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久病牀前無孝子,有一定的道理,也並不是說天下所有的子女在父母生病時不管不顧,而是父母生病久了,子女們的財力和精力跟不上,之所以沒有當初的細心了......

我一個女同學的媽才65歲高血壓中風癱瘓在牀,她爸爸早年就病逝了,同學就一個哥哥兩兄妹,她出嫁幸好不太遠,她哥哥常年在外打工養家餬口,平時就她嫂子在家種地和帶孩子,以前她媽媽身體健康時 還幫她嫂子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現在癱瘓了,要人照顧生活起居,端屎端尿,她嫂子一個人怎麼忙的過來,接送孩子上下學,還種有田地,還要照顧婆婆,剛開始我那女同學時常回孃家幫著照顧一下老孃,時間一長,都精力跟不上,都感覺煩心了,女兒說自己是出嫁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幫忙照顧,可不來照顧老孃,兒子說,老孃生養我們兩兄妹,不是一個人的責任,再說他是家裡的頂樑柱,要打工養家餬口啊!嫂子說,你做女兒的都不細心不耐煩,我做媳婦的已經仁至義盡了,自己也沒有閑著,接送孩子上下學還要種地,老孃看在眼裡,眼淚嘩嘩地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想想這都是自己辛苦帶大的孩子,自己現在病了癱瘓了,兒女們你推我讓地,誰也不願多花時間和精力來照顧自己,那個心疼和委屈啊!讓人看了心痛!

最後經過多次協商和調解,考慮到大家的生活都不易,兩兄妹一致願意:老孃就在兒子家裡,由嫂子來照顧,把田地轉上給別人去種,女兒就每個月給嫂子350元錢,有空時間過來幫老孃洗洗牀單被罩,幫她洗洗澡。這樣一直到老孃離開人世。

這事雖然中間鬧了一些不愉快,最後還是有一個滿意的結局,《久病牀前無孝子》就是說父母病的時間太久以後,因為現實生活的種種原因,子女的精力和財力跟不上了就會出現問題!無論什麼原因,百善孝為先,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成人,當他們老了病了,我們應當沒有任何怨言和藉口,應該儘力行孝,陪他們慢慢老去......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父母的恩情是車載船裝無法計算的。忽然一天親人病倒,簡直就是天塌地陷一般,哪個兒女不會放下手頭雜事來到親人身邊出錢出力,不遺餘力地讓親人身體脫離病魔早日康復。但很多時候會天不遂人願,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老年人隨著時間推移,肌體會慢慢老化,抵抗力下降,各種病症合併來襲,一旦病倒就不是三天兩天的事了。但是兒女都有自己的家庭事業,單位、家庭、父母三點一線天天跑,誰也喫不消。不是不孝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當然從心理層面來說,對親人生病的過程,也經歷了從最初的接受不了到慢慢接受,到習以為常,由緊張到逐漸放鬆心理也會有些懈怠。再就是老人生病特別是重病反反覆復要花很多錢,辛苦幾年所得都花給醫藥兒女也有所不情願。若果病人不堪病痛折磨脾氣變壞,求全責備,子女也不是神仙,費錢費力不討好也會心生怨氣。但真正父母病久了子女不孝順的畢竟少數。所以久病牀前無孝子這句話應該辯證理解。


"久病牀前無孝子"是千百年來一個普遍社會現象的總結,字面意思是:老人(父母)病重臥牀時間太久,再孝順再好的子女都有厭煩抱怨的時侯。

但是任何事情都怕往深處去想,這裡提到一個「孝」字,用拆字法我們一起來看上頭一個老字頭,底下一個子字,說明子女就是老人的支撐和依仗。在有文字之前,這樣的思想就已經根深蒂固。或許在人類祖先生下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心裡想的就是以後有了依靠。做為子女我們似乎沒得選,從我們還未出世之前,就已經被當成了依靠。孝 的負擔是從出生就開始擔負的。

再回到我們今天的正題,為什麼說「久病牀前無孝子」?這其實還涉及一個隱藏的問題,就是,該怎麼孝?對於久病在牀的父母,子女怎樣做纔算是孝?

如果說天天陪在牀前就是孝,那麼支付不起巨額的醫藥費,沒錢給自己父母續命,怎麼辦,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母受罪,看著他們一天天的飽受折磨直到離去的最後一天?

