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災難片是全球範圍內最賺錢的電影類型之一。

美國有《後天》、《2012》還有《獨立日》等等,日本有《日本沉沒》,韓國有《流感》,無一例外收穫了超高票房。

反觀我們最近幾年上映的國產電影,災難片幾乎沒有。

目前國產電影類型中,災難片幾乎成為跟恐怖片不相上下的電影類型黑洞。

恐怖片拍的爛但至少還有,災難片已經太久沒有出現在觀眾的視野裏了。

以至於很多人覺得我們沒有災難片,這裡要說我們不但有災難片,我們災難片拍的還很好。

《唐山大地震》就是一部優秀的國產災難片,試問誰沒為這部電影掉過眼淚?片中表現的天災背後血濃於水的親情令人動容。

災難片無非就是「天災人禍」,我們有《唐山大地震》這樣一部優秀作品表現「天災」,自然也有《一九四二》這樣的電影表現「人禍」。

確切的說《一九四二》跟天災也脫不了幹係,但片中的「人喫人」的恐怖場景還是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兩部國產災難片口碑都不錯,為什麼還是有人覺得我們沒有災難片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災難片走的不是好萊塢災難片的套路。

細心的觀眾會發現,《2012》、《後天》和《獨立日》這些電影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先是有驚天危機,這個危機往往是環境污染或者社會問題造成的,有人發現,但是不被關注。

接著末日危機爆發,大人物選擇各種方式避難,平民則採用自己的方式掙扎求生。

這是很多災難電影一貫的套路,我們不學人家的,有自己的方式,有自己的災難片準則。

我們不揣測政府,我們所有的拍攝基於現實,就不被關注,就低人一等嗎?

沒有標誌性建築物倒塌就不是災難片嗎?我們說不是,我們有災難片,且拍的還不錯,我們會越來越好。


因為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告訴我們要與災難抗爭,而不是傻傻的等待世界末日的到來。

我看過一位研究中國文化的外國教授演講,感覺說的很有道理。外國教授說中國的古代神話故事與西方不同,中國的神話故事裡都是如何戰勝災難,如何反抗壓迫。

例如神話故事女媧補天,就連天塌下來了我們都不怕,天塌了那我們就補天。

神話故事後羿射日,太陽太多那我就把它射下來。

神話故事精衛填海,大海把我淹死,我要把大海填平。

大禹治水,基層人民抗擊天災。

正是因為我們骨子裡的鬥爭精神,才使我們不畏懼天災,即使是神,要是有壓迫我們也敢反抗!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災難片就呵呵了


我個人覺得中國之所以很少拍災難片,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一般災難片的場景佈置都比較弘大,並且對於影片質量要求也比較高,而目前中國電影行業對於這一類型的影視拍攝缺乏經驗,無論是拍攝技術,還是資本投入,都沒有一個很好的把控,一旦沒拍好,不僅僅是在燒投資人的錢,也是在折磨觀影人的視覺和心態。所以目前中國的災難電影,除了一部事實發生了的《唐山大地震》,其他的也沒什麼顯山漏水的了。而《唐山大地震》也只是打了個擦邊球,災難劇情並不是主要看點。

第二,市場需求所致。

最近幾年喜劇電影,一直都是佔據著整個電影行業的很大一部分市場。並且喜劇電影投入小,拍攝簡單,市場認可度高,導致大家都願意往他身上靠,沒幾個人願意去幹喫力不討好的事。

還有就是災難片一般都比較超前,描述的都是比較不可思議的故事,這對於中國市場來說,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方向,現在拍電影,不掙錢誰願意拍?


1收益:看災難片的人普遍比一般的電影的人要少,因為災難片不具有吸引力,而且很多人害怕看災難片,而且如果災難片拍的很和諧,會被人吐槽不走心,如果拍的很殘忍,也會被人吐槽太殘忍。

2特效:災難片眾所周知肯定要有災難的場景,而災難的場景不可能用真材實料去拍,必須要用到特效,而特效的成本很高,而且子中國現在的特效水平,拍不出效果很好的特效片。

3審核:現在的廣電審核的比較嚴格,災難片一般都是帶有血腥的場景,所以很難過審。


中國人為什麼很少拍災難片電影?因為1840年以來,我們一百多年來,一直都是災難性不斷的國家,苦難深重,光天災人禍幾乎年年都有,為了不勾起大家對苦難深重的回憶錄,大家均不願意去勾起歷史性回憶。

災難性題材,因電腦特效合成與發達國家之間差距很大,能真實逼真的反應出來很少,無法避免拍攝影片的效果顯著。

影響力震撼人心的影片,需要準備的時間長,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非常巨大,一般的電影公司,根本就無法籌集資金,無法聘請技術含量高的特效公司加盟。

影片費用大部分都用在演員聘請費用上去了,製作上的費用幾乎佔比很少,無法避免拍出來的效果粗糙,無法避免尷尬的回收成本,所以一般都不拍攝。


1.特效水平不夠

2.利潤空間低,不可否認,當今中國電影屆追求的是絕對的利潤,所以他們寧願花太價錢請流量明星,也不會用心做電影。

3。觀眾,一部好的電影需要能看進去的觀眾,我們國家追求和喜歡的大多完美團圓的結局,災難片大多會蠻悲傷,和觀眾心裡預期的不符,會有排斥感。。比如國內的一些小說,如果結局太悲傷,就會被人噴到死

4審核,,這個不想多說


幾十秒鐘的特效就要花費幾百萬,在中國沒幾個可以做得到的。幾乎都是想小投資大回報,像《捉妖記》的少之又少。

投資是其一,技術不行也是一方面,而且災難片對導演和編劇的要求頗高,大的災難場面和小人物的的情感必須結合得很好纔行,在中國沒多少人能駕馭。

面前位置所謂的國產大片就能看出,劇情實在太爛,故弄玄虛居多,特別是恐怖片。

雖說國產災難片少,但也有幾部很好看的,比如《唐山大地震》《1942》《倖存日》《南京》等


個人覺得每個國家的老百姓在喜好問題吧!好比*國喜歡看悲情片。親愛的中國民眾喜歡看喜劇,(個人認為,勿噴)。因為好多喜劇導演都比較出名。還有因為祖國老百姓經歷太多不該發生的事。對災難悲劇這類觸動心靈的東西太難受吧。反正個人並不太喜歡災難悲劇。希望地球上的人們都好好的。開開心心的。????


我們的電影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避開政治為重點,武打古裝為安全,唯利是圖為目的。正能量,針砭當前社會題材太少了。宣傳中國封建,原始,愚昧,落後的反而去拿外國電影大獎,起到了敵人起不到的作用。


報喜不報憂是各領域通行做法,同時中國觀眾去電影院更多的是放鬆休閑,不是去思考和反思的,所以災難片市場不大。還有,拍攝災難片因為要摧毀場景,讓演員在危險中表演,對資金、特效、拍攝手法、後勤保障要求極高,我們的電影工業還處在靠明星支撐的落後階段,所以目前沒有拍攝高水平災難片的基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