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繪畫性質

他們有他們獨特的繪畫思維,繪畫語言。





每次見到小孩子在街上、在瀝青路面或在牆上亂塗亂畫,我都會停住腳步……他們筆下的東西往往令人感到意外……總可以讓我學到一些東西……

--畢加索


畢加索本人是這樣說的:“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他們的繪畫像在亂塗亂畫,但整體畫面感非常的豐富獨特,是我們難以學習的。兒童畫面創造感是非常具有個人獨特性的。



孩子的畫,一眼看去的確是不講究什麼技法,畫出來的畫經常不按物體的實際比例進行描繪,也看不出任何“畫法”、 “畫理”,更別提什麼構圖、透視等概念了。但是,正因孩子們這種不被形態所束縛,不按常理的畫作,纔會透露出他們比成人都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力。當你問他畫中的內容時,他可能給你造出個童話世界。


這種畫還有個流派,叫“非學院派”。現在許多畫家收藏兒童畫、臨摹兒童畫,學習兒童富於活力的造型方法,學習兒童大膽、直率、樸實地表達主觀感受。


兒童的繪畫語言,熾熱的情感、特殊的魅力不僅僅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還影響着畫壇的成人,畢加索就是其中之一。



舉個例子,我認識一位家長,她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將4歲的兒子送去學畫,兩個月過去了,媽媽對兒子的畫作十分不滿:構圖不當、不成比例,看着就像是在天馬行空亂畫一通。除了這個家長還有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爲什麼孩子學了那麼久還是不會自己畫畫呢?爲什麼孩子畫的東西不像呢?爲什麼孩子畫的東西不好呢?不是孩子畫的不像,也不是孩子畫得不好,對於他們來說那些東西就是長這樣的,他們有自己的思維。他們也不是亂塗亂畫,他們的構圖方式只是跟我們的不一樣。


媽媽很納悶,這樣能學到什麼,不如臨摹一些有模有樣的作品。爲什麼不可以自己買畫具讓孩子自己在家畫呢!反正孩子都是在亂畫,在哪裏畫都是一樣的。


其實兒童學畫畫,創作的意義遠勝於臨摹!既然孩子有興趣,那麼就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讓他自由地去發揮、去創作,在呵護童真、童趣、童心的基礎上再去幫助他們完善。而培訓班老師的作用在於培養孩子的興趣、引導他們的思維、在適當的時候傳教繪畫技術。如果設定了太多的條條框框,反而會束縛孩子的手腳,讓他們對畫畫失去興趣與激情,這不是我們老師想要的,更不是孩子想要的,兒童學畫一定要給孩子們自由,還孩子的本色。


孩子學畫畫並不是爲了成爲畫家,而是享受畫畫的過程。畫畫能爲孩子的成長所帶來的諸多好處,一個不懂藝術的人,即使富可敵國,也難以獲得精神富足、幸福感的人生。家庭美育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學繪畫可以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審美的能力是花錢買不來的,也不是一個月的速成班能夠學來的。審美品位是靠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藝術修養薰陶而來。一個從小喜歡藝術、喜歡繪畫的孩子,和一個從小隻看電視、玩遊戲的孩子,在長大後的氣質上會產生非常大的區別。


      兒童的繪畫畫面感跟他們的情緒有關,繪畫可以讓他們很好的表達情緒、 宣泄情感,繪畫同音樂、舞蹈一樣富有魅力,是人類表情達意的一種形式。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的繪畫作品,都附帶了個人感情因素在裏面。孩子的畫其實是孩子內心真實的寫照,是孩子情感的外在表現。孩子通過畫畫,會更加善於表達和發泄自己的感情,釋放自己的壞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

繪畫可以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創造力。爲什麼我們總是很難看懂孩子畫的是什麼呢?因爲我們跟孩子的想象力、認識能力有差別。成人世界的規規矩矩、條條框框限制了我們想象力的發展,而孩子的世界裏則充滿了童話般的爛漫:大象會跳舞、樹木會說話、彩虹上有遊樂園……豐富的想象是科學家、文學家最基本的品質。孩子在繪畫中,想象力得到擴展、深化,這是人才成長的基礎。



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成小畫家,而在培養孩子的美感,以及提高創造力、表現能力,這些將成爲他們人生的寶貴財富,使他們終生受益。繪畫就和遊戲一樣,玩進去就會感悟很深,更能輕鬆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創新”是兒童畫畫的主旋律。

日本兒童美術教育家鳥居昭美說過:“創造力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根本能力。創造力的枯萎意味着自發性、自主性、甚至是自制力的衰退。而孩子在幼兒期及少兒期的繪畫活動,正是培養一個人創造力的最關鍵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