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的人航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其中既有他們早期的自身努力,也有後來大擴張後直接獲得了其他地區的航海成果。

早期的阿拉伯人對人類航海史最大的貢獻就是三角帆與印度洋季風航線的探索。這些工作都在公元前就已經完成。以葉門和亞丁為基地的阿拉伯航海家,發現了印度洋上不同季節的風向規律,做到了從阿拉伯地區直航印度西海岸的壯舉。

在他們之前,古代的蘇美爾人與波斯帝國僱傭的希臘人,都是沿著海岸線從波斯灣慢慢航行到印度河口的。

希臘化時代開始,立國埃及的托勒密王朝開始逐步開發紅海,並與阿拉伯人有了接觸。隨著敵對的塞琉古帝國控制了亞洲大量海岸,埃及人去東方的路線比較困難。經過長期摸索與阿拉伯人的交流,公元前1世紀希臘人終於在《厄利垂亞航海記》中,比較詳細的表明自己開始掌握印度洋航線。他們還向南進入了非洲東岸。後來的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就這麼來的。

在印度以東,印度本地的航海家與後來的波斯人一起,開發路線到錫蘭島。這條路線隨後進入南洋地區,進攻馬六甲海峽抵達越南南部,並一直到廣州為止。

在地中海,腓尼基人與希臘人一路向西。他們的航程,抵達了西班牙沿海、摩洛哥,甚至進入大西洋,最遠到不列顛進口錫礦。最遠探索抵達北極圈附近有冰山的海面。

隨著阿拉伯人的迅速擴張,他們佔領了埃及與整個北非,向東征服波斯與中亞,還經常入侵北印度。阿拉伯的海員與改宗伊斯蘭的本地人一起,也就將阿拉伯人的航海輻射範圍,擴大到了整個南洋、東非、西非。阿拉伯海盜還定期襲擊地中海北部各地,並一度佔領了西西里這樣的重要海島基地。

向東,阿拉伯人繼續追隨者印度人和波斯人步伐,將航海線路開發到了廣州以北的福建沿海,甚至於是北面的山東半島。此外,還深入了南洋各地,最遠抵達菲律賓的馬尼拉一帶。他們一起成為了南北朝到宋元時期,中國沿海貿易經濟的主力軍。

正是阿拉伯人這種承上啟下的集大成者,幫助了鄭和與達伽馬這樣的早期航海家。


阿拉伯人早期是游牧民族,因為阿拉伯半島的特殊地理位置位於亞歐非洲的大三角地帶,適合商品交易,因此,有錢的阿拉伯人就做起了生意,在波斯帝國時代是波斯人壟斷了東西方貿易,比如絲綢之路。後來,阿拉伯人崛起後,阿拉伯人就壟斷了整個印度洋,甚至東南亞的貿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