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上半年杯具電影有哪些?

  據官方統計的「有效數字」,2010年上半年總票房超過了48億,其中國產片總和超過了21億元,當真算得上是「突飛猛進,形勢大好」。其實真實的情形是百分之八十的國產電影都折了本賠了錢。當杯具襲來,大概如同大旱之際、餓殍遍野,片商苦著臉,導演皺著眉,大抵是垂頭喪氣神情萎靡,早已沒了電影宣傳期間那種有如發情動物一般的生命活力。

  6個月的日子裡,國產片歷經了與《阿凡達》的死磕,和《愛麗絲》的硬碰,又遭遇了世界盃的黑色六月,到頭來無不傷痕無數、體無完膚。賺的盆滿缽滿的屈指可數,賠的屁滾尿流的則比比皆是,排片表上走馬換燈似地來來往往,頻繁的上片下片都搞得我們麻木不堪。這麼多刀叉分那麼一塊蛋糕,到底是笑的人多,還是哭的人多呢?這是個杯具的時節,我們看到的是浮躁背後的一片狼藉。

  至於那些賠了票房又折掉口碑的,纔是其中最大的倒黴蛋,我們要做的便是揪出這些倒黴蛋們橫陳的屍體,來祭奠這半年的慘淡境況。成全他們的「杯具」的,或者是天災,或者是人禍,或者是它們本身的糟爛,卻根本不是一句「生不逢時」可以賴得掉的。

  

  《孔子》——對抗《阿凡達》必死無疑

  

  累計票房:約9000萬 上映時間:17天

  國學大師對戰科幻人物,大致能勾勒出一副中美人士不同的世界觀圖景:中國人拍個電影只知道沉溺守舊喫老本,老美們卻能放眼未來玩前衛,這種對比也隱隱約約註定了結局會比當年鴉片戰爭輸的更慘烈。中國電影這些年發展得「如火如荼」,炮製的卻都是些弱智大片,一派古舊的冷兵器當道,全金屬外殼都極為罕見,又怎麼拿來和好萊塢最先進的技術力量相較勁?或許主創們認為「仁者無敵」,搬出了古代聖賢,四處教人跪拜之禮儀,自己卻暗地裡在票房上注水造假,豈不是一種天大的諷刺?

  《孔子》就是這樣踏上了一月下旬的檔期,那是屬於《阿凡達》鼎盛的瞬間,東莞的IMAX展廳擠到人滿為患,我們的國學大片卻近似於門可羅雀。此等鮮明的差異,便如一個傾國傾城西洋花魁與人老珠黃的東方歌伎同場坐檯,玩的是以卵擊石,輸的則粉身碎骨,賠了工錢亦失了門面。一紙暗地裡的文件,欲強令2D《阿凡達》讓位下線,卻不曉得因此激起了千層民怨。無數人開始抵制《孔子》,大多是不滿於這種藉助權力機構排除異己的卑鄙行徑。

  胡玫顯然是太看重「意識形態」而忽略了市場,如果這種題材真能賣錢,那麼好萊塢為何不拍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卻一味追逐金戈鐵馬的戰場屠夫?《孔子》便是如教科書般溫吞而無味,題材亦是垂垂老矣,反凸顯了《阿凡達》的強大。這場實力懸殊的較量,結局自然是粉身碎骨,縱使票房近億,也必然是折了老本。

  

  《蘇乞兒》——美女編劇釀造杯具

  

  累計票房:約5000萬 上映時間:27天

  國人的攀比心太重,人家有3D,我們也要跟著玩3D,《蘇乞兒》折騰了十八分鐘,可謂毫無驚奇,凈看的人兩眼痠疼。這大概就是火候未到先賺吆喝,畫面稍微有點重影,便張著嘴巴大喊立體特效了,更何況這還是「全球首部3D特效武俠片」,聽起來太唬人,看完了則直罵人。因為我們都被騙了,所謂的頂尖特效+酷炫武俠,只有袁和平老人家輔佐沃卓斯基姐弟的份兒,至於他自己單幹,必然是畫不成虎反類犬。還有比3D更雷人的,是劇組竟然請了一位美女編劇撰寫本片的劇本。

  這位美女編劇不是別人,正是號稱來自火星的杜致朗,杜美女年紀輕輕、一臉斯文,明顯和江湖打滾多年的八爺有著深深的代溝。該片無論結構的支離破碎、節奏的前後失衡,還是整體的脫節失控都讓人無法忍受。以往的觀眾看完電影習慣了罵導演,今日則轉向了罵編劇,畢竟這麼雷人的故事,真不是一般人寫的出來的。

