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

慈怀为你读的第一百八十二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00:00 18:48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简宁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

关于「突破舒适区」的说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走出舒适区,就是打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墙,它将会带来人生的飞跃。

不过,很多说法似乎都只在强调突破舒适区的好处,对于如何走出舒适区却避而不谈,仿佛只要下定决心,咬咬牙,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成功。

但实际上,如果你真正尝试过,你可能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甚至很多人会半途而废。

那么,从下定决心到实现目标,从「道理我都懂」到「我也能做到」,这中间的鸿沟,我们该如何来跨越?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解答。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专栏作家,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安迪·莫林斯基。

他曾经被评选为2016年度最佳声音。文章常发表于《经济学人》 《财富》《金融时报》等杂志。

《进化》是他潜心研究二十年,追踪分析1000个案例之后的经典之作。你可以从书中的丰富案例和分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中确立起属于个人的突破方法。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丰富的事例,分析了阻碍我们突破舒适区的五个心理因素。然后介绍了突破舒适区的三大步骤,也就是坚定信念、定制化行动和提升清晰度。最后,还给出了详实的行动方案。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舒适区研究第一人」是如何解答这个困扰著几乎每个人的难题的:

突破舒适区是一种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要过心里那道坎

为什么我们难以突破舒适区?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思考过。

作者提出,那是因为有五种普遍的心理因素在阻碍我们的脚步,也就是:真实性挑战、魅力挑战、能力挑战、愤怒挑战、道德挑战。

比如,某个在老牌100强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管,跳槽到创业公司后。他虽然知道自己应该走出舒适区,主动去适应新公司的年轻人文化、扁平式管理风格,但行动上却进展甚微,为什么?因为他遇到了「真实性挑战」。

由于新公司要求他做出的改变,违背了高管内心的自我认知,也就是稳重、有权威、总揽全局的形象,以至于他在应对挑战的时候,会感到很不真实,很陌生,很糟糕,甚至会产生「这不是我」的印象。内心抵触,行动上自然就积极不起来。

  • 而魅力挑战,则是当你改变惯常的行为习惯时,你担忧别人会变得不喜欢你。

  • 能力挑战,是当你接受新任务时,怀疑自己技能、知识不足,会把事情搞砸。

  • 愤怒挑战,是指当你被迫改变行为时,可能会使你感到恼火、怨恨、不甘心。

  • 至于道德挑战,则是指某些任务,你理智上知道绝对有必要,而情感上、道德上却感到难以接受。

  • 这些因素,当然不是每次试图突破舒适区都会齐齐现身。在你接受挑战时,可能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不过,哪怕是一个,也往往能够弄得人心力交瘁,裹足不前。

    事实上,就本能来说,我们都是倾向于待在舒适区内的。面对舒适区外的任务,人类甚至动用了各种聪明才智来逃避。

    有些是一目了然的逃避,有些则是自欺欺人型的,比如拖延,或者看似努力实则敷衍,或者将属于自己的责任推脱给他人来承担等。

    这三点助你成功突破舒适区

    认识了阻碍我们突破的心理因素,接下来我们可以来开启改变之旅了。为此,作者向我们提供了三大工具,也就是树立信念、定制行动、提高清晰度。

  • 第一样工具是树立信念,也就是你走出舒适区的目标、动机、理由。

  • 舒适区外的体验注定无法和舒适区内的安逸相比。

    所以你需要找到一个让你坚信不疑的目标、信念,你相信这个目标是正当的、必要的、有益于自己或者有益于他人的,为此愿意付出努力,忍受艰辛与痛苦。

    只有这样,当你遇到挫折、压力的时候,你才能够坚忍不拔,毫不动摇,而非稍有风吹草动就落荒而逃。

    信念的来源有很多。美国的一位女性房地产大亨,很害怕公开讲话,但她主动报名参加了一栏真人秀节目,因为她想要在男性主导的世界获得更多认同。

    一个即将去某个智库担任主管的年轻女士,非常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新工作,但她最终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因为她相信这个职位可以推动当地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这是她长期以来的追求。

