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许文贞╱专访】

从祖父家中留下来的一只古董六抽屉小桧木柜开始,哲学教授、作家杨凯麟踏上追寻民艺品和老家具的旅程,收藏来源遍及台湾、日本和欧洲,像是巨大的船舶探照灯、有11个可动关节的老牙科椅、老电影里才有的立柱式转盘电话。

「这些东西曾经被细心珍惜,经历的战乱、易手,数十年、百年之后来到我手上。透过这些物品,可以看见它们背后曾经饱满、如今却已经消失的世界。」

祖父和小钟的妙缘

杨凯麟说,「只要想到每一件被珍藏的物品,都可能是一位工匠在经过多年的训练,达到手艺巅峰的那几年,认真创作的几件作品之一,『限量是残酷的』,我对这样稀少、珍贵的事物很容易心动,脑波特别弱。」

杨凯麟对老家具感兴趣的起点,是嘉义祖父家中的一只桧木六抽小柜。童年时,木柜里放的是祖父的药包、老花眼镜,和一只旅行用、粉饼盒大小的发条小钟,「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去转发条,把发条转到断掉,就被祖父骂。」

长大后,高龄的祖父住在老人院,杨凯麟多年后又重返老家,带走六抽小柜当收藏,里面还摆著那只发条坏掉的小钟。他拿到跳蚤市场找师父修理,转上发条,小钟的指针又开始动作的时候,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告诉他祖父过世了,「他过世了,而他用的这只钟却又开始运作。我总觉得其中好像是有关联的。」

物品因使用更具美感

杨凯麟表示,他在高雄的家中摆了各式不同的20世纪初的欧美灯具、好几张沙发,还有十几个日本时期柑仔店有著玻璃柜的店橱当书柜用,卧室里的床铺是传统的四柱红眠床。因为收藏很多早年台湾民间常见的桧木家具,家中长年散发著桧木温和的清香,「对我而言,这些收藏要用,而不是用来观察,物品是因为使用而具有美感。」

在新书《发光的房间》中,杨凯麟细细写到家中使用的灯,像是法国品牌Jielde当年是划时代发明、有著球形关节的工业用灯,体型巨大、有七颗灯泡的法国RG烤漆厂工作灯,印著「美国军方装甲运输」字样的投射灯,「如今我们也会在Ikea等家具店看到长得很像的灯,其中的设计其实都流著早期这些经典灯具的血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