  碰巧《蘇乞兒》也遇上了《阿凡達》,所謂「你有特技,我有神功」,就是土槍對大炮的較量,就算不論這個,人家《阿凡達》至少能把一個故事講圓熟了,哪像《蘇乞兒》搞得人暈頭轉向。稍微有點判斷力的觀眾絕不會去捧這樣一部電影,而所收的幾千萬票房,已經算是一份難得的施捨了。

  

  《財神到》——賀歲喜劇比爛有餘

  

  累計票房:約200萬 上映時間:5天

  無釐頭死了,鬼馬片歇了,放眼當今喜劇片市場,山寨段子層出不窮,低俗情節琳琅滿目,壓根是一副烏煙瘴氣的圖景。每逢賀歲檔,都有大批的電影人妄圖撈一把過年的銀子,為此不惜極盡惡搞諂媚的底線,似乎電影越爛就越有人看。而一月份三部喜劇同期上映,卻都是拿熱臉貼了冷屁股,有苦也說不出,哪怕是黃百鳴把臉擠到抽風,譚詠麟演傻子演到荒唐,觀眾還是不買賬。《財神到》大概是其中最虧的,它光榮的在票房榜末尾呆了一週便光榮下檔,不到200萬的結果,還不夠打發譚校長的工錢。

  財神送寶,早已意味著過時老套,觀眾一聽便膩味,院線一看就頭疼,哪怕是三地明星齊聚,也終究是迴天乏力。這種生命力尚不如《花田喜事》之一個「喜」字,縱然這片子的糟爛已經超越了人的底線,卻還能靠發瘋找抽謀得一席之地。喜劇片欲要賣座,一靠天賦異稟的構思,二靠瘋狂惡搞的表現,《財神到》沒有前者的概念,亦沒後者的大膽,終於落得票房口碑兩頭燒。如今的電影一律講求賣點,沒有便沒得賺,差不多是同樣的卡司和製作資金,為何《全城熱戀》賺了,《財神到》卻賠了精光?

  一邊是韓三平躊躇滿志的欲拍續集,一邊是譚詠麟信誓旦旦的要一億票房,最後卻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財神到》在內地平均場次不到十人,回到香港每天亦拿不回萬元票房,港人說這片子是「僕到直」,可謂一語中的。

    《未來警察》——山寨也許是一種病

  

  累計票房:約5800萬 上映時間:20天

  《未來警察》和《美麗密令》差不多是同時上陣,王晶玩的看似是左右互搏,其實是自己抽自己耳光,弄得兩頭都不賺反賠。說起來香港商業片差不多已經黔驢技窮,香港大導演也俱是江郎才盡,沒有像樣的創意,只能玩起抄襲拼湊的自組裝。王胖子這次惡搞了加州州長的經典電影,又外加了章魚博士的機械手臂,打算玩一場興緻淋漓的科幻,卻不曉得這些玩意在好萊塢電影面前如同泡沫塑料一樣糟爛。在我們看慣了《變形金剛》的年頭,這樣的山寨金屬只能讓人嗤之以鼻。

  劉德華年近半百的年紀接拍這樣一部自毀形象的電影,亦是冒了風險的,而這部電影的票房表現,也間接證明瞭天王婚後今非昔比,不能再呼風喚雨。躲在金屬殼裡的劉德華,與當年藏在橡皮膠套裏的大塊頭,壓根就是兩個極端,當年還能拿下金像獎最佳男演員,今天連諂媚下觀眾都來得那麼難。影片的低俗亦是讓人反感,賀軍翔糟蹋那首《愛你一萬年》,便如王晶糟蹋別人的作品一樣難堪。這甚至不如前作《靈靈狗》,縱然爆爛無邊,卻敢於撕下臉皮當屁股,來博觀眾一份真心的嘲笑。

  要知道《未來警察》是規避了《阿凡達》的,卻又撞上《愛麗絲》,國產特技和國際3D之間仍然是高下立見。至於同期打擂的《越光寶盒》,製作成本、發行拷貝以及宣傳規模都跟本片差不多,卻賺了個興高采烈;而這部早已打了山寨旗號的《未來警察》,不但搞得觀眾萬念俱灰,自己也算虧的毫無脾氣。

    《東風雨》——文藝腔不能當飯喫

  

  累計票房:約2800萬 上映時間:25天

  如果說《風聲》是一部瘋狂肆虐的SM小說,那麼《東風雨》就是一首優雅燦漫的散文詩,無論綺麗奢華的佈景,蕩氣迴腸的音樂,還是鬼斧神工的攝影,都讓這部電影彰顯了濃鬱的國際化傾向。柳雲龍的野心在這裡顯露得淋漓盡致,劇情千迴百轉之餘,又融入了太多的浪漫寫意,其複雜和大氣讓某些知識分子浸淫的同時,也在無形的隔離著觀眾。電影人必須知道觀眾需要什麼,他們需要不動腦子的玩意,需要《杜拉拉》和《葉問》,《東風雨》偏搞得這麼複雜,早已背離了商業電影的核心宗旨。

