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人找病,歲數大了病找人, 還真是這麼回事。小孩摔個跟頭是經常事,一點事也沒有。上了歲數就不行了。‘吧唧吧唧吧,摔個大馬趴,馬趴沒摔好,得了吧唧病,打了吧唧針,喫了吧唧藥,看你三天鬧不鬧。’現在要是摔個大馬趴可就崴泥了。

     最近,眼眶子就莫名其妙的彆扭,說疼吧也不是特別疼,說不疼吧又有點疼。太陽穴和後腦勺也是這樣,還有就是使勁一咳嗽腦門疼。
      開始以爲是牙疼帶的,去醫院看了看,拍了片還不是這個原因。約個友誼醫院的號,又去照了個腦部CT也沒事。在等CT結果時到醫院門口看到對面的郵局,還是原來的樣子。

    看這建築風格,應該也是那時蘇聯援建的。之前說過這郵局的經營項目,還有一個就是雜誌,郵局賣雜誌。
     雜誌在那個年代可是火了一段時間的。雜誌的按內容分類涉及到了各個方面,隨便找了點照片看看。

     還有很多很多,只是現在還能繼續出版發行的不多了。

     《讀者文摘》當時算是一個暢銷雜誌,雜誌內容都是精華文摘,格式也是固定的,我們經常會把裏面的一些精彩詞句,像什麼語絲、火花之類的,抄在筆記本上。後來說是名字侵權了,改名叫《讀者》。也別說美國注重版權,我們這有了讀者文摘之後,就還有《青年文摘》,自己和自己也打架。

       當時的雜誌也給了文藝青年展示才華的平臺,很多作家都是通過《小說月刊》、《十月》、《收穫》等等嶄露頭角,讓大家熟知的,也有很多電影,電視劇也是根據這個改編的。也還有一些特專業的雜誌比如《武林》、《解放軍畫報》、《無線電》等等。

     像張賢量的‘綠化樹’就發表在《十月》上。包括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是以雜誌的形式出版的。還有很多‘組織部來的年輕人’、‘靈與肉’、‘新星’等等,也算是影響了一代人。

     那時馬路邊上的報刊亭也多,衚衕裏也有流動賣報紙雜誌的人。

     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個靠保護是不行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