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實很簡單,拿來壓秤的……

好吧,這是玩笑的說法,當然其實確實是用來增加舯部重量的,佩里級在重量分配上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兩頭沉,中間輕,首部的MK13多用途發射架加上40枚備彈,尾部的直升機甲板和機庫等設施都是非常吃重量的,而作為主力的兩台LM2500-30燃氣輪機又比傳統的柴油機或蒸汽輪機系統輕很多,導致佩里級全艦配重呈中間輕,兩頭沉的狀態,這種狀態在航行中穿浪時,往往導致舯部結構受力過大,容易在航行一段時間後造成艦體舯拱,會嚴重影響艦體壽命,所以在設計時,佩里級把主炮放在舯部上層建築上方,希望能用主炮平衡配重,然而問題是……佩里級的配重不均衡實在太嚴重,一門主炮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早期生產的佩里級在航行一段時間後不同程度出現了舯拱……所以在後期亞型上,採用了加厚舯部鋼板和結構骨架的措施(例如灣灣的成功級就採取了這一措施),一方面增加舯部重量,一方面加強舯部結構,而較早建造的各艦,在入塢大修改造之前,就只能臨時在舯部增加100多噸壓倉鐵來壓秤了。

有人好像根本沒搞明白,船舶設計中穩性配平和應力配平是兩個概念好么?穩性配平做好了不等於應力配平就做好了,一條船可以看成是若干個由結構骨架固定連接起來的分段,每個分段都同時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浮力作用,對於整條船來說,所受重力和浮力是相等的,但是對於分段來說,所受重力是自身重量決定的,所受浮力是本分段排開水的體積決定的,這兩者未必相等,所以所受浮力大於重力的分段就要分擔重力大於浮力分段的受力差,而這個差值就是由連接分段的艦體結構來承擔。我們可以把艦體分段簡化為艏舯艉三個大段,從簡單的受力分析就能看出,兩頭輕中間沉和兩頭沉中間輕的狀態,重心都是可以落在艦體中部,也就是說不會對縱向穩性平衡造成影響,但是在艦體應力方面,如果我們把艦體看成一個扁擔,那麼兩頭重力大於浮力,中間浮力大於重力的狀態,簡化受力之後就相當於一個人挑著兩桶水的狀態,兩桶水就相當於首尾重力和浮力之差,這個差值越大,扁擔中部也就是艦體舯部受到向上的應力越大,這個受力超過了艦體結構承受能力,就產生了舯拱變形,如果兩頭太輕中間太沉,那麼就相當於兩個人抬著一桶水,這桶水就是舯部浮力和重力的差值,這個差值越大,舯部受到向下的應力越大,如果超過結構承受範圍,就會產生舯垂,而且在船舶設計和配載時,不但要考慮到在靜水中的船體所受應力不能超標,還要考慮到船舶在風浪中航行時,穿浪過程帶來的應力變化。再回來說佩里級,佩里級採用了鋁合金上層建築和燃氣輪機,大大減輕了重量,然而很不幸的是,這些減重都發生在舯部分段,雖然對於穩性平衡甚至有好處,但是卻嚴重影響了應力配平,導致產生了舯拱的危險,所以佩里級設計時有意識的把主炮放在了舯部上層建築的位置,試圖以主炮的重量改善應力配平,但是這個設計並不成功,或者說只是勉強在靜水條件下達成了應力不超標,佩里級早期批次各艦在航行一段時間後,不同程度的產生了舯拱現象,嚴重危及艦體壽命和航行安全,所以美國海軍緊急修改了後續批次設計,增加舯部艦體鋼板厚度和結構件重量強度,一方面給舯部增重以減小應力,一方面加強結構強度以提高承力,而已經服役的艦,則臨時在舯部增加壓倉鐵來配平應力,等到入塢維修再更換鋼板和結構件。

舯垂(1)和舯拱(2)示意圖,對船體來說,舯垂變形超過設計標準會表現為艦底開裂,對於艦船更加危險,舯拱變形超標主要表現為船體上部或者上層建築(比如佩里級這種大長度連續的上層建築)開裂,1982年FFG10鄧肯號在大風浪中上層建築發生開裂,就是相當典型的舯部跨浪時舯拱變形超標,此後佩里級針對舯拱問題進行了改進。


佩里是低成本的防空反潛護衛艦,艦舯上是門奧托·梅萊拉授權美國生產的Mk.75 76mm艦炮。放在那兒是因為佩里級艦首A炮位裝了MK.13發射架,加上艦首補給區已經放不了B炮位,而且保證射界互不影響,艦尾又有直升機起降平台,所以才會放在那兒。

同樣是為了保證MK.13和主炮的射界,日本的旗風級也很麻煩,旗風級把MK.13發射架盡量往前挪,挪到A炮位還往前,為了保證主炮的射界,把B炮位抬高兩米。


佩里級在重量分配上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兩頭沉,中間輕,首部的MK13多用途發射架加上40枚備彈,尾部的直升機甲板和機庫等設施都是非常吃重量的,而作為主力的兩台LM2500-30燃氣輪機又比傳統的柴油機或蒸汽輪機系統輕很多,導致佩里級全艦配重呈中間輕,兩頭沉的狀態,這種狀態在航行中穿浪時,往往導致舯部結構受力過大,容易在航行一段時間後造成艦體舯拱,會嚴重影響艦體壽命,所以在設計時,佩里級把主炮放在舯部上層建築上方,希望能用主炮平衡配重,然而問題是……佩里級的配重不均衡實在太嚴重,一門主炮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早期生產的佩里級在航行一段時間後不同程度出現了舯拱……所以在後期亞型上,採用了加厚舯部鋼板和結構骨架的措施(例如灣灣的成功級就採取了這一措施),一方面增加舯部重量,一方面加強舯部結構,而較早建造的各艦,在入塢大修改造之前,就只能臨時在舯部增加100多噸壓倉鐵來壓秤了。


據說 佩里級護衛艦,設計建造過程中被斷增加長度,後來軍艦艦艏和艦尾的重量中,中部出現斷裂的風險,因為龍骨不滿足增加長度和後的性能需求。所以將艦炮裝在軍艦中部。另外佩里級主要是反潛。搖臂式防空系統,具備面防空能力。


據說 佩里級護衛艦,設計建造過程中被斷增加長度,後來軍艦艦艏和艦尾的重量中,中部出現斷裂的風險,因為龍骨不滿足增加長度和後的性能需求。所以將艦炮裝在軍艦中部。另外佩里級主要是反潛。搖臂式防空系統,具備面防空能力


主要是為了達到艦體的一個重量平衡。


佩里是低成本的防空防潛護衛艦,艦首有發射架,艦尾有直升機起降平台,為保證射界互不受影響,所以76毫米主炮設在軍艦中部。


從二戰到現在經過幾次戰爭,軍艦艦炮安裝在中間位置能讓炮彈打的更准更高效。


在中間除了美觀,更主要的是機動性更好

敵人前方相遇的機會更大

開炮了也會更容易打擊到地方


現代軍艦的主要進攻手段是發射導彈,把主艦炮放在中間位置有充分利用空間的意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