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宮燈與金縷玉衣製作時間:西漢出土地點:河北滿城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漢代青銅器,於1968年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墓。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宮燈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故名,現藏河北省博物館。長信宮燈一同出土的文物

長信宮燈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工藝美術品中的巔峯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而廣受讚譽。這不僅在於其獨一無二、稀有珍貴,更在於它精美絕倫的製作工藝和巧妙獨特的藝術構思。長信宮燈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祕厚重,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堪稱「中華第一燈」。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誌》記載,漢帶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漢代皇帝和貴族,死時穿「衣」(又稱「玉匣」)入葬。金縷玉衣局部

它們是用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絲、銀絲或銅編綴起來的,分別稱為「金縷玉衣」(帝王級)、「銀縷玉衣」(諸侯王級)、「銅縷玉衣」(公侯級)。1968年滿城漢墓出土的兩套金縷玉衣,保存完整,形狀如人體,各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