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不僅要發展至在學術界有知名度,也要得到大眾的認識。

邵逸夫獎獎牌

 

邵氏基金會屢屢捐贈予教育、科技和醫療相關項目,邵逸夫獎亦重視科研發展,至今已頒發十五屆。兼任邵逸夫獎基金會主席的陳偉文表示,基金會將秉持邵逸夫爵士及其夫人方逸華遺願,繼續推動邵逸夫獎成為更國際化的獎項,未來不排除在科研範疇發展更多獎項。

陳偉文指邵逸夫獎或新增獎項

邵逸夫獎於○二年成立,設有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初時每個獎項獎金一百萬美元,一六年起「加碼」至一百二十萬美元。由於過往不乏得獎者繼而再獲諾貝爾獎,因此亦有「東方諾貝爾獎」和「諾貝爾獎風向標」的美譽。九四年加入邵氏的陳偉文,曾參與籌備成立邵逸夫獎,去年在方逸華離世後接任邵逸夫獎主席一職,對於獎項在短短十五年所獲得如此成績,坦言感到出乎意料。

邵逸夫獎去年由行長官林鄭月娥頒發 (資料圖片)

陳偉文憶述最初成立獎項時,亞洲地區較少類似的國際性獎項,其後本港或內地陸始續有更多其他獎項成立。「邵太(方逸華)生前一直希望將獎項搞得更好,更加國際化,不僅是國際間的或在學術界的知名度,包括普羅大眾層面也對此有所認識。」

對於不少人關注邵逸夫獎未來會否新增獎項,陳偉文坦言,會秉持邵逸夫爵士及其夫人方逸華遺願,繼續推動獎項發展,「我們不排除會新增其他學科的獎項,大方向仍是會以科研範疇為主,但相信不是近期內的事。」他補充稱,開辦創科中學也是方逸華的遺願,當時她已認為,這項計畫切合基金會和邵逸夫獎都重視科研發展的路向。

陳偉文表示,會秉持邵逸夫爵士及其夫人方逸華遺願,繼續推動獎項發展 (資料圖片)

加入邵氏即將二十五載,建築師出身的陳偉文從建築項目經理做起,一步步任至行政要職,到去年接手董事總經理及兩個基金會的主席,他感謝以往邵氏兩老的賞識,以及不斷給予歷練的機會,「兩位老闆的處事作風都是很清晰的,我從他們身上學到處事的嚴謹和細心,以及要對待小細節亦要認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