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局的同志對我們的事非常重視,如今孩子的治療情況很理想,感謝黨、感謝政府的好平臺!

  3月初春一個普通的下午,國家投訴受理辦公室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辦理着羣衆的一件件網上信訪,一封初爲父母的夫婦寫來的感謝信躍然屏幕,字裏行間充滿了看到希望的興奮以及對黨和政府的感激。得知困擾他們的難題得到了圓滿解決,工作人員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獲得感。

  今年年初,江蘇省新沂市彭林夫婦的寶寶出生,還沒來得及享受添丁的喜悅,寶寶就出現呼吸不暢症狀,小臉兒憋得發紫,讓這對小夫妻很是着急。在當地醫院治療幾天,寶寶的病情卻越來越重,甚至不能自主呼吸,醫院連夜把孩子轉到了上海市兒童醫院。經過檢查,確診寶寶得的是頸部神經母細胞瘤,上海市兒童醫院馬上進行了手術。

  手術很成功,小夫妻終於鬆了一口氣,可鉅額的治療費卻讓彭林的眉頭再次皺了起來。前期的治療,已經花了8萬多元,家裏的積蓄全花光了,還欠了親戚朋友一大筆債,後續治療還要幾十萬元,這讓本就收入不高的彭林一家一籌莫展。

  孩子還在醫院,沒有時間東奔西走,也不知道誰能幫助他們。從朋友那裏,彭林瞭解到網上信訪可以很方便地反映訴求,只用了幾分鐘,就通過國家信訪局微信公衆號提交了求助。他在投訴內容中說:“醫生建議我們不要放棄。真捨不得孩子,我們希望給他一個美好的未來,請幫幫我們,幫幫孩子!”

  想到病房裏正在治療的寶寶和焦急等待的家人,國家投訴受理辦公室工作人員感同身受,立即將信訪件交轉到江蘇省信訪局,要求按政策幫助解決困難。

  通過國家信訪信息系統,彭林的求助很快被交轉到當地負責處理此事的新沂市新安街道辦事處。孩子的治療一刻也不能等,新安街道辦事處立即安排人員協調處理。在當地多個部門積極配合下,醫保部門按規定爲寶寶辦理了提高報銷比例手續,民政部門和紅十字會爲彭林一家提供了臨時生活救助和大病慈善救助,孩子的治療費有了着落,彭林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寶寶的病情越來越好轉,彭林一家的心情從最初的無助、沮喪,變成了開心、滿意,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憧憬。在感謝信中,他說:“我們全家又看到了希望!”

  彭林夫婦的困難能夠又好又快解決,既得益於信訪工作“觸網”後的高效便捷,也是各級信訪部門和相關責任單位走好網上羣衆路線,提升工作效能,樹立網上信訪好用管用導向的生動實踐。

  (文中“彭林”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