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人專欄】

15歲花季少女墜樓身亡: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孩子?

原創作者|空心人

寒假開學第一天,一個15歲的初三女生孤獨地站在學校三樓的衛生間,整整十分鐘,誰也不知道在這十分鐘裏,她想到的都是什麼,然而十分鐘後她毅然決然地從衛生間窗戶上一躍而下......生命就像一隻輕飄飄的灰蝴蝶,在經歷了34天無盡痛苦的挽留之後最終還是離開了她的至親至愛......

她曾是爸爸口中的懂事優秀的孩子,她開朗並有着優異的成績,然而是什麼讓她選擇了用這樣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呢?

她的日記成了我們尋找答案的唯一方式。在她的日記裏,‘考試’似乎成了熄滅她的生命之火的一盆冷水。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讀孩子的日記的時候,不難發現,她向這個世界發出的一次次心靈的呼救。

2018年11月20日 ,她寫到:“今天....突然感覺有點孤獨,從心裏散發出的。”

她懷疑自己得了抑鬱證,又說:沒錯,沒有證據,沒有關係,也許等到發現也許就晚了吧!

之後的日記中,頻繁的出現“控制自己不發瘋”“想去死”的字眼。

直到2019年2月2日的最後一篇日記,她問自己:“我什麼時候死呢?”

在生命結束前的最後一刻,她沒有抱怨父母,沒有抱怨學校,只是把所有的壓力都給了自己。但最終她卻沒有戰勝心中的惡魔,選擇了用極端方式結束這一場心靈的較量。

無獨有偶,心靈之殤的慘案在過去的日子裏不斷地發生着,讓我們觸目驚心。

2月21日,13歲的七年級男生,因不能忍受回家補寒假作業,在割腕自殺未成功後,用墜樓的方式告別了世界!

3月12日,9歲的男孩兒因打碎了學校玻璃,怕受到懲罰,跳樓身亡。

……

北京大學一份《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曾披露過一個驚人的數據:被調查的中學生中,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

當我們把對於孩子的一切評價都歸於“成績”二字時,卻忽視了孩子本身。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獨立個體,同我們成年人一樣,希望被認可被尊重,而不是一味地索要成績,忽視心靈的成長!

列夫托爾斯泰說: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寒窗苦讀固然能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培養一個心靈健康的孩子,則需要我們爲人父母者,畢生努力!

那麼在孩子的心靈撫育之路上,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走出溝通的困境

作爲一名初中班主任,我曾問過孩子們,你們會和父母暢談嗎?

孩子們的答案如出一轍:

我們的談話始於:近來學習如何?考試成績怎麼樣?

我們的談話終於:父母這麼辛苦都是爲了你好,你一定要好好學習!

龍應臺說:孩子將我帶回人類的原始起點。在漠漠蒼穹和莽莽大地之間,我正在親身參與那石破天驚的‘創世紀’。

這份‘創世紀’不應只是侷限於如此淺顯浮於表面的溝通。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應該是有廣度有深度的觸及孩子靈魂深處的交談。

爲了與安德烈更好的溝通,龍應臺與兒子通信來往數年,從無話可說到無話不談,便是《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

少年說中,高三(10)班的周穎琦拿着爸爸送給自己的禮物“情書”走上了舞臺,這份情書是爸爸兩年以來的小紙條彙集而成的。裏面有每次送飯時,爸爸寫下的鼓勵、叮嚀囑咐或者悄悄話。

女孩說:“老爸,謝謝你多年來藏在紙條裏對我的愛,我會好好珍藏的!”

節目的最後,爸爸又奉上了一大封情書給女兒。

如果我們羞於面對面表達對孩子的愛以及關心,書信交流便是不二之選。

它既避免了面對面交流的壓力,更能夠把握分寸,更理性。我們可以做到心平氣和,思路清晰,條理完整,在書寫中,思想被觸動也將觸動孩子,心靈被淨化也將淨化孩子,這於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來說都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或許當下,當你讀到這篇文章時,拿起你的筆,給孩子寫封信吧,那將是打開你們溝通之門的第一步!

