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8》是2018中兴大学外文系的戏剧公演,看完有些想法想跟大家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theater2098/

 

「尽头」意味著什么:没有规范,一切都没有价值,甚至「没有价值」这件事本身也没有价值,那是一个一无所有「空」的境界……

 

从场景就能感受到Hamlet原本的一切:红色的意象有勇气、愤怒、警示、强烈,而单一颜色则代表著了无新意而守旧的生活。
DSC_1238.JPG

Hamlet有一段台词是这样的:「难不成……我是囚禁在光亮里的犯人,而这个房间是我的牢房。不……我一直感觉被蒙在鼓里……感觉部分记忆被窜改……」这是一个惊觉,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种「惊觉」能力,相反地,大多数人往往只是习惯性地接受一切而并没有发现其中的异样……

 

剧中有个场景是每个街上的路人快速地走著,几乎不带一丝请感,这正是「大多数人」,而像Hamlet如此声嘶力竭喊著的人则是太过清醒的「堕落者」。大部分的生命一开始都追寻著光源,然而却是黑暗让人们有著安全感,这么主张的少数人被其他大多数人称之为「堕落者」,但真正清醒的是这些人……看似荒谬,然而这的确正是我们这个世界所有问题的根源,起初我以为这仅仅只是我一个人的问题,逐渐地体现到台湾整个社会,甚至于整个人类文明皆是如此,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

 

Ophelia,一个科技发展到尽头的产物,性爱机器人,而所有的尽头意味著极端极致,接著产生反噬……人类开始看似有意义而实际上漫无目的地活著,活著仅是为了迈向死亡,演变的最终,人类只是具有空壳的躯体,反观机器人才是带著情感的生命,真正感受著这世界的瞬息万变,以自我意识察觉世界的丑陋面。然而,她却十分清楚:每个个体的孤独性是无法被改变的,「你只是你,我也只是我……」


「我是否又是如名字定义的我」名字之于人们,说好听一点是认证,讲白了其实是一种框架(标签),于是「Hamlet」再也无法给予自身足够的认同,开始向外界一次又一次的质问与追寻;他的世界似乎正走向毁灭,但事实上也逐渐往重生靠近……

 

不晓得有多少人思考过「我」?在其他无限个平行宇宙,(这宇宙可以是空间抑或是时间),也存在著相同面貌的「我」,甚至自己才是被复制出来的……每个「我」都有著不同的生活,也或许哪天能与另外一个「我」相遇,在自己走到尽头之前……

 

而整部戏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Ghost」这个角色,he said, “ I was hanged upside-down… and puked all over the place… half the way through the interrogation with torture.” (帮大家翻译:我被倒吊著,整个空间充斥著我的呕吐物,中间被凌虐地审问著)为何会对于这个角色如此印象深刻?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了躯壳,精神上的一切才会如此突出吧。当他向Hamlet问著自己是否也能被称作「Hamlet」,Hamlet的回答「你想叫什么,就是什么」让他如此兴奋著,他所想要的只是一个认同吧,一个自身存在的认同……

 

最后,依然想说说自己一直以来关注的议题:「第三性」。这里不说第三性在现实面上所遇到的困难及挑战等等。想说的是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事实上,我所知道的「第三性」几乎都有著异于常人的洞悉力,因此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愿自己也能如同美发学徒或Ophelia,了解这个世界却依然不放弃希望地活著……

DSC_1237.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