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長江三峽,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對於三峽地理形勢的具體情況,大部分人並不十分了解,地理知識與旅行資訊專家——地理答啦,就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

著名的長江三峽河段,除了有三大狹窄險峻的峽谷(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還有山勢平緩、水面寬闊的河谷地帶。在瞿塘峽和巫峽之間,有大寧河寬谷;在巫峽和西陵峽之間,有香溪寬谷。三個峽谷和兩個寬谷,共長200多公里,其中瞿塘峽長8公里,巫峽長40公里,西陵峽長42公里。如果再進行細分的話,西陵峽和巫峽河段還分別被一些小的寬谷所分割。

巫山山脈位於四川盆地東部邊緣,山勢巍峨,氣勢磅礴,聳峙於大江之上,似乎決心要阻攔大江東去。巫山山脈由非常緻密、堅硬的石灰岩構成,山體呈東北至西南走向,正好與長江流向垂直。洶湧澎湃、勢不可擋的長江水,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像一把利斧,不斷對巫山進行侵蝕和切割,最終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奇特的箱狀河谷。

所謂箱狀河谷,顧名思義,就是在兩邊山崖峭壁直立,河牀如同箱子底部,河水則在箱子裏洶湧咆哮。長江三峽各處的峽谷多是刻蝕在石灰岩構成的地段,懸崖峭壁,蔚為壯觀。峽谷兩邊的山峯緊緊束住江岸,有些峯頂相對高度高達1000多米,顯得十分的挺拔。

三峽工程建成之前,當船隻在峽谷中行進,不到正午看不到太陽,不到午夜看不到月亮,隨著江水曲折迂迴,有時幾乎擦著兩邊的懸崖,有時好像就要撞上前面巨大的礁石,有時又急轉直下,伴著咆哮的激流,讓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

以前三峽的水流速度,在冬季枯水時期約為每秒1米,夏季洪水時能達到每秒3-4米,最大的流速可達到每秒8米。急流在石灰岩地段的掏挖作用特別的強烈,使得江流底部出現許多的深潭,這是箱狀河谷中一種特殊的下蝕作用。箱狀河谷江面狹窄,河道彎曲,水流湍急,因為江底深潭和暗礁的作用,水流常常出現巨大的漩渦,常常給航行造成困難和危險。

隨著三峽大壩的興建,原先的險灘急流大多隨著庫區水面的升高而消失在新建成的高峽平湖中,三峽航道不再艱險,但原來的很多奇美的風景也隨之消失了。

以上。


三峽現在成為熱門五星級旅遊目的地,國際國內的遊客樂意不絕地奔向這條黃金水道,每當節假日這裡人山人海,十分熱鬧,都願意來這世界奇蹟工程、地質公園來觀光度假、成為首選…

三峽從宜昌至重慶逆流而上長達一千多里,由東向西走向,由低高的走勢。從江漢平原荊州、宜昌、秭歸、恩施、奉節、重慶步步高昇的上坡路線、逆流而上崇山峻嶺。坐落在秭歸境內的西陵峽從葛洲壩至三峽大壩之間長達4o多里,北岸陡、南岸平坦、江面較寬。巫峽,在湖北巴東和重慶巫縣之間,常稱大峽、在這裡長江千轉百回、霧堯江面水流較急。瞿塘峽、重慶奉節境內,兩岸壁陡高聳、江水洶湧奔流不息。總之三峽的地形西高東低走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