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天,春意正濃時

  廈門島內外的各大建設工地上

  一派繁忙景象

  林立的塔吊,轟鳴的機器

  大型運輸車來回運轉……

  會展南小學項目工程建設現場。(本報記者 王協雲 攝)

  廈門正處於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關鍵期,廣大幹羣奮戰在項目建設的第一線,提速快乾,追趕春天的步伐,將一張張紙上藍圖落到地上,變爲現實。

  “幹部幹部,‘幹’字當頭,‘幹’字爲先。”

  記者近日走訪多個

  建設工地、項目現場

  反覆聽到這句話

  基層幹部們正按照省委的要求

  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具體部署

  真抓實幹、攻堅克難,善作善成

  推動着廈門的高質量發展

  “抓項目,抓落實”

  成爲這個季節廈門發展進行曲的最強音

  市建設局、市重點辦

  “把脈問診” 推動發展加速度

  位於五緣灣的廈門市心臟中心新址建設項目是市委市政府爲民辦實事重點工程,未來這裏將建設成爲一所現代化心血管病專科醫院,進一步破解人民羣衆“就醫難”。

  廈門市心臟中心新址建設項目(市重點辦供圖)

  “施工階段,這個項目進度一度滯後,真是讓人着急!我們會同項目責任單位多次專題研究、一線協調服務,以‘現場+會場’的方式聯合督辦進度,並幫助項目解決市政配套和竣工驗收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全力加快建設進度。” 市建設局重點項目建設綜合管理處處長黃山高興地告訴記者,經多方協調推動,該項目已進入試運行準備階段,擬於上半年整體搬遷運營。

  市建設局、市重點辦在心臟中心項目現場指導服務。(市重點辦供圖)

  島內外處處奔湧着項目建設的熱潮,爲廈門市實現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步伐按下“快進鍵”,有一組數據可以見證:今年1-3月,全市357個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0.75億元,完成序時計劃133.75%,實現新春“開門紅”。

  重點項目深入推進的背後

  是廈門城市建設工作模式的不斷創新

  體制機制的不斷健全

  黃山說,市建設局、市重點辦經過不斷探索,形成了市重點項目統籌計劃、組織協調、服務保障、督查督辦、晾曬通報、考覈獎懲等一套機制,並以“周協調、月調度、季督查、年考覈”的模式,持續加大協調推進力度。

  抓進度、抓安全、抓質量,不是等來的,而是深入一線跑來的。市建設局、市重點辦組成若干服務小組,兵分多路,重點針對投資進度滯後、存在問題久拖不決以及重大項目進行協調服務,一線“把脈問診”,促成了問題的解決,加快了建設的速度。

  集美區

  靠前服務 保障項目投出產

  昨日上午,集美大道與杏林灣路交叉路口西北側的電子城·國際創新中心一期項目工地,數百名建築工人正在緊張施工,位於2號地塊的兩棟研發樓已經“破土”,長出地面。這一省、市重點項目,一期主體工程預計今年年底竣工,明年就將迎來企業入駐。

  電子城·國際創新中心一期項目加快推進(資料圖 林志傑 攝)

  “我們按照市委領導調研集美新城軟件園三期的要求,繼續加快電子城項目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投產,爲集美新城深化產城融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集美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兼辦公室主任莊源源說。這個月,指揮部已經接連開了多場針對重點產業項目的項目協調會,推動項目進度、服務企業。此前,電子城項目在施工道路、交通標識等問題上遇到困難,指揮部立即協調相關部門碰頭、解決,讓企業倍感貼心。

  今年,集美區共安排各級產業項目53個,集美模具產業園等重點產業項目已在第一季度陸續開工,火熱的氛圍進一步鼓舞了集美廣大黨員幹部的士氣。

  集美區2019年第一季度項目集中開工暨集美模具產業園(一期)項目開工儀式(圖 via 天下集美)

  備受矚目的跨境電商項目——由中信產業基金和美國eBay公司強強聯手打造的橙聯跨境電商產業園已落戶集美前場物流園,這個項目從用地出讓到一期項目用地掛牌成交,僅僅用了半年時間。集美區招商服務中心主任蔡鷺芳介紹,爲保障該項目順利落地,市、區積極聯動,讓各級優惠政策發揮“疊加效應”,增強了投資方信心。同時,區裏還組建了由區委、區政府一把手掛帥的重大項目工作小組,按照工作目標實行掛圖作戰、倒排計劃,全力服務企業。