    一个创业小公司的老板,发现自己聘请来的好友表现糟糕,屡次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却始终开不了口辞退。

    但最终她还是做了艰难的决定,因为她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公司难以维持,就会殃及借钱给她创业的亲朋好友以及跟她打天下的骨干员工。

    无论你是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改变社会,想要改善他人处境,只要它是真正发自你内心,那它就是你改变的内在源头,就是你的信念,它会带给你正面硬扛难题的勇气。

  • 第二种工具是定制化行动。

  • 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总有一条或者几条,是更加适合你个人的,让你走起来更顺畅、更自在。

    你需要的,就是找出它们来。也就是说,根据你平时的作风与喜好,定制适合你个人的工作方式,让你做出的改变最少、最自然、压力最小。

    因为,即使理智上再怎么认识到走出舒适区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情感上我们还是深知,这必然是一个艰难、充满反复和挫折的过程,也许还会持续很久。这种感觉会让我们时时想要逃跑。

    而定制化行动,则是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让自己的行动更贴合自己的个性,一次只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循序渐进,以此来减少来自内心的抵触。

    例如,一个天生内向、害怕与人冲突的咨询行业新人,发现要在公司里赢得他人尊重,就必须表现强势,言辞激烈富有攻击性,敢于当面否定、批驳他人意见。

    她无法接受这种咄咄逼人的作风,但是也不甘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所以她灵活应变,用另一种方式来强化自己话语权。

    同样是质疑别人的观点,她不是粗暴地打断,而是温和坚定地询问:「你可以多讲讲为什么这样做吗?」

    这种说法依然有质疑的作用,但不带挑衅意味,她用起来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且成效卓然。

    而另一位恐惧社交的环保顾问,需要不断去开发新客户,推销自己的服务。但是他很讨厌刻意去奉迎、讨好陌生人,或者言不及义的闲聊。

    不过他对于学术会议很感兴趣,于是他主动去各个行业会议上做演讲,或者,如果没有受邀正式发言,他会在问答环节提出一两个高水准的问题,充分彰显出他的专业度,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让客户主动来找他。

    这样,他没有太过偏离自己的本性,也获得了商业上的回报。

    面对舒适区外的困境,每个人都可以开动脑筋,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攻克难关模式。

    亦步亦趋复制他人的成功道路,看似省心省力,实则可能水土不服,反而走弯路。

    下次,当你陷入僵局的时候,不妨试试根据自身特点,定制符合你习惯的语言方式,定制身体动作,定制场景,定制采取行动的时机,等等。

    通过这样一些小小而独特的改变,放松自我,找回对形势的掌控力,逐渐学会在新的环境下灵活起舞。

  • 第三种工具是提升清晰度。

  • 什么是清晰度?清晰度就是在你面临舒适区挑战时,能够看清自己的能力、优劣势和真实处境,不为一些歪曲的想法所蒙蔽,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 缺乏清晰度的人,要么会自欺欺人的找出种种理由来逃避新任务,而这种逃避在他人眼中一目了然。

  • 要么,他们会在面对新挑战时,用种种夸大的、扭曲的想法,抬高任务的难度,贬低自己能力,让自己不战而退。

  • 提升清晰度,就是打破思维误区,能够不偏不倚地评估任务的难度和可行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

    有很多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清晰思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置身事外」。

    正所谓当局者迷,当我们能够从困住自己的难题中抽离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在与什么做斗争。

    你可以试试,在面临压力和困难的时候,在言语上做一点小小的调整,改用第三人称来指代自己,和自我对话。

    不要说:「我可以做到」,而是说,「莉莉,你可以做到」。

    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人称转换,或许你就会发现,原本因为身在局内而导致的自我怀疑、恐惧、焦虑都大大平息下来,你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你开始意识到,原来你对于现状并非完全无能为力的。

    你也可以想像其他人会如何描述你自己目前的状态,或者那些你信任或信任你的人是如何看待你的处境,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清晰度。