也只有打開這扇門,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我們纔會發現期間的喜怒哀樂,感同身受,我們的孩子纔會被我們理解!

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父母不敢正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位網友這樣回答到:

我媽:“我們那個時候那麼苦,我們怎麼就沒這麼多心理毛病啊?”

我爸:“別說了,你不就是不想念書嗎!懶得跟個死豬一樣!你要有出息,鬼有出息!我知道了,你這輩子就這樣了!給人家超市當營業員人家都不要的!”

我姨:“噫?你不是從小半點玩笑開不得,一開就哭嘛,我都說了,氣量小,什麼抑鬱症啊,哪會那麼容易得抑鬱症啊。”

我們習慣於標榜自己的孩子‘懂事’,當孩子出現任何一種消極情緒時,我們都成了‘封閉型父母’,拒不接受或者覺得孩子只是矯情!

心理學研究者武志紅說:生命力只有一種。被看見就會變成好的生命力,比如熱情、創造力、愛。不被看見時就變成黑色的生命力,變成恨、攻擊、憤怒和破壞。

當孩子的情緒不被父母重視時,他們就會變得壓抑,沒有安全感,沒有歸屬感,會採取更強烈的情緒迴應或者進而抑鬱自我毀滅。

外國的一位爸爸在哄孩子時,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典範。

視頻裏,爸爸對孩子說:

你不一定非得開心,也不必總是裝傻或搞笑,也不必強迫自己好嗎?但重要的是……每一次你像這樣感到生氣的時候,不要一直沉浸在憤怒裏,你要接受它並且尊重它。你要意識到你生氣了,然後學會放下,這樣你才能變得更好!如果你還是不開心還是做不到的話,那就順其自然!我們依然愛你不會受任何影響,你的世界始終是一片光明!

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並讓孩子知道我們對他的愛不會因此而減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指引孩子走上更好的成長之路!

給予孩子適當的宣泄空間

繪本故事《生氣湯》中,這一天小男孩霍斯過得很不高興。他帶着一肚子怒氣回家。但是,他媽媽卻說要煮湯。當水滾開時,媽媽對着鍋子大叫,她要小男孩也照樣做。他們還一起對着鍋子齜牙咧嘴、吐舌頭、大聲敲打鍋子。

最後,霍斯問媽媽:“我們到底在煮什麼湯!”

媽媽回答:“生氣湯!”

小男孩笑了,心裏也快活多了。

我們不妨在家裏佈置一個小小的發泄角,放置一些例如枕頭、塑料泡泡等物品,讓孩子在情緒不滿時摔打揉捏,宣泄自己的情緒。或者對父母不滿時,允許孩子在這裏留下自己的怨言。

另一方面,我們對於孩子的約束不可過於苛刻,應該留有足夠的自由讓孩子自我處理情緒。

我有一位朋友對孩子的陪伴可謂是如影隨形,孩子放學她站在門口等着,孩子寫作業她坐在旁邊守着,孩子給同學聊天她一句句問孩子聊的什麼。

這樣的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陪護,只會讓孩子覺得壓抑。

留給孩子適當的宣泄空間,那些負面情緒纔不會被壓抑、積蓄,然後爆發!

彌爾頓說:“心靈建造了天國,也建造了地獄。

自殺的孩子都是源於絕望和心靈上的走投無路。勤於和孩子溝通,發現平時的蛛絲馬跡,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正視孩子的消極情緒,拓展孩子的心靈空間,告訴孩子人生中有比考試更重要的事情,考試只不過是人生長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如果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爲你打開一扇窗......

孩子的心靈本應是明朗的,孩子的面目本應是陽光的,願每一個孩子活成孩子應有的樣子!

作者簡介:

空心人:願以文字的色彩,點綴生活的平凡!

(本文爲空心人原創投稿)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