  說《東風雨》的失利反映了中國觀眾的無知,大概只能算是少數知識分子的一貫口吻,這部影片放到歐洲或許會賣座,然而在中國的商業國土上,沾染藝術情調便意味著疏離市場。我們願意看《風聲》裏的酷刑逼供,願意看《杜拉拉》裏的時尚泡沫,喜歡看《葉問》裏的民族義氣,卻沒耐性應對這些零散憂傷的唸白。柳雲龍的高度自戀,成了打在自己臉上的響亮耳光,而他的野心,也再次證明瞭文藝根本不能當飯喫。即使在那些藝術片觀眾的眼裡,它也顯得空有形式,做作有餘。

  柳雲龍口口聲聲要2億票房,並預言《東風雨》將超越《風聲》,末了看看終究只是個笑話。它蒼白的題材,在那種直接化的搶錢電影面前毫無招架之力,於是終於被《杜拉拉》拉住,又中了《葉問》的一套詠春拳,落得個屍體橫陳的後果。

    《葉問前傳》——正版葉問只有一個

  

  累計票房:約1300萬 上映時間:10天

  據說甄子丹被評為「正版葉問」之後顯得太狂妄,葉準先生怒了,於是找了一幫人拍純粹的「詠春電影」以正視聽,方纔有了《葉問前傳》的問世。葉先生說自此開始不再出讓版權,不但斷了葉偉信他們的一條財路,也讓這部片子成了所謂詠春電影的一個最讓人唾棄的結尾。欲求索詠春熱是「葉問的魅力」還是「甄子丹的魅力」,本來就是一個錯誤的電影命題,倘若如葉準先生之言,詠春也不必等到今日才撥雲見日。而甄子丹離了葉問照樣會紅,葉問離了甄子丹和葉偉信,則只能是個未知數。

  所以酷炫風格當道的時節,人們也許應該感謝懂得虛構的葉偉信,而不是張口閉口寫實的葉準。《葉問前傳》當真是一部純粹的「詠春電影」,冼國林和杜宇航是葉準的徒子徒孫,三代同堂的演繹,居然成了最為窩囊老套的傳奇,《葉問前傳》只能是一部詠春教學片,而絕非一部動人的電影。邱禮濤則是此外的另一個犧牲者,從《花田喜事2010》到《葉問前傳》,轉戰商業的他已經成功邁入了所謂「爛片導演」的行列。

    《三笑之才子佳人》——拍電影不是說相聲

  

  累計票房:約850萬 上映時間:24天

  郭德綱在劇場是王者,到了劇組就是純粹的外行,把一部電影當相聲來做,跟拿二人轉忽悠民眾一樣的不道德,更何況此君羽扇綸巾,硬充江南四大才子之唐伯虎,笑料未行已經雷倒了萬千眾生。其實用媚俗來討好,拿雷人當笑料也無可厚非,只是這種顛覆反差之大早已逾越了大夥兒接受的範疇,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廢棄物。郭德綱的勇氣在於他敢涮自己,卻不曉得電影根本是一門技術活,不懂得電影語言和現場調度,玩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團糟,倘若這只是玩票撈一把,只能說明這個胖子很沒品德。

  《三笑之才子佳人》可謂是爛片之經典教材,沒有攝影軌道,只有三腳架,拍法陳舊,剪輯混亂,表演失控……所謂相聲的毛病全部帶到電影裏,不曉得是糟蹋相聲藝術還是侮辱電影藝術。范冰冰早已預感此事不妙,於是進組一週就趕忙跳了票;德雲社的粉絲們也為之而羞恥,亦表示「寧願花300元看德雲社的演出,也不看這樣一種電影。」既然粉絲都覺得噁心,那麼就等於眾叛親離,無以為繼了。今日電影產業越熱,跨界的人就賊多,卻不曉得這種跨界策略只會讓電影市場添堵。

  拍了爛片不要緊,至少得有點自知之明,郭德綱的狡猾,就是把片子和《鋼鐵俠2》同日打擂,贏了是賺的,輸慘了亦有藉口。也許郭胖子早就意識到這點,所以心態好得很,賺不著就回劇場繼續他的黃段子,反正壓根不用愁日子。

    《感情生活》——國產片讓我們難過

  

  累計票房:低於300萬 上映時間:不詳

  某一時刻我們會突然發現,國產片早已噁心了我們夠久,一次一次去影院尋找驚喜的歷程,卻總是伴著無邊謾罵而結束。當我們期待中國導演開始用心做電影的時候,他們卻越來越做作。8年前的馬儷文還叫馬曉穎,是個勤勤懇懇的人,拍個電影能拍到心力憔悴,如今沾染了商業片的銅臭,早已經恍如她人。見證了這種墮落之後,我們絲毫不再於她身上寄託希望,卻還絲毫記得她曾說過一句「導演要對得起藝術良心」,當年飽含真心說出的言語,今日加在她身上已成了一種莫大的諷刺。

