,是等化療耐受不了了進入三代還是直接進入三代呢?

韓寶惠:我們國家三代藥物剛上市,國外也僅僅早一年左右,還沒有相關研究。如果一代耐葯又有790M突變,不建議先用化療而是建議用9090奧西替尼進行後續治療。從兩者對比來看,奧希替尼的R率(客觀緩解率 ORR,Objective Response Rate。指腫瘤縮小達到一定量並且保持 一定時間的病人的比例,包括CR+PR的病例)、疾病控制時間和生活質量都高於化療,所以應該優先奧希替尼等出現耐葯後再考慮其它治療。

主持人:在現場互動時我們收集到了問題五,患者在服用靶向葯時效果不錯,但最近出現了肺栓塞,靶向葯和華法林在服用上有什麼要注意的?

韓寶惠:靶向葯產生肺栓塞行為較少,但抗腫瘤血管藥物如貝伐珠單抗、恩度、多血管靶向治療都容易產生肺栓塞和血塞時間。靶向葯作用於是腫瘤細胞的VEGF或突變的基因,因此腫瘤是有高凝狀態,但是TKI 或者靶向治療非常有效的話,高凝狀態會由於治療有效得到緩解,所以他的肺栓塞治療關係不大。而且我覺得華法林治療和這個靶向藥物是不矛盾的

主持人:提醒患者,如果不是使用血管內皮抑製劑這種靶向葯,那麼其它靶向葯還是比較安全的。最後一個問題由現場提出,一位患者問,她游鱗癌的皮下轉移,這種情況有什麼建議?

韓教授:鱗癌是和吸煙相關的的細胞學類型,所以最好對皮下轉移和鱗癌原發病灶做一個基因檢測。據報道,鱗癌發生基因突變的比例不低,在10%左右,如果有基因突變,用上靶向治療效果更好、治療手段更多。

我的建議如果有皮下轉移,可以把轉移病灶通過小手術切除,再進行基因測序。如果有靶向治療,那麼要用靶向治療,如果是野生型的,沒有驅動基因,則以化療為主。

而化療失敗以後還有二線化療,二線後如果有可以考慮對鱗癌療效不錯的免疫治療。

主持人:謝謝韓教授今天給我們帶來這些寶貴的經驗,謝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