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決定無限期暫停在知乎發文,知乎的舊文也不再更新,新來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的Blogger和微信公眾號,詳情請看:

黎小白:關於暫停在知乎發文的通知

前言

《G-Sync vs FreeSync》是一系列文章,本文是第三篇,完整的文章請看:

  1. 《G-Sync vs FreeSync:簡介》
  2. 《G-Sync vs FreeSync:價格對比》
  3. 《G-Sync vs FreeSync:特性對比》(本文)
  4. 《G-Sync vs FreeSync:性能對比》
  5. 《G-Sync vs FreeSync:其他方面的對比及結論》

G-Sync和FreeSync的特性對比

在許多方面,FreeSync和G-SYNC具有可比性。至少在他們正常的刷新率範圍內,每一幀都能顯示出來。然而,他們的實現方法有些不同。

縮放控制器(Scaler)

G-SYNC使用一個「專有模塊」來替代顯示器中普通的縮放控制器(Scaler)。除了成本因素,這意味著任何想要G-SYNC的顯示器公司都必須從英偉達購買該模塊。

當然,NVIDIA使用專有模塊的原因是他們在開始研發G-SYNC的時候還沒有自適應同步(Adaptive Sync),所以他們必須創建自己的協議。

基本上,G-SYNC模塊控制了顯示器的所有常規核心功能(例如OSD),但它並沒有像一個「普通」縮放控制器那樣擁有完整的功能。

相比之下,作為DisplayPort 1.2a標準的一部分,自適應同步(Adaptive Sync),AMD叫做FreeSync,很可能會成為許多未來顯示器的一部分。

主要的縮放控制器公司(Realtek、Novatek和MStar)都宣佈了對自適應同步的支持,並且似乎大部分功能都可以通過固件更新來完成。

這意味著即使顯示器供應商沒有興趣製造FreeSync顯示器,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未來的顯示器支持FreeSync。

FreeSync可以選擇關閉或打開VSYNC

另一個FreeSync與G-SYNC的區別是,當幀率在動態刷新範圍之外時,它們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如果你啟用了G-SYNC,不管幀率高於還是低於動態範圍,系統都會啟用VSYNC;英偉達的目標是消除畫面撕裂。也就是說,如果你掉到30FPS以下,你會遇到由VSYNC帶來的卡頓,與此同時,超過60Hz/144Hz(取決於顯示器)是不可能的——幀率是有上限的。

誠然,這兩種情況都不是一個大問題,但AMD的FreeSync提供了一個可替代方案。

如果幀率過高或過低,FreeSync可以關閉VSYNC或打開VSYNC,而不是像G-SYNC一樣,一直打開VSYNC。關閉了VSYNC,在更高的幀率下,你會遇到畫面撕裂,但輸入延遲會減少。

再說一次,這並不一定是G-SYNC的一個大缺陷,我認為NVIDIA可能會在需要的時候重新調整驅動程序來改變這種方式——但是有選擇從來都不是壞事。

FreeSync在筆記本電腦上的優勢

FreeSync還有一個優點:它是一個開放的標準,它可能會在筆記本電腦方面比G-SYNC更有優勢。

大多數筆記本製造商不太可能願意支付100甚至200美元的額外費用,把一個G-SYNC模塊放到筆記本上,而且這還會增加耗電量。

有消息指出,NVIDIA在尋求一種不需要專有模塊就能支持G-SYNC的做法。儘管如此,還有其他問題。

許多筆記本使用一種智能切換顯卡技術(Optimus或Enduro),Intel沒有和NVIDIA合作一起支持G-SYNC,但AMD已經說服Intel採用FreeSync[2]。所以,支持Adaptive Sync(也就是FreeSync)的Intel處理器的集顯肯定會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FreeSync Features - The AMD FreeSync Review
  2. Intel Backs AMDs FreeSync. Bye Bye G-Sync! - System Wars - GameSpot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