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性指數(VIX指數)1985年–2012年

VIX指數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市場波動率指數交易代碼,常見于衡量標準普爾500指數期權的隱含波動性。通常被稱為「恐慌指數」或「恐慌指標」,它是了解市場對未來30天市場波動性預期的一種衡量方法。

波動性指數的概念,以及基於此種指數的金融工具最早是由梅納赫姆·布倫納教授和丹·蓋萊教授於1986年提出的。布倫納教授和蓋萊教授的科研論文《對衝波動性變化的新型金融工具》發表於1989年7/8月期的《金融分析師期刊》 [1]

在接下來的論文中,布倫納教授和蓋萊教授提出了用來計算波動性指數的公式。[2]

布倫納教授和蓋萊教授寫道:「我們的波動性指數——西格瑪指數,將會時常更新並且會被用作期貨和期權的標的資產…波動性指數所扮演的角色與市場指數對期貨和期權所扮演的角色相同。」

1992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邀請了羅伯特·惠利教授基於指數期權價格編制了可交易股票市場波動性指數。在1993年1月的新聞發布會上,惠利教授發布了他的研究結果。隨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發布了實時計算的VIX指數。根據期權指數的歷史價格,惠利教授計算出自1986年1月起的每日VIX指數數據序列,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在其網站上對外披露次數據。惠利教授為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所做的研究發表於《衍生品期刊》。[3]

VIX指數用年化百分比表示,並且大致反映出標準普爾500指數在未來30天的期望走向。 VIX指數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註冊商標。[4]

 

以上資訊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VIX%E6%8C%87%E6%95%B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