    告诉自己「哦,他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相信我有这份能力」,也许就会带给你内心强大的力量。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请信得过的师长、朋友来告诉你,他们对你的评价如何,他们是否认为你的妄自菲薄是正确的,这同样有助于打破你思维局限的高墙,让你跨出那关键的一步。

    最好的成长是构建并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走出舒适区的行为,让我们获得了新的技能。

    但是不要就此止步不前,我们需要趁热打铁,将新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新优势,新绝活,如此,原来的舒适区就得到了扩大,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将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掌控力。

  •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新技能,就像学习踢球时反复操练一个新技术一样。

  • 切记,要把握好自己的练习强度,循序渐进,不要上来就挑战大boss级难度。理想的难度是「踮踮脚就可以够得著」。随著时间缓步增加难度,每一级别之间保持适当的跨度。

    你也可以建立模拟场景来加以演练,熟悉你的新角色。

    比如你将要在上千人面前演讲,那么就可以先在几十人的小场面下进行模拟练习,降低正式任务的冲击力。

    而主动向外界做出一些小承诺,或采取一些先决行动,适当的给自己一些压力,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让外界监督自己,逼迫自己克服贪图安逸的本性,直面困难。

  • 第二,建立学习型思维模式。

  • 学习型思维模式是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相对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看待错误。

  • 固定型思维认为,犯错表明了个人性格或能力有缺陷,所以错误越多,对自己的否定越多,就越沮丧。

  • 而学习型思维则认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组成部分,是成功之母。只有这种思维的人,面对错误,反而会越挫越勇,继续前行。

  • 显而易见,面对舒适区外的挑战,学习型思维模式才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当你因为突破之旅受挫而感到沮丧的时候,学习型思维模式能帮助你正确地看待你的进展。我们可以把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完全逃避阶段,考虑阶段,尝试阶段,提炼阶段,以及最后,到达享受阶段。

    这就像进度条,当你能够实时看到,你已经走了多远,还需要走多远,那么对痛苦和压力的忍耐力就会大大提高,你会更加善于给自己充电。

    此外,在突破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很少有人是始终独自前行的,强如乔布斯,也是得益于他的导师罗伯特·弗里德兰,改善了他早期孤僻的性格。

    他人的帮助对于我们突破舒适区至关重要,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鼓励和指导,还因为他们给出了真诚又及时的反馈。

    当你走入认识误区,当你获得了微小的进步,当你不知不觉中退回舒适区,其他人的反馈都能帮你更好地认清形势,把控方向。

    网上有句话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不过在我看来,时代并非真的那么不留情面,舍弃人的时候也并非毫无预兆。

    至少,当你发现自己的舒适区越来越小,当你意识到自己有必要突破舒适区却还在逃避的时候,你就该警惕,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了。

    留在舒适区是人类的本能,而走出舒适区,则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跟上潮流、笑傲风云的必然选择。

    当然,知易行难。即便本书提供的突破模型,已经大大降低了走出舒适区的难度,真的面对新挑战的时候,个人还是难免会有犹疑,会有挫败,会经历忍耐与挣扎。

    这个时候,能支撑我们的,是发自内心的信念、目标。

    有内在的充沛的精神源泉,知道自己在为何而战,知道自己距离终极目标越来越近,会帮助我们抗衡过程中的一切不适和困难。

    另外,你要相信,突破舒适区虽然艰难,但一旦你成功,你会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

    突破舒适区带给你的,不单单是技能上或业绩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态上的加成。

    或许你会发现,原本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颇为有趣,甚至你开始乐在其中。

    就像沉默寡言的人走出舒适区就变得风趣幽默。你会发现,原来我们自己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无能,那么糟糕,走出舒适区后,我们能收获整片蓝天。

    最重要的,突破舒适区是一种良性循环,曾经的成功经验会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更有自信,也会更积极果断地去面对下一次挑战,去抵达下一次成功。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舒适区外,就是奇迹之所在。走出舒适区,你将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听了这么些道理,你不想在自己身上试试,感受一下创造奇迹的美好吗?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一百八十二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jung hyeonk作品

    *文:流火,天生慢一拍、依然在寻找的逐梦人。相信生命本身即已是报偿。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