  翔安區

  將心比心 刷出征拆新速度

  14日下午,大雨初霽,翔安區內厝鎮東燒尾附近,3臺挖掘機揮舞着強勁的鐵臂,正在泥濘的廈門新機場土石方運輸通道工地上緊張作業。

  翔安區內厝鎮加快徵地拆遷,爲廈門新機場土石方運輸通道建設鋪平道路。(本報記者 王元暉 攝)

  內厝鎮黨委組織委員、統戰委員吳善營踩在泥地裏,一邊協調工程遇到的難題,一邊和村幹部商談。“腳上有泥,心裏纔有底”,他常在翔安區知名微博“悠悠泥土香”裏闡述這樣一個觀點:這個“泥”,就是“接地氣”,只有深入一線,說起話、辦起事來纔有“底氣”,才能真正把上級的部署落到實處。

  就在不久前,吳善營和他的團隊埋頭奮戰15個日夜,用刷新省市重點項目徵地拆遷的“內厝速度”,爲廈門新機場土石方運輸通道建設鋪平道路。吳善營認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站在羣衆的角度去解決問題,是徵拆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關鍵所在。

  昨天晚上,內厝鎮副鎮長高明煅剛剛結束徵拆工作組會議,便帶領工作組前往福廈高鐵前垵段入戶走訪。2小時後,當他與被徵拆戶林某在補償安置框架協議書上籤下字時,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由於有些村民白天務農務工,只有夜晚纔在家,而這一時點,就是我們登門與其促膝長談、做通他們思想工作的好時機。”高明煅說,只要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翔安內厝幹部凝心聚力,推進福廈高鐵、機場高速路北段“兩高”項目徵地拆遷(本報記者王元暉 攝)

  已經好幾個星期放棄雙休日的內厝鎮綜合服務中心職員邱建東回頭看充滿艱辛的徵拆工作歷程,內心卻是溫暖充實的。在他參與工作的福廈高鐵前垵至下沙溪段,近日捷報頻傳。邱建東自豪地說,每多一份簽上字的框架協議書,這個省市重點項目的建設就推進了一步,廣大羣衆也能早一天從民生工程中獲得紅利。

  記者手記

  找“最厚的地方”鑽

  本報記者 王元暉

  項目建設難不難?招商引資難不難?徵地拆遷難不難?

  來自各大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的建設者、集美區的招商工作者、翔安內厝的徵拆幹部的成績單上沾着的看得見的汗水、泥水,還有看不見的心血都在默默訴說着:確實難!記者們在採訪中,最常聽到的,也是“啃硬骨頭”“打攻堅戰”等字眼。

  一頭,是上級的決策部署,一頭,是與老百姓獲得感息息相關的工作成效——聯結其間的,正是廈門各級各部門迎難而上的落實姿態。廈門市心臟中心施工中,他們主動牽住問題的“牛鼻子”,讓項目建設取得重要突破;橙聯跨境電商產業園的招商大旗下,他們掛圖作戰,用真情牽手紛至沓來的大企業;福廈高鐵徵拆現場,他們從最難處入手,苦口婆心終於換得累累碩果。

  先難後易則事易,先易後難則事難。銘刻在廈門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歷史進程中的,是幹部們破解問題和矛盾的智慧,是他們朝着困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是他們不推不躲把最難辦的事扛在肩上的擔當。

  愛因斯坦說過:“我不能容忍這樣的科學家,他拿出一塊木板來,尋找最薄的地方,然後在容易鑽透的地方鑽許多孔。”要鑽“最厚的地方”,還是“最薄的地方”?這對於每一位幹部而言,是一道體現工作態度的選擇題,而對於整個廈門而言,卻是一道能否肩負光榮使命、邁向發展新徵程的必答題。

  狠抓落實的路上,還會有“攔路虎”,也還會有“絆腳石”。繼續直面考驗、迎難而上,找“最厚的地方”鑽,我們才能擁抱最亮麗的風景。

  標星+置頂廈門日報

  一秒找到日報君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廖慧娟 王元暉 袁舒琪 應潔

  編輯:羅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