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被擊落的俄軍蘇-25戰機殘骸。又一架俄羅斯軍機在敘利亞墜落,但不同於以往的是,這是第一架被防空導彈擊落的駐敘俄軍戰機。俄羅斯國防部網站2月3日發布消息,稱初步消息顯示,俄軍一架蘇-25攻擊機3日在敘利亞伊德利卜省被攜帶型防空導彈擊落,飛行員成功彈射出座艙,並彙報自己落入極端組織"征服陣線"控制的地區,但後來在與恐怖分子的戰鬥中犧牲。美國否認提供防空導彈伊德利卜省是敘利亞唯一一個仍完全被反政府武裝掌控的省。2月3日晚,據路透社報道,由基地組織在敘主要分支"征服陣線"等極端武裝組成的新團體"解放沙姆聯盟"( Hajat Tahrir al-Scham)宣稱對擊落俄羅斯戰機事件負責。雖然俄國防部3日表示,俄羅斯駐敘赫梅明空軍基地設立的敘衝突各方和解中心正與負責監督伊德利卜省「衝突降級區」事務的土耳其軍方協作,以設法找回俄飛行員遺體。但是俄國防部網站3日又發布消息,稱俄軍戰機已對蘇-25戰機墜落地區附近的極端組織發起打擊。根據無線電監聽,有30多名武裝分子在俄軍打擊中被擊斃。雖然俄軍進行了以牙還牙的報復,但由此掀起的風波並未結束。據俄新社3日報道,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什維特金3日表示,此前敘利亞境內極端組織沒有攜帶型防空導彈,此次擊落俄戰機的導彈顯然由敘利亞境外提供,俄方有必要對該導彈來源和極端組織獲得導彈的途徑展開調查。《華盛頓郵報》2月3日報道稱,美國對於攜帶型防空導彈流入敘利亞同樣感到憂慮,因為這種武器一旦流入軍火黑市,將對全球航空業的運輸安全產生巨大的隱藏威脅。《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希瑟·諾爾特(Heather Nauert)的話稱,美國已否認向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提供防空導彈的可能,也否認是美製裝備擊落了俄軍戰機,並表示對這類武器現身敘利亞感到非常擔憂。隨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日報道,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埃裏克·帕洪在回答俄媒採訪時表示,「美國從未向敘利亞的友軍部隊供應『地對空』型武器,以後也不會」.對此,俄羅斯國防部還未作出進一步回應。俄軍會重新增兵嗎?由於駐敘俄軍自去年底主力撤出後接連遭襲,敘利亞反政府武裝似有反撲的跡象。再加上2015年11月俄軍戰機被土耳其擊落後引發的地緣政治震動,以及3月即將舉行的俄羅斯總統大選,此次事件引發的一個問題是,俄軍在敘利亞的軍力是否足夠確保勝利?俄軍主力是否有可能再度重返敘利亞?2017年12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敘利亞訪問期間宣佈在敘進行的反恐戰爭成績斐然,將撤出大部分駐敘俄軍。但是,自此之後,駐敘俄軍基地接連遭遇炮擊與無人機羣攻擊,並造成俄軍士兵傷亡。此外,旨在和平解決敘利亞內戰,將俄軍事勝利轉化為政治勝利的敘利亞全國對話大會雖於1月30日在俄羅斯索契召開,但由於作為重要參與方的庫爾德武裝和部分反對派代表都缺席大會,此次大會也未取得實質性成果。因此,近來外界對於俄羅斯的敘利亞政策多有質疑。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防長馬蒂斯2日對記者表示,俄羅斯主導敘戰後政治進程的圖謀已經失敗。半島電視臺1月27日就斷言,索契對話會註定失敗。甚至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在索契對話會結束前也對俄媒直言,索契大會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駐軍多少和墜機並沒有直接的線性聯繫。至於俄軍是否會大規模重返敘利亞,目前看起來可能性也不大。」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楊成教授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面對武裝分子的非對稱戰爭戰略,基於精確情報的精準打擊纔是優先和有效的應對選擇。在駐軍已有一定規模的情況下,再增加兵力未必見得就能取得理想戰果。邊際效應肯定是要考慮進去的。」  儘管反政府武裝雖然看似有反撲之勢,但楊成認為,當前有限的軍事存在對俄可能反而更為有利,既可在道義上繼續保持對美壓制,在經濟上也可適當減負。  「實際上,俄在敘利亞內戰中已擴大了部署與基地規模,足以保障俄軍在情勢惡化時順利重返。現在還遠不到那一步。」楊成表示,「這畢竟不是俄軍在敘利亞戰場首次損失戰機和首次傷亡,俄社會各界在心理上絕不會像土耳其當年擊落俄戰機一樣感到難以接受,因此俄軍更可能採取利用現有兵力予以強勢反擊的例行措施。」  據塔斯社報道,自2015年9月俄軍出兵敘利亞以來,俄羅斯在敘利亞共損失3架戰機、2架運輸機和3架攻擊直升機,原因為被擊落、技術故障、駕駛失誤等,共有14名機上人員喪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