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呂清郎╱臺北報導】

中美貿易衝突升溫,陸股波動相對較大,但歷經短期修正後,投資價值更為彰顯,統計來上證波段跌幅超過20%後,後一月平均反彈6.05%、後三月平均反彈12.74%,主要因經濟韌性仍在,企業獲利表現持穩向好,且官方政策加持,有助陸股後市,逢低配置大陸相關基金,利於把握投資契機。

羣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儘管面對貿易摩擦、去槓桿等因素,陸股表現震盪,但在地產庫存偏低、出口整體穩健等因素支持下,整體經濟增長動能仍穩健。官方政策加持,人行祭出降準,維持合理流動性,及新技術和新經濟發展等政策推展中,下半年將迎來消費旺季,有助帶動經濟和相關類股表現,後市值得期待。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指出,近來包括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信、光大等各大券商,相繼發布2018年A股下半年投資策略,大多認為下半年為一震盪走升行情,去槓桿等政策與改革帶來短期陣痛的同時,也為中期穩健奠定基礎,新經濟相關的結構性機會與老經濟領域階段性機會的交融仍是市場主基調。

宏利投信認為,陸股目前全球市值第二大,僅次於美股,A股獲納入MSCI指數,將在市場流動性、資金流入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帶來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改變。A股與全球市場表現關聯性較低,提供具吸引力投資機會,尤其新興市場基金對陸股持有水位仍偏低,雖然初期流入市場的資金規模有限,陸股長期助益不減。

陸股投資佈局,蘇士勛建議,持續聚焦企業獲利前景良好的類股,醫藥版塊業績不僅具真實成長,在藥審改革明確鼓勵創新與優化,後市表現值得持續關注,消費股受惠消費升級趨勢,且外資明顯偏好消費行業,長期投資者持倉穩步提升,後市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