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英”財經網4月13日文章,原題:從中國人愛看的這部上世紀70年代的南斯拉夫影片中,薩拉熱窩覓得商機西方讀者很可能從未聽說過影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前南斯拉夫在上世紀70年代製作的這部二戰題材影片,描述了共產主義遊擊隊隊長瓦爾特與納粹佔領軍鬥爭的故事。該影片(在西方)或許不出名,但在如今已成爲波黑首都的薩拉熱窩,當地剛剛開辦了一座專門紀念該影片的博物館。不僅如此,該市官員還在規劃一條遍佈該影片拍攝地點的旅遊線路。

如果知道這部影片在一個特定國家——中國的重要性,或許有助於瞭解箇中原委。數億中國人曾看過該片,使之成爲歷史上放映次數最多的戰爭題材影片之一。如今,波黑正尋求利用那段歷史以及該國與中國總體良好的關係,吸引正在迅速增長的中國遊客。薩拉熱窩電影中心負責人杜拉科維奇表示,中國多家影視公司正就重拍該片展開磋商。

儘管拍攝於半個世紀前且描述了一個如今已不存在的國家,但該片追溯了中國與巴爾幹地區之間一段重要的歷史,並有可能在未來多年影響雙方的關係。杜拉科維奇認爲,上週末開館的這座博物館將成爲吸引更多中國遊客的主要景點。“在開館後的第一週,我們就看到中國遊客湧入”,他說。

上世紀70年代,《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是在中國放映的少數外國影片之一,對許多中國觀衆來說,這是一個瞭解陌生的外部世界的窗口。片中共產主義者對法西斯暴政的英勇且成功的抵抗,使電影主演在中國家喻戶曉。中國影評人表示,當時的南斯拉夫電影中,“好人”看上去不像“好人”,“壞人”看上去頗有“正面形象”,這些非模式化的藝術表現,讓中國觀衆耳目一新。

杜拉科維奇表示,正是因爲該影片,這座博物館正將波斯尼亞和中國雙方的民衆和文化連接起來。去年,波黑開始對中國遊客免籤。

這部影片還在中國與前南斯拉夫的另一部分——塞爾維亞之間的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隨着中國對塞大舉投資,去年兩國簽署30億美元的經濟協議,中國赴塞遊客同比增加一倍,2016年雙邊貿易額增至2005年的3倍。隨着中塞關係日益緊密,看來兩國都在開展“瓦爾特文化外交”。影片主題曲曾在塞方歡迎中國領導人的國宴上奏響。(作者Mary Hui,丁雨晴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