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失智老人進行交流和相處呢?以下是普親養老的而回答。

一、首先,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

  1、每天都要主動與老人打招呼,「沈爺爺/劉奶奶,上午/下午/晚上好」。先稱呼,後問候,面帶微笑,要用開心的情緒感染老人們,讓對方充分感受到尊重及愉悅的情緒。

  2、認真介紹自己。例如「我是雷護士,你可以稱呼我小雷。」老人因為記憶障礙可能會反覆詢問你是誰啊,我們也應該要耐心地不厭其煩地回答,千萬不要露出不耐煩的姿態。而且每次的自我介紹要固定,不能一會是小雷,一會又是X某,長期下來可以幫助老人增強記憶能力。

二、與老人溝通交流的注意事項

  1、位置:在老人的正前方左右,盡量處在他視力和聽力可及之處,避免站在背後呼喚或者打招呼。面對面的距離控制在50-120cm左右的社交距離。

  2、音量大小:根據每位老人不同的視力聽力功能情況調整,對話音量從50分貝開始(日常與人交談的聲音),觀察老人反應。如果沒聽清,就可逐步增加音量;聽力欠佳的就湊到耳邊輕點說。

  3、語調:平和,穩定,並配合平靜的微笑表情。

  4、語速:應調整為與老人說話的語速基本一致或稍慢一些。

  5、內容:簡潔明瞭,每次斷句控制在10個字詞左右。如果句子較長,如以上打招呼的話語,就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說。

  6、提問:使用封閉式提問,回答簡單,是或者否。也可看出老人對談話的順應性如何。開放式提問可以觸發回答者的思考和回憶,語速方面更應慢一點,重點字詞可加重音量及語調,可以起到強調作用。

  7、一次說一個事情或一個問題,不要連續提問。提出問題後,給老人一定的思考時間。

  8、回答完一個問題後,要及時給予反饋,「嗯/對的,真棒/是的」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9、交流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老人的表情,是愉悅/抑鬱/憂傷等。及時轉換話題,盡量避免引發情緒激動或哀傷的話題。

  10、可以用他們的家鄉方言話,更顯親近,促進感情的流動。

  患有失智症的老人,在心理上總是更敏感,更脆弱,甚至在一些常人注意不到的細節上面擁有超人的感知力,有時候你以為稀鬆平常的一句話,有可能就會引起失智老人的反感及厭惡,所以在與失智老人的交流、相處上,一定要特別注意方式和尺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