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註水庫大壩設計的水利水電工程師,看了其它人的回答,覺得還是給題主一個專業的答案吧。

首先看一下數據:三峽水庫庫容393億立方米,三峽大壩最大泄洪流量10.25萬立方米/秒=88.56億立方米/天。所以從這裡小學生就能算出來了393÷88.56=4.44天,還不到5天就能放光三峽的水庫。

哈哈,剛開了個玩笑,這樣計算的話絕對是外行。下面說說以上計算中不對的地方:

  1. 因為長江是一直有水流動的,所以水庫在放水時還有水進入水庫,水庫實際的水量損失速度為:Q出-Q入,這個流量是小於水庫最大泄流能力Q出的。

  2. 三峽大壩的泄洪能力並不是一個常數,學過水力學的就會知道,泄流流量是隨著水位的降低而降低的,同樣一個泄洪洞,水位越高,泄流能力越大。三峽上下兩排泄洪孔,上面一排22個孔、下面一排23個孔,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當水位降到上面一排以下的時候,上面一排就不出水了,這個道理大家就很容易理解。

  3. 水庫泄洪最最關鍵的一點來了,大家都知道水庫中兩岸都是山坡,常年被水浸泡,如果水庫水位急速下降,山體裡面浸潤的水分沒有來得及排出,就很容易導致山體滑坡,就跟下特大暴雨山體滑坡一個概念。根據工程中的經驗,水庫水位的下降速度一般宜控制在6米/天以下,這樣可以減少庫區滑坡產生。三峽雍水高度110米,所以三峽水庫的放水時間按這個原則計算=110÷6=18.3天。

  4. 再說一個常識,常規的水庫都會有個死庫容,這個庫容是無論如何都放不空的,也就是說根本沒有放水措施放掉這部分水,這部分是留著讓泥沙淤積用的,所以,三峽可能並不能如我們所願放的一乾二淨,至少還得剩幾十米的水無法放出。

好了,說了這幾點,大家應該比較清楚了,三峽水庫在6天內是放不完的,也不敢這麼快的去放水,這種大型水庫放空時間在20天以上是比較正常的。當然有人會說,打起仗來了,人家要炸我們大壩怎麼辦,那這個就是另外的領域了,我就不多說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大家理解三峽水庫放水的問題。


三峽大壩的防洪庫容,一直是很多人好奇的點。那就是,究竟放水要放幾天?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三峽大壩的防洪庫容是什麼概念吧!

三峽大壩的水庫蓄水,是經過多次,長時間逐漸蓄水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次蓄水——2003年開始蓄水至海拔高度135米;當時央視有個欄目叫《見證135》,請了陳鐸老師做現場主持。從2003年開始,根據施工需要,分次的從135、139、140、145、150、155、156、160、165、170、175,逐漸完成蓄水高度。而第一次嘗試蓄水達到175高度是大約是2009年的秋冬時光,差不多也是這樣的季節。因為每年10月中下旬開始,長江開始漸漸地進入枯水季節。所以,秋冬季節水位高、夏季暑期水位低。

從135米到175米,有40米的落差。每年秋冬和夏季,就是靠這40米的落差對從三峽大壩壩址到重慶這一段長江河段的水位進行「人工調控」。原因麼,就是因為夏季洪水多、雨量充沛。所以要提前從175米水位下降,以保證上游來水能夠控制在175的位置;所以從6月開始,三峽大壩就開始不定期進行泄洪。就是為夏季提前做準備。所以很多暑假出門旅遊的朋友,能看到三峽泄洪,但是看不到175的「高峽平湖」。而秋冬季節來旅遊的朋友,能看到「高峽平湖」但又看不到泄洪,就是這樣的。

而長江自然河段的正常水位,差不多在60-65米左右。這個數據,如何判斷呢?從三峽大壩的最高蓄水位175,到下遊河段,中間的落差,官方數字是110米。175-110=60。

所以,即時是夏季泄洪後,仍舊保持最低135米的水位給予電廠發電機組的工作。因此,135-60=75米的水位正常情況下,是不會被排泄到下遊河段的。

現在,我們知道的庫容的高度。接下來,我們要計算下它的長度。從宜昌到重慶,一般情況下,數據是660公里;而三峽大壩所在地,距離宜昌的數據 是40公里。也就是說,從三峽大壩到重慶是660-40=620公里。這個,是長度。嗯,620公里=620000米。

而長約620000米、海拔175米的庫容(這裡沿用官方數據,保持一致),整體的庫容量能達到393億立方米的水容量。而三峽大壩的泄洪閘孔,泄洪速度最大是11萬立方米/秒。

泄洪孔有多大呢?上下兩排,上面一排22個孔、下面一排23個孔。孔口尺寸為7×9米;表孔孔口寬8米。如果一旦需要快速進行上游泄洪。那麼,就是最大庫容量除以最大泄洪速度。等於最終時間了。

那麼,問題來了,我是數學不好。有人能幫我計算一下麼?


如果不考慮截流,可以這樣說,永遠也放不完。三峽大壩說白一點,就是長江的截流壩,長江不斷流你如何放空水?

如果考慮截流,六天時間你也是放不完的。預計需要十多天。理想演算法下,不需要6天,接近六天,但是現實就是現實。

三峽水電站大壩高度為185米,蓄水最大高度175米,也就是隻比壩低10米的水位。水庫長2335米,如果以這個庫容量來算,三峽最大蓄水量為393億立方米。

而三峽最大泄洪量為7.9萬立方米一秒,平時出庫量為2萬立方米每秒。我們以7.9萬立方米一秒計算,泄完所有水5.88天,但是,最大泄洪量是保證在有足夠水量,水位壓力的情況下才能有這種泄洪量,隨著水位下降,水壓下降,泄洪量也是會下降的,不可能都是保持高速泄洪,所以需要十多天。


這個問題不存在,三峽水放完了要麼是戰爭來了,要麼是特殊時候,無論哪一種都是災難


如果泄水閘,船閘,發電水道閘全打開,三峽庫區的水兩天左右就放完了!

但三峽庫區之水永遠都不會放得見底的,估計三百年後,有幾百斤重的大青魚,大鯉魚,大草魚!黃鱔也有十多斤重的,泥鰍半斤,鯽魚八斤,烏龜一百斤,蟒蛇幾百斤等等,還有水猴,是動物長壽之鄉。


那要看開多大的口子了,要是像吸管那樣的口子,估計得放一輩子,要是開一個幾千米長的口子估計用不了半天就放光了,


雖建三峽大壩,還真不知道需要幾天,但是通過計算應該算得出來!庫容÷日泄水量二天數。


偽命題,誰都不敢幾天放完!半個中國變成沼澤,上游大規模塌方,然後形成堰塞湖,然後垮塌然後二次三次無數次洪水下來,基本中下游全完蛋!


這個提問有問題,「把三峽大壩的水放完」?為什麼不問「把三峽水庫的水放完」呢?三峽大壩的水在哪兒?怎麼放?我們都知道三峽水庫裏有水,可以通過三峽大壩上的泄洪孔向下遊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