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台山中台,又名翠岩峰,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翠岩峰顶、云雾之中、有一寺院矗立,名演教寺,文殊菩萨于此演教说法。《清凉山志》转引《古传》说:「隋文帝开皇元年,下诏。五顶各置寺一所,设文殊像,各度僧三人,令事焚修。」这是演教寺最早的开始。明弘治年间重修演教寺,皆为石建。正殿石洞五间,主供孺童文殊像。前殿石洞三间,为天王殿。寺西南有文殊说法台,中有石建祈光塔。

从北台搭车朝中台移动,群山奔驰,一目了然。

在前往中台的路上,会经过一处寺院,在此停留用餐,名为"万圣澡浴池",澡浴池始建于隋文帝时期,后经历代扩建,寺庙兴盛。因其寺中留有传说中大智文殊菩萨沐浴显圣之传说而闻名。这里有涌泉,澄清亮丽,叮咚响声犹如佛乐敲击。由于这处天然水池位于高峻之处,古人谓之天光云影之间。据古书称,游人到此,悄然可见天仙、沙门、莲花之状,仿佛真是一个佛菩萨居住的所在。

澡浴池由于地处五台山大朝台的路线上,但又不属于大朝台景点,所以澡浴池变成所有前往大朝台游客午膳的地方,人潮如流水,海浪一波波,就像大军过境一样,全部都是来用午餐的,说也惭愧,澡浴池寺庙较为简陋还真没发现这事一间寺庙,看起来很像就是午餐的地方...希望日后澡浴池可以发光发热,将寺庙修缮完整。

2015boss1113.jpg

澡浴池人来人往的用餐餐厅,澡浴池现存古迹是一座古文殊洞,洞内佛像皆有千年之久。原有5洞,由于天灾崩塌,两侧所供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被毁。现供有木质三大士像,左洞普贤菩萨,中洞文殊菩萨,右洞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法像下有一块石头,上面留有一只清晰可辨的手印,传闻诚心祈福并抚摸手印即可明智慧,去烦恼。

寺院旁边新建了一座布局严谨的,雕梁画栋的梵宇琳宫,名之「万圣澡浴池」。入清之后,灵泉水曾断。现在,涌泉依然,只是水位下降了许多,且用石头砌为水池了。现又重建大殿三间,单簷,四阿顶,内供「三大士」和释尊师徒三人,还有精雕细刻的文殊脚印石刻,供人瞻礼。

2015boss1118.jpg

用完午餐,继续出发前往中台演教寺。

2015boss1119.jpg

2016boss0861.jpg

我们抵达中台,中台演教寺一直处于施工状态好几年了,工地与车辆交会,希望下次前往的时候已经修筑完毕。

《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世尊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及有无量诸天龙神夜叉罗刹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围绕供养恭敬。」演教寺名,就是取意于文殊菩萨在此演教说法。演教,为演释佛教仪理之意。演教寺是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

2016boss0865.jpg

2016boss0864.jpg

中台顶在《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文殊菩萨为童子面孔,孺童文殊象征佛法清静无染,孺童文殊纯真无邪,永有一颗赤子之心文殊菩萨,音译作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满祖室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妙乐、法王子。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或谓其为已成之佛,如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载,过去久远劫有龙种上如来,于南方平等世界成无上正等觉,寿四百四十万岁而入涅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师利法王子。或谓其为实在人物,如文殊师利般涅槃经谓,此菩萨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后至释迦牟尼佛所出家学道。此外,亦有说文殊菩萨为诸佛菩萨之父母者。一般称文殊师利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佛之胁侍,分别表示佛智、佛慧之别德。所乘之狮子,象征其威猛。

2015boss1128.jpg

天上祥云。

2015boss1129.jpg

龙翻石传说:中台顶巨石堆积,色灰白、棱角分明,被称为龙翻石。传说是文殊菩萨从东海老龙王那里取来歇龙石,老龙王的五个儿子追到五台讨还,挥舞龙爪,在台顶上乱翻乱挖形成的。盛夏农历六、七月登上台顶,满目碧翠生辉,特别在雨过天晴之后,石面望去碧翠欲滴,仿佛是巨块的翡翠,因此中台称翠岩峰。

 

2016boss0868.jpg

 中台演教寺停留时间通常是最短的,希望下次来的时候已经完工,可以细细品味。

2016boss0880.jpg

我们从中台下山时,天上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爆雨,是非常大的雨加上冰雹。

2016boss0883.jpg

一时之间牛羊人群顺间退避,但是在山巅之上退无可退,能退到哪去呢?

2016boss0885.jpg

所以在五台山大朝台步行一定要有防水御寒衣服,五台山上风势强大,雨伞根本无法支撑,大暴雨来袭只能蹲在路边,毫无遮蔽物能够躲避。

2016boss0887.jpg

天气变化多端的五台山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