反過來,只為在外拼搏,久病在牀的父母常年見不到自己的孩子。即便是住再好的醫院,請再好的保姆護工,老人的內心依舊孤單失落。

所謂孝,我們沒有一個標準去衡量。他需要在現實生活的壓力和父母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可是這個點是何其難啊。

隨著父母久病而來的,是糊塗,任性,絮叨,或者是添麻煩……任誰都難免會抱怨,甚至無數次的曾想過放棄撒手不管。可是每當聽別人懷念父母時的悔不當初,或是想起自己對兒女的無私付出,每當在心裡默唸「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時候,我們大都依舊會勇敢的承擔贍養父母的責任,有多大力出多大力,力所能及的讓老人更多些安慰,即便是久病在牀,也要給於充分的尊嚴。告訴自己,無論如何盡心方可無悔。


這種情況一般是出現在老人臨終前的那段時間。因為老年人剛病倒的時候神智比較清醒,知道怎麼剋制自己的言行對孩子們的影響,子女們也願意和他「她」們進行交流。時間長了老人的病情不斷地加重,神智也逐漸地不清楚了,不管白天還是夜晚難受了就不停地喊叫,做兒女的也總是休息不好。為了不讓老人喊叫兒女們也開始對老人進行呵叱,再加上老人生了褥瘡和大小便失禁,滿屋子裡是臭氣熏天,誰也不原意到跟前去了。

其實不是做兒女的真的不孝。這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是我們人生當中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希望所有做兒女的人們一定要體諒老人們的痛苦,讓他「她」們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部分人,長時間面對的疾病的長輩,逐漸消耗人的耐性,金錢,時間。以及滋生了些負面情緒,更加速了耐性的消失。總有消耗殆盡的時候。接下來就是堅持。然後就是煩躁敷衍,甚至放棄。

但這只是針對一部分人。取決於每個人對孝順理解程度。說來有人不信,記得有次聚會的時候,有人說父母如何如何的偏向,他結婚的時候父母只給給了一套不過百平的房子,而他弟弟結婚給近二百平的房子。他因為此事經常發牢騷,甚至過節都不去看望父母。還振振有詞。

我個人理解是,父母掙得錢不是你掙得,其次,父母的有絕對的分配權。愛給誰那是父母的事,和你沒關係,和家人計較不是大丈夫所為。其三,孝順和財物沒有關係。

孝順存在於純潔的感情世界內,沒有計較的雜質。沒有約束,沒有必須,生於自然良好品質的心田裡。

只有這樣的人,面對久病的父母,從來就不離不棄的。感恩永在!


「久病牀前無孝子」是中國民間總結出來人性的弱點,當一個人在生活中壓力重重,焦頭亂額的時候,家裡有一個久病的老人,每天都必須照顧,每天都需要花錢,無形中在消耗兒女的精力。

在兒女自己家庭生活需要向前發展,工作需要去打拚的時候,身邊卻有個久病的老人,他們必須做個選擇,在不影響工作事業的同時,還能盡心儘力地照顧老人盡孝心,但是,現實生活中卻不可能做到的,一個在外面奔波,一個必須守候老人身邊,「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所以說,往往為了盡心照顧久病的老人,就要捨去工作,或者為了工作事業,就可能盡不了孝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請人照顧,但是這樣往往就是應了「久病牀前無孝子」的話。

還有就是長期的照看,精神崩潰,把所有怨氣都撒到老人身上,開始吵,慢慢推讓,最後可能暴力扇打,這就真的不孝之子了。


久病牀前無孝子,九窮家中無賢妻

從發病初期的大驚小怪,草木皆兵,到最後的平靜對待,時間一長,就好象有點麻木了,對老人的照料,也不象一開始那麼盡心竭力,有時侯,也會生出懶惰、厭倦情緒。再加上經濟精力還有心裡壓力,這種堅持真的是舉步維艱。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久病牀前無孝子,是人們經歷過很多的事情,才擁有這樣的感悟,所以是普通人誰都無可避免的。我們要做的是及時盡孝,盡自己做大努力就好。其實父母要的不多,有的時候一句暖心的話足夠了。


久病窗前無孝子,因為現在這個社會,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生活比以前節奏也快了!假如有一天父母生病了,而兒女又成家了,又有工作啦!父母病短時間可以請假,長時間估計就要被辭退了,再說除了父母如果在有孩子了,還需要照顧自己的兒女,如果有錢還行請個人幫著,如果自己本身還需要還這個貸款,那個貸款的,老人住院又需要你掏錢,自己的小家還需要養活,瞬間你都會覺得你自己壓力山大!這個時候,在孝順估計也會變啦!


這還用說嗎,久病在牀,要喫要喝,要人看管,還得花去大量的金錢,如果沒良心沒真愛,誰都會失去信心,為什麼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呢,你說對嗎?


這句話勾畫出人的天性,久病已磨練了子女的耐性,當耐性衝破極限時,比如生活中病人注多不配和或者繁心事捆繞加具耐性出現暴發情續而產生,本人是經歷了,我和媳婦曾經侍候丈人八年,腦中風癥狀產生後遺症其間的酸甜苦辣不言而語,只有經歷了,才能休會這句話真正內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