  《感情生活》就是這麼一種惡性的延續,它毫無懸唸的可以歸於爛片的行列,如果說《劉躍進》還有劉震雲紮實的劇本,《桃花運》還有鄔迪的攝影功力,那麼《感情生活》則是什麼都沒有的三無電影。馬儷文從導演退居編劇,卻只能凸顯電影的劇本乏味和無聊,一副意識流的格調,大概已經淪落為不折不扣的虛假文藝;而那個欲蓋彌彰的裸露海報,則瀰漫著連蒙帶騙的欺詐感。我們就是這樣被忽悠進了影院,看到無聊和乏味的景觀,主創們似乎認為觀眾超級好騙,以為我們會去仰望這種文化精英的感情生活。

  一個內地的夏雨加一個臺灣的明道,演繹著這場荒謬的戲劇,彷彿在無聊地做著一件蠢事。沒有戲劇張力、陳詞濫調滿地、技術毫無亮點,情節讓人昏昏欲睡,又怎麼能討得好觀眾?遭大片擠兌的格局,也註定了明道的「8億票房」根本是個奢望。

  

  《月滿軒尼詩》——小眾片的市場乏力

  

  累計票房:約1600萬 上映時間:17天

  電影的引進意味著湯唯的解禁,那一刻眾多男人歡呼,卻不見得會是票房的支持者,片方顯然是對她寄望過高,所以才敗得一塌糊塗。要知道湯唯脫了衣服是救世主,穿回去只是個平凡的女子,左右票房終究是成本和卡司的問題,《月滿軒尼詩》卻只能算是毫不沾邊的港式小調,不瘟不火,節奏散亂,除了些許場景浪漫撩人,竟再也沒有動人時分。岸西亦不適合導演的身份,她總是把情節拍的瑣碎細微,又太過迷離曖昧,當愜意的小餐尚可,卻怎麼看也不是大眾喜歡的一道菜。

  而岸西早早就放棄了內地市場,一逢解禁,也定然賺不到多少甜頭。內地人不解香港風情,反會覺得港人太愛嘮叨,而港人亦無感受,他們關注的反而是類似《歲月神偷》一般的歷史情懷。我們或多或少會慶幸一個清新可人的湯唯重新回到視線,如果你對香港文化熱衷,大概還能從中尋到太多溫馨的蛛絲馬跡。可是情懷沒法當票賣,你沒法指望香港PUB裏的服務生賣一杯軒尼詩,再遞上一張票「請貢獻給軒尼詩一張票吧」!

  軒尼詩是一條街,是一種酒,亦是一部電影,從名字到內容都是一律的小眾情調。正如軒尼詩不是暢銷的啤酒,《月滿軒尼詩》亦不是院線獲利的工具。很多人嘆息這部電影的票房乏力,卻終究是一種身不由己的定律。

    《馬文的戰爭》——電影市場的不道德?

  

  累計票房:幾十萬左右 上映時間:不詳

  對於觀眾的理解能力,《東風雨》已經拷問過一次,《馬文的戰爭》繼續挑戰這一無望的空間,到頭來只能是死路一條。導演常徵亦放出話來,說本片票房不好便是市場不道德,觀眾閱歷不夠……如果一個人把自己註定的失敗賴在大多數人的頭上,那隻能算是一個醜惡而自戀的偽知識分子。柳雲龍拍《東風雨》遭遇滑鐵盧,仍然能氣定神閑的一個人攬下責任,表示自己「輸得起,也賠得起」。一個導演如若沒有這樣的氣量,便是經不起挫折的考驗,得不到應有的教訓,最後只能是歸於沉寂。

  葉兆言的小說文辭犀利,卻也錯綜複雜,不算是暢銷書,卻凝聚著生活的情趣。電影版建立在底層市民對辛勞生活的反叛,既接地氣又深具現實意義,卻不由的轉向了瑣碎的生活細節。蝸居生活和中年危機已經不是市場的熱點題材,生活化的黑色幽默也早已變得垂垂老矣,馬文的戰爭,縱然來源於生活,也終究不會是人們矚目的製作。何況其格局太小,卡司太小,故事太淡,這樣的電影十部總有九部賠錢。市場總有它所偏好的口味,如若不能投之所好,那麼也不用太在意市場票房。

  常徵所說的話語,也許是事實,聽起來卻格外扎耳。電影終究是個商品,商品有商品的屬性,亦有自己的一套運作規律。不屬於暢銷的東西,賣了好價錢是意外,倘若遭到了冷遇,那隻能算是命中註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