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周來強勢的美國股市開始出現大幅回調,回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科技股的不斷下殺,包括蘋果,亞馬遜,谷歌,特斯拉等美國科技股龍頭均無一倖免。

而科技股的不斷重挫則源於美國政府近期所要推出的一項新政策,該政策足以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的「技術出口管制」

11月19日,美國商務部出臺一份先期通知

通知內容是對一份《新興技術出口管制框架》開始徵詢社會意見,該徵詢意見時間為一個月。

而這份《新技術出口管制框架》所包含的內容之廣,深度之深,更是前所未見。

我們先來看看該管制框架所涉及的領域,一共是14大領域

1,生物技術

納米生物,基因工程等

2,機器人

微型無人機及微型機器人系統,蜂窩網路,分子機器人等

3,導航定位

4,微處理器

5,先進計算

6,數據分析

可視化分析,自動分析演算法等

7,量子信息

量子感測,量子計算

8,物流技術

移動電力,精密物流分類系統

9,3D列印

10,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深度學習

人工神經網路,機器視覺,機器人系統,深度學習,AI晶元等

11,腦機介面

神經控制界面,意識及機器界面

12,高超音速空氣動力

超高速引擎技術,高速飛行演算,航空熱保護系統等

13,未來材料

生物材料,分子材料,先進紡織

14,先進監控

面部識別系統,聲控辨識系統等。

朗普上臺後築起多面圍牆,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

看得見的在美國邊境建起美國長城,加強移民管制和移民審核

看不見的在美國周圍豎起貿易壁壘,退出各種國際多邊協定,越發自我孤立。

而今美國又豎起一面「技術壁壘」

14大前沿科技領域,全面管制。

我們知道,就是美國長久以來一直是對高新技術領域進行出口管制的,尤其是軍事和航太領域,美國類似的出口管制禁令一點不稀奇。

但這次,特朗普出手管制的,是軍民兩用的商業領域技術。

最好的例子,你比如說3D列印

在軍事領域,3D列印技術可以在前線快速製造所需要的各式零部件,極大縮短了運輸和製造時間。

可在民用領域,未來3D列印更能為我們日常生活提供很大便利。

再比如先進監控

在軍事領域,先進監控技術能幫助我方迅速識別和鎖定敵方人員,為精準打擊提供保障。

在民用領域,先進監控更可以準確抓出在逃嫌犯和可疑分子,像經常聽說的「張學友演唱會抓逃犯事件」,利用的就是先進監控技術。

近52周高點以來,美國各大科技股跌幅

過去的美國,在涉及尖端軍事和航太技術時,是絕對會做出口管制的。

今天的美國,不光是在軍事領域,在軍民兩用領域更要訂立嚴格的14大管制。

這對於美國各大科技公司來說,是一項嚴重打擊,它直接反應在股價上的話,就是美國科技股,集體重挫。

因為對於一家科技公司來說,這等於是斷了他的財路。

我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方便大家瞭解。

比如科技公司A,我的系統專利已經研發好了,就等著顧客上門了

這時來的顧客,不管你是中國客人,還是日本客人,或者是歐洲客人,我都是一樣賣我的專利

因為我的專利已經做好了,已經擺在那了,我的投入已經全部完成了,接下去不管你來多少客人,我都不需要再多做投入,只需要收錢就行了。

這時,我當然希望,來的客人越多越好。

來的客人越多,我賺的越多

我賺的越多,我就能投入越多去研發新的科技,進而保持我的技術,始終是全世界最先進的。

可現在,特朗普說,你不準再隨便賣專利了

你的專利只要涉及我定的14大領域,你在賣之前都要來我這裡進行報備和審核。

原本可以自由買賣的專利技術,現在要開始報備和審核才能賣了。

怎麼報備,又要審核多久?

國外公司B,來向美國科技公司A買專利

A把這件事上報美國國家安全部,安全部動用各種資源,把國外公司B調查個底朝天,然後判斷,是不是能把A的專利賣給B。

這個過程,這個「調查個底朝天」的過程,要多久?

一週,一個月,還是一年?

先進的專利技術買賣,是全世界最頻繁的「服務貿易」之一,

我們不說其他國家,就說中國

看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來自美國財政部,講的是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

這個貿易逆差,包括兩大類

一大商品貿易

一大服務貿易

特朗普整天叫囂中國佔美國便宜,講的就是中國多賣了3750億商品給美國。

可特朗普如果看看另一項貿易逆差,即服務貿易逆差

在這項逆差裏,美國同樣多賣了千億美金的「服務」給中國。

所以只要稍微理智點的人都能看懂,中美之間,實際上是不存在什麼貿易逆差的。

因為再商品貿易上,中國對美國逆差

而就在服務貿易上,美國對中國逆差

中國每年花那麼多錢向美國購買的「服務貿易」,其中一大部分,買的就是美國專利。

就是我上面給大家舉得那個例子,國外公司B,問美國科技公司A買專利。

但現在,特朗普一紙禁令,凡是涉及那14大領域的科技專利,你美國公司要賣,就要來報備審核

那中國是大買家,故而中國受影響最大

那賣一個專利,審核一家中國公司,賣一個審核一家,上千億專利費,有多少個專利授權,你要審核多少家?

