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因果報應,以下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我們農村,90年代末期,一家三代同堂,奶奶早年去世,留下一個爺爺,兒媳婦對爺爺很不孝順,孫子側面講過母親幾次,隨後幾年,孫子也娶妻生子,想不到兒媳婦是個耿直之人,看不慣自己婆婆對爺爺的不孝,於是孫子和孫媳婦找到婆婆說;孫子說;媽;你是教我們以後這樣對你嗎?婆婆說;什麼意思?孫子說;爺爺老了,你現在怎樣對爺爺?我以後就怎樣對你,這是真實的故事,往往在瞻養老人方面,老公說話都算不了什麼,只有兒子說話才能改變…。


我現在是婆婆,我也曾經是媳婦。

婆家,是我出嫁後要與與之相處一輩子的地方,婆婆不比親媽,可以說是個陌生人,要和平共處,真的需要耐心,一不小心,就會產生摩擦,發生誤會,所以,都要以誠相待。應該有的禮數不能少,有意見,最好通過老公溝通,當然,如果婆婆是個很通情達理的人,也不妨當面討教,達到共識。如果婆婆比較難纏,就走遠些,少接觸,少矛盾。

媳婦,是與我兒子要相處大半輩子的人。媳婦在孃家,也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她看上我兒子,肯與我兒子共渡一生,還要為我家生兒育女,我也要待她如兒女,應做的,該幫的,都要儘力做。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既然成為一家人,就要多為對方考慮,以誠相待就行了。


婆婆好還是看的慣的及時媳婦看不慣婆婆我覺得也不會像婆婆那樣做的,過分看不慣就看不慣咯,放在心裡也不會表現出來,畢竟自己是個晚輩,可不像婆婆那樣,有什麼都會想著,要報復,想著想著要吧,不開心的事情,想著想著想著想著想著要服身上,我就是生了兒子,以後我兒子生了孩子,我也要做婆婆,我早就想了,我一定要做一個好婆婆,就算我不一定做得好,婆婆,我也要和媳婦分開來住,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去好好,的和我兒子生活在一起才會幸福,老人家不要干涉太多,也不要看不慣太多,把時間多投入在自己的老年生活當中,小年輕有困難能幫一把是一把,但絕不給他們的生活添麻煩


謝邀,現在看不慣婆婆的兒媳婦,生了兒子以後當婆婆了該怎麼辦?這樣的兒媳婦不是好兒媳,也不會做兒媳,在家裡嬌生慣養,根本不懂得尊重老人,作為兒媳婦應該主動尊重婆婆,俗話說,人敬我一尺,我讓你一丈。你到一個新的生活環境,無論人還是事都不習慣,生活習性不一樣,所以要儘快適應這個新的家庭環境,盡量少說多做。比如:婆婆炒菜時,兒媳婦幫忙端菜擺碗筷,兒媳婦燒水,婆婆拿茶壺,有活搶著幹,這樣婆媳才能處好關係。在婆家住上一段時間習慣了也就好了。雙方都要容得下別人的缺點,不能整天挑刺,說三道四的,話多了很容易引起誤會,當兒媳婦做了婆婆後,要像自己當初嫁人一樣,有了和婆婆相處的經驗,就取長補短,相信會處理好婆媳關係的,做兒媳時做好個好兒媳,做婆婆了要做一個好婆婆,婆媳關係處理好了,兒子更親母親,丈夫更愛老婆。其樂融融多好的家庭。


看了評論,發現倚老賣老的很多啊,一嫁進入,婆婆就馬上下馬威,安排媳婦做這做那,自己撂挑子往旁邊休息了,處處以長輩自居,吆五喝六的立規矩:1.說媳婦嫁進來就不能和孃家來往.2.人家媳婦嫁過來都陪嫁車.卻不知女方把彩禮錢和嫁妝錢都給老公做生意了3.初二媳婦回門要讓老公先去自己去世的老爸家燒紙,中午才讓媳婦和老公走親戚,下午纔到孃家!成天在別人背後,在媳婦面前罵人,說他們去村有個男的,因為老婆不做家務,把他媳婦攆走了,還罵人家媳婦活該被男人拋棄,整天指桑罵槐的!你說這樣的婆婆還要敬著她?不伺候了,還要被詛咒自己以後也是這種命運?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不會雪中送炭,只會雪上加霜,鍵盤俠的天下!


謝邀啊!有什麼邏輯關係嗎?婆婆對自己不好,自己就該對兒媳婦不好嗎?這是面對的兩個人兩個身份。個人體會,都是女人,不能將我遭受的痛苦,在兒媳婦身上重來一遍,那樣的話,我跟那個年代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的老人有什麼區別,社會的進步又都體現在哪兒了?所以,我給兒子媳婦的祝福就是「願我所遭受的痛楚你們不必經歷,願我所擁有的幸福你們觸手可得。」好在兒媳婦適合識大體不矯情的孩子,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比較獨立,切性格開朗仔細認真,帶個我很多新的樂趣,比如推薦好看的韓劇、好喫的美食給我,教我玩抖音,支持我去看演唱會,還有一些育兒的新理念……不囉嗦了,從兒子決定娶她的那一刻,他就是我家的無價之寶。


這個問題問得沒什麼邏輯性,與婆婆相處得好,未必與兒媳相處得好,人和人相處,除卻親情外,更多的是靠相互的理解和包容。俗話說得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身上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點,如果覺得一個人投緣,往往會看其優點多一些;如果覺得不投緣呢,就會緊盯其缺點,並且無限地放大,產生好多矛盾,所以無法相處。不論是對婆婆還是對兒媳,首先要做好自己,善良真誠寬容是必須的,;其次,胸懷大度,看人要看別人優點,並虛心向別人學習;第三處理家庭關係時,要圓滑,別認死理,家是講情不講理的地方。做好了這些,做為一個女人,應該既可以是好媳婦,也可以是好婆婆。但凡事也有例外,如果遇上難纏多事、不明事理的家人,也不必一味糾結,可以不在乎她們。如果是婆婆,敬而遠之;如果是兒媳,放任自流。非血親家人之間,別走得太近,正常能做朋友就好,無論是婆婆還是兒媳!


那得看當年她做兒媳婦的時候婆婆怎麼對她的,等她當了婆婆要看她怎麼對她兒媳婦了。


說說我那個婆婆的缺點,喜歡使喚我這個唯一的兒媳,我洗個衣服她在旁邊盯著一直說,顯得她有多行一樣,我叫她兒子少喝點水,不然等下上車會尿急上廁所,她也不高興,一直大聲叫我多去幾趟廁所,簡直就是犯賤!想找事!


眼不見為凈,相處的來,就相處,相處不來就自己住一邊! 人老了利用價值也就沒多少了!能動的時候媳婦要是喜歡我,我就多疼疼她,畢竟人心都是肉長,都愛著同一個人!生了孩子她要是願意我伺候,喫的慣我的菜,我就伺候坐月子,帶孩子還得看她自己的方式,我就不用操心了! 孩子長大了,她要是去工作,叫我帶孩子,我就樂意的帶,要是不樂意,我就和老伴兒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