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全國總工會發布2019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擬表彰人選(集體)的公示,渭南市臨渭區曙光特殊教育學校校長張小俠上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名單。

  渭南市有這樣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它像個全託的幼兒園,而張小俠作爲學校負責人,不僅要給學生上課,還要全天候照料學生生活,買菜、背面、搬煤什麼都幹,“一半老師一半娘”,20多年以來,先後有8名學生順利考入大學,4名學生進入專業藝術團,無數學生從這踏入社會,讓他們完成了人生中的“蛻變”。

  既當老師又當家長

  有8名學生考入大學

  1973年,張小俠出生在臨渭區陽郭鎮古範村,家中有姊妹7個,她排行老六。1994年她順利進入陽郭鎮的高中裏做了一名聾啞教師,對當初爲何會選擇這個工作,她說:“家中姐姐(老四)因小時候高燒,成了聾啞人,因收當時教育條件限制,姐姐沒有上學,平時我與姐姐用一些手語交流,沒有任何技能,更談不上出去工作,我希望從事這個工作,能讓像姐姐一樣的聾啞人受到良好教育。”

  1996年因經費問題,高中裏的聾啞班取消了,很多聾啞學生即將面臨無學可上的情況。“當時很多家長就找我,希望我在市裏開個特殊教育學校,會把所有聾啞孩子送到我這。對於剛結婚的我確實很難選擇,一邊家庭一邊是學生,這是一次艱難的選擇,最後還是決定到市裏辦特殊教育學校。當年剛辦的時候就有23名學生。” 張小俠說。

  現在張小俠的曙光特殊教育學校有學生98名,是1996年的4倍。教職工由最初的3人增加至現在的12人,校內張小俠除了要給學生上課,還要全天候照料學生生活,買菜、背面、搬煤什麼都幹。

  同時還要給學生教授一些生活技能,如刺繡、樂器、繪畫、按摩等,學校開辦20多年以來,先後有8名學生順利考入大學,4名學生進入專業藝術團,無數學生從這踏入社會,讓他們完成了人生中的“蛻變”。

  她用60萬手術錢蓋了新校

  自從張小俠決定投身特殊教育工作,她就從來沒有退縮過,後悔過。但生活還是給她開了一個玩笑,1998年張小俠時常感到身體不適,腰腿時常發疼,後來被醫院確診爲胸椎部髓內腫瘤,醫生還曾說:“不抓緊手術最多活不過三年。”2000年張小俠在西安做了手術,但身體三分之二癱瘓,只能做輪椅。

  “要想有好轉只能喫藥或加強鍛鍊,因醫藥費太貴,只能選擇自己鍛鍊。回到學校後,我每天都加強鍛鍊,除了減輕家庭負擔,更重要的是還要給特殊學校裏的學生樹立一個榜樣,任何事都不能輕易放棄。” 張小俠說,2003年她脫離輪椅的輔助,開始使用雙柺,之後又變成使用單拐。

  2011年,張小俠的曙光特殊教育學校租住地點要漲房租,費用過高學校無力承擔,張小俠有了自己建新校的想法,經測算,蓋一所學校大概需60多萬元,錢從哪裏來呢?2011年底張小俠家人給其籌了30多萬元,準備次年爲其做二次手術。

  “當時沒辦法,就硬是拿着家裏人籌得的錢和朋友借款,花了60多萬元建了現在的曙光特殊教育學校,當時家裏人並未制止我,反而全力支持,很多親屬都來幫忙蓋房。2012年3月開工,當年7月完工,當時看到兩層教學樓,心裏大石頭落地了,學生們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家’。” 張小俠說。

  張小俠的善行義舉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關注,教育部門出資給粉刷了教學樓外牆,還送了電腦,還有企事業單位送了取暖爐、校服等,愛心團體也時常來學校獻愛心,學生們也感受到了濃濃的社會關愛。

  希望社會多給特殊羣體一些機會

  現在,臨渭區曙光特殊教育學校各項工作都做的有聲有色,但仍有很多問題困擾着張小俠,“社會在發展,學生們現在不缺硬件,缺的是社會給予的機會和包容,98名學生中有60多名存在智力障礙,但他們都可以做最基本的事,洗衣、打掃都能做,希望社會能給這些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有機會進入社會,瞭解社會。”

  此外,張小俠還期望能再次擴建學校,目前學生容量已飽和,無法容納更多學生,擴建後希望能容納更多學生。華商記者 唐保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