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左)今日凌晨交代最新疫情。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下,市面防疫用品短缺,市民「一罩難求」,不少政黨提倡將相關物質列入《儲備商品條例》。行政會議成員、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日透露,政府擬規管口罩或其他必需品的價格,又估計新法例出臺時間「以星期計」。不過,政府昨日發新聞稿回應,指現時無計畫透過立法就口罩供應和價格作硬性規管,因此舉會適得其反,未能解決供應緊絀問題。葉劉淑儀接受本報訪問時批評有官員「嫌麻煩」不願做,強調政府曾作研究,能否實行視乎有無決心。

葉劉淑儀昨晨於電臺節目表示,政府擬立新例去管制防疫物品價格,並規管入口、分銷、零售、存量等,禁止有人把防疫物品囤積或抬價。當中政府法律團隊正展開研究工作,期望完成研究及出臺時間「以星期計」。她說本港一向奉行自由經濟,政府從來無控制商品價格,需要考慮如何執法,管制工作較複雜,屬「大工程」,因此政府在草擬新例時要非常謹慎。

她又表示,社會提出將口罩列入《儲備商品條例》並不可行,她以食米作例子,稱《條例》要先成立系統向指定商戶發牌經銷,管制入口及存量,認為不適用於規管口罩。她又指,政府若要控制口罩及防疫用品銷售及價格問題,應立新例管制入口、分銷及零售,規定不準囤積及抬價。

不過,葉劉淑儀昨日再接受電視訪問時又指,政府正研究將口罩加入《儲備商品條例》,與食米看齊。她認為,政府可立法訂明甚麼才屬儲備商品,可加入口罩或其他防疫物品,亦可訂定相關物品的最高價錢,規管其入口及出口。

對於葉劉淑儀的說法,有行政會議成員持不同意見。其中,同時是靈實行政總裁的行會成員林正財認為,目前口罩銷售是供應鏈出問題,不否認個別小店可能會抬價,採購比以前困難得多。他續指,一盒五十個的外科手術口罩來貨價由二十至四十元,上漲至目前二百至四百元,相信目前口罩價格高昂並非因為所有商戶抬價謀取暴利。另一行會成員湯家驊認為,口罩供應不足源於貨源不夠,並非有人惡意囤積,又擔憂政府硬性規管口罩價格,反而減低供應商向香港提供口罩的誘因,並質疑違反香港自由市場原則。

行會成員兼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則表示,口罩是市民的平安符,社會現時最關心口罩供應問題,若有措施令口罩供應及價格穩定下來,大眾安心,可以顯示政府是急市民所急,但不評論可行性問題。

就立法規管口罩供應和價格事宜,政府昨晚發出新聞稿否認有關做法。當局表示,在口罩短期供應仍然緊張的情況下,政府認為致力增加供應和管理口罩需求是較為切實可行的做法。不過,政府現時並沒有計畫透過立法就口罩的供應和價格作硬性規管,因為此舉只會適得其反,不能正本歸源,解決供應緊絀問題。政府與商會和零售業界代表正緊密聯繫,並與內地相關部門合作,促進清關工作,務求加快口罩應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