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與天草地區隱藏基督徒相關遺產」今年6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這些建築見證16世紀大航海時代基督教傳入到最東邊的日本,以及

江戸幕府的禁教政策之下信徒被彈壓,躲藏至長崎和天草地區,在嚴苛的生活條件下暗中保持其信仰,與日本傳統宗教和整個社會共生的獨特文化傳統貴重的證據。

 

 

長崎與天草地區隱藏基督徒相關遺產的構成資産

 

長崎與天草地區隱藏基督徒相關遺產由長崎市「大浦天主堂」為主的11件資產及熊本縣天草市的崎津集落等共12件資產構成。

 

 

1 原城跡 (長崎縣南島原市)

2 平戸的聖地與集落(春日集落及安満嶽) (長崎縣平戸市)

3 平戸的聖地與集落(中江ノ島) (長崎縣平戸市)

4 天草的﨑津集落 (熊本縣天草市)

5 外海的出津集落 (長崎縣長崎市)

6 外海的大野集落 (長崎縣長崎市)

7 黒島的集落 (長崎縣佐世保市)

8 野崎島的集落跡 (長崎縣北松浦郡小値賀町)

9 頭ヶ島的集落 (長崎縣南松浦郡新上五島町)

10 久賀島的集落 (長崎縣五島市)

11 奈留島的江上集落(江上天主堂及周邊) (長崎縣五島市)

12 大浦天主堂 (長崎縣長崎市)

 

 

 

海之天主堂  﨑津教會

 

﨑津集落位於熊本縣天草諸島的下島南部的河浦町,這個恬靜的小漁村在戰國時代以南蠻貿易的目的獲得領主天草久種的允許,讓耶穌會的修道士Luís de Almeida來此傳教。村落內設僅設有教會堂和宣教師的居住地,村民也大多數都成為信徒,此後,天草由天主教大名的小西長管理,從1591年至1597年之間,還在林村設立宗教學校培養傳教士。然而,到了1614年,幕府領佈禁教令,這裡因為交通不便而成為地下基督教徒潛伏的大本營,並禁教期間形成佛教、神道、基督教共存的漁村特有信仰形態之集落。

 

 

 

 

去年去拜訪這個小漁村時,村子裡已經掛滿申請世界遺產的旗幟,當時只覺得這裡祥和美麗,回到臺北剛好看了電影 「沉默」,更深刻體會到當年這些基督徒所遭遇的苦難,究竟是怎樣的信念,讓人寧可為拋棄生命也要堅守呢?

 

 

 

 

 

 

坐落在羊角灣海邊的﨑津教會,享有 「海之天主堂」 之稱。這裡就是島原藩藩主松倉勝家在此施行「繪踏」儀式的地方,也就是要求當地人踐踏刻有聖像的木牌以證實自己不是基督教徒。﨑津天主堂是1934年哈爾普神父改建的,教堂的祭壇,正是當年施行「繪踏」之地,教堂內部鋪有榻榻米,非常獨特但是禁止攝影。

 

 

 

 

 

 

 

 

 

 

 

 

 

 

 

 

 

教堂斜對面有﨑津資料館港屋展示有許多相關資料,和當年集落的模型,還有義工詳細解說歷史,值得一逛。

 

 

 

 

 

 

 

 

 

從教會往山丘走可看到﨑津諏訪神社,這裡是1805年「天草崩」事件的舞臺神社建於1647年,是村民祈願豐漁、海上安全的神社,在禁教時期﨑津的潛伏基督徒變身為神社的氏子,來此參拜時誦唸的卻是主禱文1804年、﨑津及近隣3村的5205人潛伏基督徒被發現,就是在神社進行審判調查的

 

 

 

 

 

﨑津教會10分鐘的「大江天主堂」是賈尼艾爾神父子掏腰包建造的羅馬式天主教堂。雖沒有被列入世界遺產之列,但雪白的教堂非常美麗,也值得去看看。

 


 

 

 

 

 

 

歲月悠悠,那些基督徒的所有苦難都如潮水消逝而去,他們的血淚化成了今日的世界遺產,漫步在此特別讓人感概,山水依舊美麗如昔,但是人事已全非,現在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其實都是外地移居來的,見證這一段歷史的真的只有這些遺產和這一片美麗的山和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