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肌少症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國外文獻研究發現,60歲以上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肌少症的發病率爲3.9%~63.3%。

東部戰區總醫院、國家腎臟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131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肌少症發病率爲13.7%,60歲以上的患者發病率高達33%。

儘管尿毒症肌少症患病率高,但血液淨化醫務人員對其認知度不高,缺乏對其的幹預,從而嚴重影響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預後,極大增加死亡率以及導致醫療費用巨增,須加以重視。

1.什麼是尿毒症肌少症?臨牀表現有哪些?

定義:

肌少症,亦稱骨骼肌減少症(Sarcopenia)或者說是增齡性骨骼肌減少,是以骨骼肌質量、力量以及功能降低爲主要特徵的退行性綜合徵。肌少症雖然不是僅見於尿毒症患者,但在尿毒症患者更爲突出,發病率更高,導致醫療費用劇增,極大增加死亡率。

尿毒症患者出現肌肉力量降低、選擇性肌肉結構改變和明顯的肌肉萎縮,稱之爲尿毒症肌少症。

臨牀表現:

肌力減退,患者的活動能力降低,患者易疲勞、乏力,行走、坐立、登高和舉重物等日常動作完成困難,甚至導致平衡障礙、難以站立、極易跌倒等表現。我院單中心統計一年內血透患者跌倒率爲20%。

2.怎麼診斷尿毒症肌少症?

診斷方法: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雙能X 線掃描法(DXA)、CT、MRI、生物電阻抗法(BIA)等。然而,由於DXA、CT、MRI操作複雜,費用較高等,難以在臨牀推廣,而 BIA操作方便,費用低,可在牀旁測量,因而常用來評價肌肉質量。肌力常用握力(HGS)評價。

診斷標準:

尿毒症肌少症的診斷尚缺乏統一的檢測方法及診斷標準,主要參考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組(EWGSOP)制定的診斷標準。包括3個要素,即肌量減少、肌力減少和肌肉功能減退。BIA測定的肌肉質量,常用骨骼肌質量指數(SMI,SM/height2)來評價。正常男性SMI≥10.76 kg/m2, 正常女性SMI≥6.76 kg/m2。肌少症患者男性HGS<30 kg,女性HGS<20 kg。

3.爲什麼血透患者容易發生肌少症?

引起肌少症病因及發病機制可能與多因素有關,包括激素、致炎因子增加、蛋白攝入減少、肌細胞的改變及運動減少等;而尿毒症肌少症病因及發病機制除以上因素外,還包括代謝性酸中毒,蛋白-能量消耗以及肌抑素過度表達等。其中,營養不良是主要因素之一,尿毒症患者常有食慾減退,甚而出現厭食症。攝食減少必然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肌肉蛋白代謝。此外機體的微炎症狀態也會加劇營養不良,從而導致骨骼肌消耗增加。

4.爲什麼要重視尿毒症肌少症的預防?

肌少症不僅使患者生活方式改變、生活質量降低,而且還能增加患者心血管併發症、從而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我們近來的研究發現維持性血液透析合併肌少症的患者死亡率1年爲11.1%,明顯高於無肌少症的患者。儘管終末期腎病(ESRD)患者發生肌少症風險增加,然而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尿毒症肌少症可經藥物治療及生活方式幹預,特別是在早期進行幹預可以逆轉。

5.預防及治療尿毒症肌少症的措施有哪些?

營養支持聯合運動是一項有效的預防措施,營養支持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質量,特別是增加機體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攝入,對肌少症的預防甚至治療有一定的作用,然而營養支持並不能有效地提高尿毒症肌少症患者的肌肉量和改善其功能狀態。高強度阻力鍛鍊比低中強度阻力鍛鍊能顯著提高肌量和肌力,對尿毒症肌少症具有一定的預防及治療作用。

補充性激素(包括睾酮和雌激素)、生長激素、VitD也可促進肌肉的合成。

近年來,一些研究表明黑皮素-4受體拮抗劑、肌抑素抑制劑、IL-6拮抗劑及合成的生長激素釋放肽等在防治肌少症過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機制及療效有待進一步論證,尤其需要系列的臨牀研究以進一步明確。

綜上所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減少症的發生率較高,建議醫護工作者應提高尿毒症肌少症的認知,尤其需要關注高齡、營養不良的患者,定時評估,早期幹預。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