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蔡惠芳╱臺北報導】

受惠企業購置科技廠辦和總部辦公室的強勁需求激勵,今年第2季不動產交易市場「發燒」,土地和商用不動產單季成交總額首度突破779億元,創下2003年統計以來的15年同季最高水準。

美商世邦魏理仕(CBRE)研究部副董事李嘉玶昨(3)日公佈最新統計,第2季商用不動產市場成交額達333億元,衝上近6年來單季最高值;土地市場成交額則高達446億元,年增1.7倍之多,創下歷史單季最高紀錄。總計商用不動產和土地的單季總成交金額已高達779億元,刷新近15年來同季最高紀錄。

上半年可看到大型建商紛紛進場大舉購地,動輒千坪以上大面積土地,陸續傳出捷報;至於商用不動產方面,月前臺塑集團砸下178億元收購全球人壽和美孚建設內湖的「T.CBD臺北企業總部園區」3棟大樓,此筆交易貢獻第2季高達56%的成交佔比。

李嘉玶分析,值得觀察的是臺北市內湖,已躍居為商用不動產最大戰區,單季廠辦和辦公成交金額就高達246億元,囊括第2季全臺商用不動產總交易的74%。

李嘉玶指出,「接下來大內科整棟廠辦大樓潛在成交機會,保守估計將有300億元以上!」因為臺北市區的辦公大樓紛紛被惜售,身價居高不下、供給又稀少。反觀內湖,部分擁有不錯租金收益率,每年租金收益率在2.7∼3%以上的大樓,將深獲潛在買家青睞,如果有些企業總部大樓打算進行資產活化,那麼接下來內湖可望躍居為下波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熱門戰區,估計大概有20棟,有機會陸續對外求售並成交。

李嘉玶指出,不過現階段都是以自用需求為主,至於投資性買盤,還是不足。以外資法人或私募基金來臺購買不動產來說,已連續2季都「掛蛋」,心態明顯觀望。因為資產增值獲利空間不足、租金報酬率也不及亞洲鄰近城市誘人,因此外資法人收購臺灣不動產已暫時停擺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