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全文转载自 Li-Ho Taiwan 你好台湾 台湾在地优质的媒体工作者,很感动台湾有一群人默默地记录著台湾珍贵的经历)

一幅画作,每道看似不经意的笔触,都是倚靠长年不断的练习才能如行云流水般挥毫。但这位画家,手腕驾驭的不是画笔,而是手脚并用的针车,随著机器的拉力与节奏,她轻巧的移动绣圈,精准地把每个颜色挥洒在空白的画布上,让画面活灵活现。

这样了得的绣法,是张采英老师用三十几年光景换来的。

48414712_2589487047743267_3212375953879597056_o.jpg

经历早期「客厅即工厂」的成衣代工年代,为了让技艺更精进,学生时代热爱家政课的采英老师,就这么一脚踏入刺绣的世界。有成衣经验,擅长缝纫用的针车,第一次接触刺绣用的绣花车却发现:「哇!原来跟我想得不一样,难道我没办法驾驭吗?」带著一点不甘心,苦练后渐渐明白…

「缝纫是走直的,绣图是360度四面八方走,所以驾驭绣花车非常需要手腕的力道,为了可以掌控绣圈,只能不断的练习,一次、两次、一百次、一千次,就是这样子。」

练出好手腕的采英老师,成功跳脱代工,开始接客制化的旗袍刺绣。「当年刺绣主要分国内、外市场,国外是大量的,绣工比较不用精致,但国内主要是旗袍的刺绣,放在百货公司卖,对细节是很要求的。」

48397211_2589487361076569_5217096125911138304_o.jpg

感叹很多老师傅都渐渐转行,她以自己的步调坚持著,终于在永乐市场创立工作室-采绣,开始接受更多元的挑战。有天,王力宏的设计师找上她,要她在帽子上绣一条龙…

「那时自己也怕怕的,感觉技术不够纯熟,对方还时常骂我呢。」笑谈往事,现在的她已经是设计师们御用的刺绣师傅,在服装、舞台设计领域打出知名度,也是永乐市场一等一的职人。

48361126_2589487331076572_1025127930990166016_o.jpg

学设计的女儿,近年也成为工作室的生力军。「宫庙也会来找我们绣传统图腾,这些庙宇正换第二代接手经营。我们会一起讨论怎么给传统新意,例如摆脱正红正绿,从配色尝试。」

台湾,有许多行业正面临转型,传统产业在面临技术传承与市场需求间的考量,难度更是艰巨。

在采绣工作室,我们看见了三十多年的硬功夫,也体认母女正携手走在转型的道路上。最后,打趣的问:「母女一起工作的感觉是什么?」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互补吧。」(相视而笑)

 

图片来源:https://www.facebook.com/pg/rainbowarts.tw/posts/?ref=page_interna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