而且要知道的是,你調查一家公司,不光是調查這家公司本身,還要調查這家公司的上游廠家和下游賣家,上游還有上游,下游還有下游,在如今全產業鏈的時代,沒有哪一家公司可能獨自存在。

那這樣,審核的過程就必然曠日持久。

原本B向A買專利,A賣了就馬上拿到錢

現在,審核個半年,甚至一年,A本該拿的錢遲了半年一年才能拿到,那對於A公司的現金流,將是巨大挑戰。

而且,要是通過不了美國政府的審核,那A公司這筆錢,就賺不到了。

特朗普政府的新技術壁壘政策,對美國科技企業,傷害巨大

同時也對包括中國在內的,需要美國科技技術的各國公司,傷害巨大。

全球一體化的進程遭到更大挫折,即商業合作受到打擊後,科技合作也將受到打擊

科技合作是促進技術進步的一個關鍵,因為科技研發,他不止需要資金,更需要市場

尤其是對於中美兩大國來說

這裡舉一個核電站的例子

美國現在最先進的核電站,是美國西屋公司的AP1000

早在2004年,美國國家核能安全委員會就審批通過了這個AP1000的設計方案

換句話說,國家批准你去造了

可是這個最新的設計方案,整整8年沒有造出來過。

一個最新型的核電設計方案,8年裏沒有造出來一座新式核電站,你光是一個設計方案,怎麼賺錢?要造出實體核電站才能賺錢。

一直到2012年,美國政府才同意將這個AP1000的設計方案專利,售賣給中國。

美國西屋的AP1000,早就搞出來了,可因為沒有市場也沒有資金一直擺在那裡積灰,這時候中國來向他購買,購買後AP1000核電站在中國開始生產建造。

在AP1000的生產建造過程中,中國著手研發自己的新一代核電站項目,即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CAP1000

有人說這又是在偷美國的了?

但實際上在新建過程中的技術改良,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更不是什麼偷別人的。

當年美國崛起,技術改良了多少德國技術?

當年日本崛起,技術改良了多少美國技術?

只不過這些國家現在站在了科技尖端,於是開始指責其他國家來「改良我的技術」,而忘了當年他們也是靠著「改良別人的技術」才走到了科技尖端行列。

當以後中國的科技技術也步入尖端行列之後,必然也會有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東西,進行「技術改良」的,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沒有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不改良別國技術的

拿這個來說「偷」,是雙重標準。

而在華龍一號CAP1000自主研發成功後,中國再進一步,研發出CAP1400的第三代核電站科技。

CAP1400,也就是140萬千瓦,被視為中國核電將像中國高鐵一樣「走出去」的里程碑式研發。

客觀的講,美國現在面臨的一個局面是

你不給中國,你自己就活不好,甚至活不下去,因為中國市場太大,資金也夠多。

而你給了中國,中國會在短時間內趕上你,甚至超越你。

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西屋電氣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西屋電氣有技術有能力,但是沒資金也沒市場,當他無法在美國賺到足夠生存的利潤後,要麼破產,要麼和中國合作。

只是西屋電氣和中國合作的時間太晚了,在美國國內的核電站工程又預算嚴重超支,工期不斷拖延,最終導致破產。

另外根據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智慧市場

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佔全球的26.1%

而北美市場,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則佔到14.5%

市場代表著利潤,利潤代表著新技術研發的投入

特朗普如今建起「技術高牆」,對美國技術出口海外進行審查和審核,擺明瞭是要美國高科技企業放棄中國這麼大片市場嗎?

沒有市場,就沒有利潤,沒有利潤公司怎麼再繼續研發新科技?靠美國政府補助嗎?

美國政府自己都債臺高築,要補助科技企業,可能嗎?

另外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急起直追的態勢也已經非常明顯

上圖是美國自己的智庫學者所作的統計,截至2017年

中國在「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專利申請和專利應用,已經大幅超越美國。

美國在這些領域的優勢依舊明顯,但中國奮起直追的速度也不慢,原因是中國的市場更大,且具活力。

有了市場,研發者的那些研發成果,纔能夠變成實際的產物,不然像西屋電氣那樣,新一代核電站設計早完成了,但因為缺乏市場需要,一直擱置擱置,擱置到後面自己破產了。

研發固然重要,但有一個可以將研發變為應用的市場同樣重要,這兩者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尤其在人工智慧領域和深度學習領域, 那都是需要基於海量大數據的領域,在大數據收集和積累方面,中國不僅領先世界,還遠超世界各國。

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深化合作纔是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方式

你封鎖技術的同時,也等於是減緩自己技術進步的腳步

而深化合作,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網路,在中國崛起過程中,與中國共享發展紅利,纔可能是雙贏的選擇。

微信搜索,微觀系列,獲取更多好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