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祭酒,國子監官職名。「 監」是政府機構的意思,國子監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官職之一,始於西晉武帝國子祭酒,後經北齊、隋唐、明清延變。該官職基本隸屬於朝廷最高學府:國子監。主要任務為掌大學之法與教學考試。

祭酒原意指古代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後亦以泛稱年長或位尊者。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西晉改設國子祭酒隋唐以後稱國子監祭酒為國子監的主管官。清末始廢。後亦以泛稱文壇、藝壇或學術界、文化界的首腦人物。

西周時期國家的最高學府稱為「太學」, 漢武帝設置「太學」也是承襲了傳授儒家經典最高學府的功能。而西晉初立「國子學」旨在突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的功能。北齊稱之為「國子寺」。隋、唐、宋、元、明、清稱之為「國子監」。清末改革學制,1905年12月6日設學部,國子監裁廢,其教育行政功能併入學部。

西晉武帝鹹寧四年(278年)﹐始立國子學﹐設國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員﹐掌教導諸生。

北齊改名國子寺。

隋文帝時,改寺為學。不久,廢國子學,唯立太學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學博士,總知學事。煬帝即位,改為國子監,復置祭酒。

唐沿此制,國子監下設國子﹑太學﹑四門﹑律算﹑書等六學,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員,掌監學之政,並為皇太子講經。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東都亦置監。一度改稱司成館或成均監。

宋沿唐制,分設西京國子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京國子監(今河南省開封市),增轄武學。

元代分設國子監管轄國子學。

明清改國子學為國子監。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明代理學家湛若水、貪官嚴嵩、明著名首輔徐階都做過國子監祭酒,王懿榮發現甲骨文時也是國子監祭酒。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非小編原創,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