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海南博鰲3月2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王林 任明超)今天上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理事長馬蔚華表示,將來銀行和科技公司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會逐漸重合。但如果缺乏相應的保障,造成客戶隱私泄露將會是一場災難,因此需要完善法律制度的約束,科技界和金融界的企業也需要強化自律。

  作爲招商銀行的前任行長,馬蔚華今天在“金融科技的機遇與挑戰”分論壇上指出,銀行要想改變自身面貌,就不能把自己當成傳統的銀行來看待,而要更加強調自身的科技屬性。在他看來,銀行的基本功能包括價值存儲、支付能力、貸款能力。如果未來的大數據技術充分發達,金融科技公司就可以勝任這些任務。

  “IT的每一次變革,都會影響銀行的變革。”馬蔚華表示,招商銀行從一家小銀行成長到今天的規模,主要靠的就是IT技術的變革和電子銀行業務。而未來,包括招行在內的衆多銀行都要把自己當成一家高質量的數據公司,研究客戶的行爲和需求,提升數據化能力才能完成“銀行3.0”的變革。

  不過馬蔚華也注意到,當前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存在泄露用戶隱私的風險,而在銀行等金融領域,客戶的隱私是必須絕對保護的。“泄露客戶的隱私這是一個災難,人家就不信任你了。”

  對此,馬蔚華指出,針對金融科技公司的隱私保護制度需要加以完善,科技界和金融界的企業也需要加強自律,未來也可以嘗試運用生物信息技術來確保用戶網上開戶的信息真實準確。

  對於金融科技領域的隱私保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數據的使用有邊界,因此金融科技公司在蒐集、存儲、使用用戶數據的時候必須遵循有序、有限的原則。

  “我們既不能強調個人隱私的保護,就完全對它一點都不能用了;也不能把數據隨便拿出來公用,忽略了個人很多基本的需求。”李東榮強調,金融機構要明確哪些數據是不能碰的,管住自己的手。

  但李東榮也注意到,現實的情況是,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會把一些數據外包給第三方公司去挖掘和使用,這就很考驗這類公司的駕馭和管控能力。“對數據的使用你要有駕馭的能力,控制在法律或者是公共保護的基本範圍內。”他強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